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遊戲場安全檢驗 明年1月未完成將拆

根據衛福部社家署統計,截至2018年6月底,全國遊戲場設施僅有11.54%的備查率,其中幼兒園僅5.23%、國小僅有8.16%。由於目前通過認證的檢驗機構只有5家,檢驗人力是否足夠因應需求?而舊遊具緩衝期僅剩一年,若緩衝期屆滿恐面臨拆除、停用,是否影響兒童遊戲權?

多名幼兒園及國小教育人員在公聽會中反映,新規範對於遊具空間及鋪面等有較嚴格規定,舊遊具幾乎都不合規定需要拆除,且檢驗、規劃費用昂貴,學校難以自行吸收這些經費。也有教育人員認爲,幼兒園、學校都有照顧者、管理人員及定期維護,建議政府可分級管理,將學校、公園及營業場所的兒童遊戲場分開規範。

新北市政府提及,由於公園遊戲場使用習慣已經融入民衆生活,明年若未符合國家標準的遊戲場該如何處理,也需要與地方民衆溝通,希望時程上能給予更多彈性空間。桃園市政府教育局也說,校園遊戲場雖已完成安全檢驗,但新遊戲場需融合在地特色文化設計規劃,時程上較緊迫。

內政部營建署表示,針對各縣市公園兒童遊戲場盤點結果,發現能在明年期限截止前完成備查的縣市僅有九個,大部分都來不及完成,且有許多縣市沒有編列相關經費,因此建議時程上能再考量。另外盤點也發現公園兒童遊戲場合格率僅62%,仍有38%不合規定,營建署基於督導立場,會協助改善。

教育部國教署指出,國教署重點經費是協助校舍補強及安全重建,也有補助各縣市做學校設施、設備改善,但無法滿足所有需求,今年起針對偏遠學校,已爭取經費供學校改善校內設施,各校也可以針對需求妥適運用。至於幼兒園部分,公立幼兒園皆有補助設施改善,私幼則鼓勵提前申請準公共化,補助10到20萬作爲檢驗等相關費用。

對於期限是否延長及是否需分級管理等問題,衛福部社家署表示,將邀集業者及相關單位進一步討論時程。國教署則說,學校與幼兒園的遊戲場是特定使用對象,也有管理人員、平日的檢查維修及縣市政府安全稽覈,因此是否可給予合理因應期限也可一併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