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商品貼標 解決Cookieless困境

對商品貼標,解決Cookieless困境。(圖/時報大師會館提供)

爲了保護隱私權,停用網路追蹤碼,2023年的Cookieless時代即將來臨,廣告業也開始思考應對之道。awoo Intelligence 阿物科技執行長暨創辦人林思吾提出了一個重要觀念:行銷並非只有廣告!就他了解,臺灣品牌投資在經營自媒體的資金約佔行銷預算的七、八成,但根據在IT研究與顧問上頗具權威的Gartner公司所提出的報告可知,國外在經營自媒體、刊登廣告、投資在SEO或網紅等費用,三者比例是均等的。也就是好好經營自媒體,蒐集自有數據,就是最好的因應之道。

在經營自媒體上,一般都是使用「顧客資料平臺」(CDP)累績與分析自有數據,林思吾卻提出了「商品資料平臺」(PDP))概念。他認爲將兩者整合起來運用,可以解決Cookie停用的問題。林思吾說,所謂的PDP就是爲商品貼標籤。這就好比當一名優秀的店員,看到顧客拿起某兩樣商品瀏覽時,他就已經從顧客挑選的商品的功能、風格與價位,大概推知這名顧客的購物偏好了。所以現在企業主,不但要爲顧客貼標籤,也要爲商品貼標籤。

商品標籤的來源,第一個來自官網上的商品規格,其次是網路上消費者的開箱文與討論內容,也就是要找到消費者購買這項商品的理由。用這些來源拼湊起來的商品標籤,纔會是比較精準的標籤。

而PDP的商品標籤概念則可以運用在兩個方向。林思吾說,一個是用於搜索引擎的優化(SEO),也就是讓這些標籤變成商品關鍵字,並在第一時間被找到。另一個是這些標籤必須在自媒體裡被良好的運用。因爲「品牌電商化」已經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所以如何讓消費者在品牌的官網購物時,能順利找到他要的商品,並進行精準的描述與推薦,就變得非常重要了。這類的推薦,包含了:我猜你也會喜歡哪些商品、看中這項商品的其他人也看過那些商品等。林思吾指出,Amazon僅利用推薦功能,即增加了電商20-25%的營收,就可知PDP的運用有多麼重要了。

至於PDP導入官網的最重要關鍵,林思吾提醒,就是要注意原始官網嫁接其他系統之可能性,其重複回饋的迭代速度必須要夠快,才能夠順利嫁接。

有關於林思吾對企業數位轉型的其他論述,以及他對PDP之觀點,在《時報大師會館》規劃的「AdTech:數位轉型的關鍵方案」系列課程之中,林思吾主講的「一站式體驗 打造品牌價值」還有更豐富之解析。

慶祝時報大師會館正式上線,首波嚴選推出「AdTech數位轉型關鍵方案10堂課」,原價18,000元,專案優惠3,000元!千萬不要錯過此係列的精彩內容!

同時慶祝開站,時報大師會館即日起至12月30日止,註冊會員即享500元購課金,可以立即折抵,雙重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