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外長結束訪華不到24小時,美以支持俄爲由,宣佈對中企實施制裁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美國商務部下屬機構工業和安全局發佈消息稱,該部門以所謂“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問題爲由,決定將來自中國、俄羅斯以及阿聯酋的11家實體列入出口管制清單。美方稱這些公司違反了對伊朗制裁的有關規定,或幫助生產和採購無人機,供俄羅斯在特別軍事行動和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裝在紅海航運襲擊中使用。

這11個實體中,6個來自中國,其中4家中國實體被指採購美國貨品,以支持中國軍事現代化。另一家被制裁的中國實體,被認爲向俄羅斯軍方提供無人機,而納入出口管制清單。此外,深圳嘉思博科技也在名單中,原因是參與了一個網絡,爲一家伊朗飛機公司採購航天元件,包括無人機應用。除6家中企,3家俄羅斯實體也因參與同一網絡,而被列入實體清單。

美國商務部以涉俄爲由,制裁6家中企,本質就是不允許中國在俄烏衝突中,向俄羅斯提供物資支持和軍事援助,以阻止支持俄羅斯國防工業的材料流入,防止俄軍在外部力量的支持下處於對抗烏克蘭的有利位置。

據悉,過去一段時間,美國高層官員不許中國支持俄羅斯的有關表述不算少數。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歐盟和北約外長舉行的會議上警告,稱中國正以“令人擔憂的規模”向俄羅斯提供援助,這包括工具、建議和技術專長。布林肯還要求歐洲盟友對支持俄羅斯工業的實體和公司採取適當行動。“適當行動”就是對所謂“向俄提供支持”的中國企業採取制裁。

無獨有偶,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結束訪華行程的記者會上也警告稱,中企不要幫助俄羅斯提升軍事實力,否則將對其實施制裁。她還表示,任何銀行爲俄羅斯國防工業基地運送軍民兩用物品,促進重大交易便利,將面對被美國製裁的風險。

美國一邊不許允許中國幫助俄羅斯,另一邊源源不斷的向烏克蘭輸送武器以及提供物質支持,將美式“雙標”和大國霸凌主義體現的淋漓盡致。相反,中國一直主張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解決俄烏衝突,反對第三方國家介入烏克蘭問題,擴大危機的外溢影響。過去的兩年,中方一貫反對輸送武器和升級制裁,盡最大努力勸和促談,沒有任何跡象顯示中國向俄羅斯提供用於國防工業的材料和物資。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沙利文也表示,美國政府未見到中國直接向俄提供軍事援助的證據。由此可見,所謂“中國向俄提供支持”,本質就是美國爲制裁中國企業尋找的藉口,編造一些莫須有的理由限制中俄展開正當的合作,並挑撥兩國的關係。不過,我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指出,中俄正常經貿合作不應受干擾,中方也不接受指責和施壓。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訪華期間也指出,中俄將繼續致力於推動國際經濟關係民主化。此外,王毅在會談期間也提出了“雙重抵抗”思路,以應對西方的“雙重遏制”。

需要指出的是,美國商務部以涉俄爲由制裁中企的前一天,耶倫剛結束對中國爲期6天的訪問行程。訪華期間,耶倫在經貿政策和俄烏衝突等問題上,重申美國政府的立場,向中方表達所謂的“關切”。無論是拜登政府以涉俄爲由制裁中企,還是美國高層官員威脅不許中俄合作,始終無法破壞中俄之間建立的深厚友誼。因此,希望域外國家停止干涉中俄合作,停止挑撥中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