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醫學數據庫線上線下首發 含敦煌古醫方原版高清圖

起源於敦煌石窟藏經洞被發現而開啓的敦煌醫學研究,近日宣佈上線「敦煌醫學資料庫」。(吳泓勳攝)

第四屆中國(甘肅)中醫藥產業博覽會25日舉行期間,歷時多年建設的「敦煌醫學資料庫」由建設方甘肅中醫藥大學通過藥博會平臺在線上線下首次發佈。甘肅中醫藥大學副校長王新華說明,「敦煌醫學資料庫」是基於敦煌醫學中相關壁畫、方劑、方藥、古籍、學術文獻、研究學者等數據資料打造,針對相關學科發展、教學服務、科研服務以及敦煌醫學文化傳承的智慧化知識服務平臺。

而敦煌醫學是對敦煌莫高窟遺書、經卷、壁畫等中的醫藥文獻資源進行整理研究的一門學科,是敦煌學、中醫藥學的重要分支。

根據中新社報導,該數據庫按照敦煌醫學資源,設置方劑、本草、鍼灸、養生保健等十二大子數據庫。王新華說,可點擊直接進入相應單庫檢索,也可通過首頁的一框式檢索區實現十二大子數據庫的跨庫檢索。

而數據庫還提供了知識圖譜,建構敦煌醫學地圖,實現內容視覺化。閱讀過程中如遇到相關概念及查詢,可直接通過勾選該詞條進入工具書庫查詢。

王新華以「半夏湯」的檢索詞爲例表示,在全庫中檢索得到838條數據,選擇來源於「方劑庫」的詞條時,將進入該詞條的詳情頁面,具體展示了關於「半夏湯」的敦煌古醫方,還可查看原版方劑高清圖片。

王新華提及,作爲敦煌醫學的推廣平臺,該數據庫還系統介紹敦煌遺書面世以來對其中的涉醫文獻進行研究的重要人物與敦煌醫學相關研究成果。

敦煌醫學的研究自20世紀50年代初起,隨着藏經洞的發現而開啓。1984年,甘肅中醫學院(甘肅中醫藥大學前身)首次提出「敦煌醫學」概念,併成立敦煌醫學研究室。其後,以《敦煌古醫籍考釋》、《敦煌醫粹》、《敦煌中醫藥全書》等著作爲代表,奠定了當代敦煌醫學文獻研究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