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公募基金被異地證監局駐場檢查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黎雨辰 北京報道

3月21日,多個公募基金獲監管部門現場檢查的消息在業內傳播。

經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求證,有被傳機構否認了被檢查的消息,但亦有多位公募人士均向記者證實了近期監管駐場一事屬實。

其中,華北某中型公募基金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近期公司被外地證監局駐場檢查過相關業務。

“風格比較凌厲,幾乎沒有提前通知,調閱材料也要得很急,和之前的感覺不太一樣。”另一家華北大型公募基金人士同樣向記者稱,其公司不久前同樣接受了監管檢查,“但具體項目上應該是抽查,沒有對公司有特別指向,屬於正常例行檢查範疇。”

綜合記者從多方瞭解到的情況看,此輪監管檢查內容十分全面,其中包含但不限於日常業務、廉潔宣傳、培訓情況、黨政建設等等。

此外,區別於就近實地檢查或指導,異地交叉調查則成爲本輪監管駐場的特別之處。

某大型公募基金合規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強調:“近期新的監管動向就是異地交叉檢查。”

證監會新掌門人吳清履新以來,我國金融監管工作進一步呈現出“嚴字當頭”的特徵。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期間,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答記者問時表示,要將“強”和“嚴”作爲監管工作的兩大關鍵詞,打造一支“監管鐵軍”。

3月15日,證監會發布了《關於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聚焦校正行業機構定位、促進功能發揮、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和監管效能,提出了7個方面25項政策措施。

證監會指出,近年來,我國證券基金經營機構穩步發展,成爲我國資本市場乃至金融體系的重要中介力量,但對標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行業機構經營理念有偏差、功能發揮不充分、治理水平待強化、合規意識和水平不高等問題仍較爲突出,證券基金行業監管效能有待進一步提高。

《意見》表示,將力爭通過5年左右時間,基本形成“教科書式”的監管模式和行業標準,行業機構定位得到校正、功能發揮更加有效、經營理念更加穩健、發展模式更加集約、公司治理更加健全、合規風控更加自覺、行業生態持續優化。

而此次集中駐場檢查動態,即是近期“強監管組合拳”齊出後的最新反映,亦或是監管方面對公募機構的首次集中“下場”。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爲,此次異地交叉檢查形式的引入,或正是意在進一步綜合調度資源、防止地方干擾,提高監管的公正性、有效性和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