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教訓警示中國:儲備1000枚高超彈,中美若戰,將決定勝負

俄烏衝突已經進入第三年,根據西方媒體估算,俄羅斯在這場戰爭中消耗超過8000枚各類導彈。不過如此數量的導彈大部分都被美國向烏克蘭提供的愛國者防空系統攔截,對於國土面積60.4萬平方公里的烏克蘭而言,俄羅斯的導彈數量依舊太少,難以做到全覆蓋。

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也在戰場上動用過“匕首”、“鋯石”高超音速導彈,毫無疑問完成了突防,就算“匕首”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高超音速導彈,但突防效果依舊有目共睹。

高超音速導彈最大的優勢就是無與倫比的突防能力,就算防空系統發現了高超音速導彈,也無法對其進行攔截。國際戰略研究所曾給出一份研究報告,能夠破壞高超音速飛行器的只有激光、高能微波、電磁軌道炮或粒子云等技術,但這些技術都處於研發階段。

就算是美國本土,也沒有能力防禦高超音速導彈,最有意思的是,在中俄朝伊四國先後擁有該類導彈之後,美國對該領域的涉足卻頻繁失敗。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高超音速導彈無法攔截,俄羅斯爲什麼還會打成今天這樣?對高價值的軍事目標展開精準打擊,空軍奪取制空權,地面部隊同步推進,在龐大火力的掩蓋下,烏克蘭應該無法抵擋纔對。

歸根結底就是一個問題:高超音速導彈的數量太少了。

事實上,俄羅斯在衝突爆發後,走的也的確是這個路線。在2022年2月24日當天,俄軍發射超過100枚遠程導彈,對烏軍機場、指揮機構和防空設施展開打擊,不過因爲需要目標數量太多,且俄羅斯導彈並沒有那麼精準,一個機場只分到了四五枚導彈打擊,所以跑道沒有受損,機場也沒有癱瘓,後續烏軍仍有部分有人駕駛固定翼戰機升空作戰,從而把閃電戰拖成了消耗戰。

而在2年多的俄烏衝突中,俄羅斯累計動用的“匕首”和“鋯石”不足100枚,雖然都精準打擊了目標,但卻無法造成大規模殺傷,消滅烏克蘭有生力量。

造成產能不足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爲美西方在蘇聯解體後,對俄羅斯的經濟打壓從未放鬆,導彈部隊的彈藥儲備和常規武裝的更迭都需要錢去堆,這讓“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在全球地緣局勢動盪的背景下,俄羅斯的教訓也是對中國的警告,在亞太地區局勢敏感的背景下,我們需要做好最壞的打算---戰爭,而高超音速導彈就是決定戰局的關鍵所在。

因爲烏克蘭沒有強大的航空兵作戰力量,所以就算是俄軍對烏克蘭沒有取得絕對的制空權,俄空天軍受到的威脅也不大。但亞太地區不同,中美兩個大國的交戰,空天力量的碰撞將是非常慘烈的鬥爭, 如果解放軍在初期未能實現對美軍在西太軍事基地的封鎖和摧毀,那麼我國的地面部隊和後勤補給等方面必然遭受嚴重損失。

美國在西太主要有4個軍事基地羣,分別是:韓國基地羣、東南亞基地羣、日本基地羣、關島基地羣,其中尤以日本數量最多,基地和設施高達108個,還有42個美日共同使用的基地和設施。

此外,日本還有大量的軍港和彈藥庫,能夠在戰時對美軍提供源源不斷的支持,這些軍事基地的存在編織成一張龐大的作戰網絡,對我國海上力量進行封鎖。

如果我們想要單純依靠空軍拿下整個亞太的制空權,這無疑是非常困難的,因爲目標太多了。但如果高超音速導彈的數量足夠多,而且中國也沒有加入《中導條約》,擁有足夠的中程導彈平臺,只需要對美軍西太的軍事基地、航空部隊指揮中心等高價值目標進行精準打擊,就能最大程度的瓦解美軍在西太地區的中繼能力。

在高超音速武器發展的今天,戰時初期未取得制空權的情況下,將高超音速導彈作爲戰爭出去的第一輪打擊力量,可以最大限度的爲搶奪制空權爭取時間,從而爲後續航空兵和其他兵種火力平臺創造條件,進而奠定戰爭勝負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