對話宇樹科技王興興:人形機器人體量尚未成規模 5年內會出現“iPhone時刻”

《科創板日報》8月22日訊(記者 李明明)人形機器人被認爲是最容易適應現實世界的機器人,其應用場景還在不斷拓展。因此,人形機器人也逐漸成爲創投領域的熱門賽道。

作爲業內頭部獨角獸,宇樹科技越來越多地受到市場關注。近日,宇樹科技人形機器人G1量產版發佈。據介紹,G1量產版具備了大規模生產能力,性能和外觀都得到升級,而它的售價僅9.9萬元起。

在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期間,《科創板日報》記者專訪了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關於G1售價問題,他表示,“我們一直希望用更合理的價格提供產品給客戶,產品有市場的前提是價格比較友好。” 但他也坦言,目前人形機器人的體量還沒有完全起來,如果價格定得太低,可能對整個行業都不是好事,“一直不希望帶頭把行業做爛。”

(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

王興興還表示,目前的大語言模型還是不能充分支持人形機器人大模型的發展,後者的技術路線各家也並不統一,現狀很像ChatGPT出來的前一兩年。

從人形機器人的“反對者”到“進場者”

《科創板日報》:在本屆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宇樹帶來了哪些新品,有哪些想要重點展示的?

王興興:本次公司的展示場地比較大,我們帶來了消費級四足機器人Go2和它的新型號Go2-W輪足版本,工業級四足機器人B2、B2-W,還有不斷升級版的通用人形機器人H1,以及今年5月發佈的G1人形智能體,僅僅3個月後又迎來了其量產版本,並在本次大會上首度亮相。

還有一些小的產品比如機械臂Z1也有展示。另外我們還帶來了3D激光雷達升級版本,這款雷達此前還沒有發佈,可以讓機器狗有更靈敏的感知、導航決策。

《科創板日報》:早期業界不那麼看好人形機器人,請問宇樹怎麼看待外界的聲音,公司在人形機器人上的發展戰略是怎樣的?

王興興:發展人形機器人基本上還是要追尋整個社會的共識節奏,因爲雷軍說過順勢而爲,要追隨社會潮流去做,如果做得太早或太晚,其實都是不好的。

像在2020年前,有很多投資人問我做不做人形機器人,當時我斬釘截鐵地回答不做,主要由於當時全球範圍內,在人形機器人的控制技術等方面,普遍發展的不理想,也看不到實用價值。

而近年,在馬斯克的帶領下,全球對人形機器人非常關注;同時,2022年底大語言模型的出現,使得AI技術產生了質變,讓人們看到了AI在賦能機器人上的潛力。同年底,雖然宇樹還沒做人形機器人,但已經有一些客戶找過來要購買。所以我們認爲社會的共識、熱度、客戶的期待程度方面已經足夠了,於是在2023年正式開始做人形機器人。(小K注:宇樹科技成立於2016年8月,最早專注四足機器人的研發和銷售。)

目前人形機器人體量尚未成規模,定價太低傷害行業

《科創板日報》:目前,宇樹在機械和動力等方面的重要突破有哪些?外界評價宇樹的硬件很厲害,對此你怎麼看?

王興興:很多人對我們公司的印象是硬件公司,我個人還挺喜歡這個標籤的,因爲這也代表了大家認可公司的硬件。機器狗目前在全球範圍內出貨量一直較好,我們也在硬件上做了一部分軟件升級。

比如去年的Go2機器狗,就集成了Open AI的大語言模型接口,人們可以跟它對話,它把識別的對話發送到Open AI的服務器上,然後把結果反饋給機器狗,讓其去執行一些底層預設的功能,即把整個任務的編排和執行的操作權放在了Open AI的接口上。目前已經留了一些接口,授權給大語言模型接口,讓它調用底層的一些功能,比如走路跳躍、拍照等。

此外,我們也做了機器人運動控制相關的強化學習。而對於讓機器人“幹活”這個重點,則需要用到一部分大語言模型的技術。比如採集圖片的數據、機器人關節指令數據等,然後去做訓練。

《科創板日報》:宇樹和電動Atlas採用的都是三指方案,爲何你們設計的是三指,而不是四指或者五指?

王興興:目前從全球來看,人形機器人技術方案尚未統一,最典型一個代表就是機器人到底有幾個手指,到現在各家都沒有統一的意見。

我們的G1人形機器人身高1.3米左右,如果給其裝個五指,會導致手部較大,所以希望儘量減少手指。後來發現大部分產品上三指都能用,比如,抓取物品方面,三個手指可以抓得很牢,適用於超過90%的操作,在工廠的波士頓動力Atlas也是採用三指的方案。另外從實用性的角度,也希望其硬件越來越簡單。

再分享一個觀點:隨着AI技術的成熟和進步,人形機器人對硬件的需求如自由度、數量、外觀靈活度等將越來越低,甚至沒有手指也能幹活。

《科創板日報》: G1人形機器人的價格非常親民,爲何能夠做到大幅度的降本?

王興興:我們一直希望用更合理的價格提供產品給客戶,產品有市場的前提也是價格比較友好。G1價格目前比較有競爭力,是因爲我們做四足機器人已經有不少年頭,所以對機械方面,比如關節電機的生產、整體機械結構、傳感器、整體電控系統芯片等,積累了較多的經驗心得。

但是,哪怕公司目前已經有好幾款產品的量產經驗,在當下而言,我們量產一款產品還是較有壓力,需要涉及和考慮的方面很多,在產品的設計階段就要做好降成本的準備,每個零部件都要做的更加簡化,比如每一個零部件細節的設置和精度要求、零部件之間的配合以及工藝要求、零部件的量產規劃以及對生產工人的流程配合等都要考慮,所以對整體管理和成本管控的要求比較高。

目前人形機器人的體量還沒有完全起來,如果我們把價格定得太低,可能對整個行業包括我們自身都不是好事,宇樹一直不希望帶頭把行業做爛,如果把人形機器人定價爲每臺1萬元,那會傷害整個行業。我們還是希望價格相對合理,如果後續整體產品體量和出貨量提升的話,價格可以有一些更好的調整。

不超過5年 人形機器人領域將會出現“iPhone時刻”

《科創板日報》:目前大模型可重點解決哪些人形機器人研發的技術問題?可以滿足後者的發展嗎?

王興興:實際上,真正的人形機器人大模型再往下發展,目前的大語言模型還是不能充分支持的,個人認爲,人形機器人大模型本質上和大語言模型有很大的區別。

舉個最直觀的例子,在工廠裡工作的機器人,其完全可以不用講話,給一張照片,或者敲一個指令過去,它就可以完成指派的任務,即“幹活”。如果單純需要人機對話的情景,那麼可能一個手機就可以做好,所以我認爲“幹活”是最主要的點。

另外,在目前的人形機器人大模型領域,每家的想法、技術路線、包括共性都不太一樣,比如機器人的相機應該裝什麼配置、裝在什麼部位、應該裝幾個相機、傳感器數據應該怎麼採、是否需要觸覺傳感器等。目前國外有些流派,連靈巧手都不想開發,就想開發機器人的爪子,而有些流派則希望手部更加靈活,即手指要更多,每個手指上有豐富的傳感器。

所以,目前整體上,人形機器人大模型的技術路線尚未統一,因此很難評價每家路線是否正確,以及哪條路線推進到了什麼節奏。現在人形機器人大模型的發展比較像ChatGPT出來的前一兩年,大家已經發現了要往這個方向做,但實際上沒有哪家敢打保票,保證自己的方向是絕對正確的。

《科創板日報》:近期,國內很多人形機器人廠商宣佈其產品“進廠打工”,你如何看待這個現象?對此,宇樹人形機器人未來規劃是怎樣的?

王興興:我認爲“進廠打工”是一個趨勢,但目前還處於試點階段,過去幾個月,我們與蔚來的汽車工廠有合作,部署了人形機器人去做現場搬運等服務,國內一些人形機器人廠商也和汽車工廠有類似合作。

我們目前更多還是售賣本體,但工業領域的應用場景也在推進中,比如部署人形機器人去工廠做一些簡單的生產裝配和搬運等工作,以及其他類型的支持,但並沒有對此快速推進。原因是對行業比較有耐心,不打算近期在工廠裡部署目標“XX臺”的機器人,也沒有給自己定很緊張的目標,還是尊重市場的反應,等到技術和產品、商業推廣發展更好後,我們再去大規模的推進。

《科創板日報》: 人形機器人領域什麼時候會出現一個iPhone時刻?AI大模型爲機器人領域帶來了哪些明顯的能力的提升,目前還存在哪些挑戰?

王興興:“iPhone時刻”也是市場非常關注的熱點,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時間節點。但是目前離“iPhone時刻”還有距離,因爲其出現並不只是有一個特別的技術突破,實際上更多是一個綜合性的突破。

只有在工業或服務業能真正出現終端產品,而且到達出貨量暴增這個節點,纔會產生“iPhone時刻”,所以它將會再遠一點出現,可能要在未來3年或4年左右,但是不會超過5年

AI的技術進步很多情況下是階梯性的進步,比如,在ChatGPT沒有出現之前,大家一直認爲大語言模型收效甚微,但出現ChatGPT之後,大家發現其很智能,在機器人的AI領域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