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虐人數增加僅冰山一角 兒科醫盼「大家多雞婆一點」
衛福部統計,每年兒少受虐人數約一萬多人,長期關注兒少虐待、新北市立土城醫院院長黃璟隆說,被媒體報導的兒虐事件,通常已經是傷勢十分嚴重、被打到快要不行的個案,還有許多兒虐黑數是沒有被爆出,隱藏在社會的另一面,「希望所有人多雞婆一點,隨時注意身邊的幼童,有沒有被虐待的跡象」。
黃璟隆說,現在社會環境十分複雜,兒少可能生活在家長爲經濟弱勢、失業、毒藥癮等脆弱家庭,或是因感情問題,父親或母親須帶着孩子與他人同居、再婚,而增加兒少受到虐待的機會。
臨牀觀察,兒少依不同年齡被虐方式也不同。黃璟隆說,6歲以下幼童被虐時,常被徒手、棍棒毆打,身體容易出現的傷痕,其中2歲以下幼童被虐待時,可能是激烈搖晃、毆打、拋摔等,常出現腦傷,甚至是幼童骨骼發育未成熟下,施虐者雙手抓的孩子的兩手上臂舉起來搖晃,手臂、肋骨就會骨折,何況這時折斷四肢骨骼,「就像折筷子一樣簡單」,而看到這樣被虐兒,內心十分心痛。
隨着孩子長大,大約十歲後的青少年、青少女,最常出現的是被性虐待。黃璟隆指出,這時孩子對性的觀念很薄弱,很容易被欺負,且會對青年性虐待的又以家中親戚、熟人更爲常見,家長一定要多加留意。
黃璟隆指出,被虐待的兒少,不僅是身體、心靈的傷痕,還可能會影響大腦杏仁核的發育,被虐待的孩子在人格發育的過程,個性可能會出現封閉、退縮,有時必須經過長時間的心理復健,長大後更可能也成爲施虐者,甚至出現反社會情節,兒少虐待議題必須大家共同重視。
若是被施虐毆打的孩童身上多有瘀青,黃璟隆說,這時應注意背部、大腿內側、耳朵後方等,這些平時不容易撞傷的地方竟出現瘀傷,就要多加註意;而受虐兒心靈上則會出現恐懼、害怕,如果是被家人打就會不敢回家,如果是被保母、學校老師虐待就會不願意踏進保母家、拒學等,家長、老師應每天仔細觀察孩子有無出現異常反應的蛛絲馬跡。
「希望所有人多雞婆一點,隨時多看一眼身邊的幼童,有沒有被虐待的跡象。」黃璟隆說,社會上被虐待的兒少真的很多,有靠社會大衆彼此多加留意,現在衛福部、法務部、警政署其實已十分重視兒少虐待事件,但彼此的橫向聯繫、協調應可以做的更爲完善,但最重要的防止發生虐待事件,因此,他於103年擔任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時開始推動兒少保護,讓兒少生活在更爲安全的社會。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院長黃璟隆說,還有許多兒虐黑數沒有被爆出,隱藏在社會的另一面,希望所有人多雞婆一點,隨時看一眼身邊的幼童,有沒有被虐待的跡象。本報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