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危機 歐盟加緊轉型

(美聯社)

2014年的克里米亞危機還彷彿在昨日,近8年的《明斯克協議》及後續協議僅能勉強維持烏克蘭和俄羅斯停火,但克里米亞問題依舊未能有效解決。

今年2月俄羅斯宣佈承認烏克蘭東部的頓內茨克及盧甘斯克兩區獨立,並明白指出《明斯克協議》效力不再,24日俄烏軍事衝突危機再起。

烏克蘭深陷美、歐、俄三方地緣政治的競合,無論是美國拜登政府想實踐對歐洲的安全承諾、歐盟展現戰略自主的戰略機遇,或是俄羅斯把她當作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祭旗,都使得烏克蘭無法輕易脫離區域軍事衝突的熱區,2014年迄今,烏俄衝突依然無解。

而在烏俄衝突中,歐盟的角色一直受到外界極大關注,不僅是由於歐盟會員國與烏克蘭地理相鄰,外界更是將此危機視爲歐盟能否有效捍衛歐洲安全的重大試煉。2019年12月歐盟執委會首位德國籍女性領導人,且曾任德國國防部長的馮德萊恩當選時便宣佈,她所領導的執委會將以地緣政治爲導向,帶領歐洲面對嚴苛的外來挑戰。

其實歐盟早於2017年便在歐洲共同防務上有相當進展,包括「永久結構合作」(PESCO)的啓動,期待能落實「解決外部衝突與危機」、「建立戰略防衛能力」,及「保護歐洲與歐洲公民」的三大戰略目標。歐盟也接續發展「歐洲防衛基金」及「年度國防協調評估」,積極提升歐盟自主防衛能力。

當時歐盟之所以推動軍事統合進程,除法國馬克宏總統力推歐盟軍事改革倡議外,時任美國總統川普的新北約政策、烏東問題與英國脫歐等安全效應更是主因。雖然相關發展促使歐盟更爲積極參與全球外交與安全事務,但外界仍不免質疑面對實際軍事衝突時,歐盟是否真具實際解決危機的能力。

當前烏俄衝突可視爲2014年克里米亞戰爭的延續,俄羅斯相關作爲將迫使美國與歐盟重新檢視歐洲整體的安全體系與結構。與2014年相較,美國與歐盟已有所準備。

以今年1月公佈的2022年歐盟人道援助預算來看,敘利亞危機仍是歐盟關注重點,但特別把東南歐及歐洲鄰國地區獨立出來,針對烏克蘭、西巴爾幹地區、高加索地區及土耳其加以關注,顯示歐盟認爲該地區出現人道援助需求的可能性大增,因此已有所準備。

歐盟執委會也提出12億歐元用以穩定烏克蘭情勢的緊急整體財務協助行動方案,方案提出後21天,歐盟理事會也快速通過相關方案,展現出歐盟面對危機的積極態度。

歐盟或許在軍事行動上仍需透過現有北約架構,但解決危機的反應已較過往更爲快速。檢視歐盟整合歷程,歷來皆透過危機轉化成整合動力,面對俄羅斯再起、烏克蘭東部的軍事威脅,或許已到了歐盟進一步提升因應地緣政治挑戰能力的時刻了。(作者爲臺灣歐盟中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