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投資浪潮“風正勁” 主題基金邁進“5000億”時代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易妍君 廣州報道

2023年,大資管行業的ESG投資方興未艾,公募基金是其中最爲活躍的一支隊伍。

過去一年,加入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組織(UN PRI)的公募基金公司增加至32家。作爲PRI簽署方,這些基金公司承諾貫徹落實PRI負責任投資六大原則,還需按要求定期披露相關信息。

同時,公募基金加速佈局ESG產品。Wind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全市場新成立了166只(不同份額分開計算)ESG投資基金。規模方面,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ESG投資基金(包括純ESG、泛ESG基金)的規模達到5157.47億元,較2022年末的4916.14億元增加了240多億元。

不過,國內ESG投資仍然面臨ESG評級標準、企業ESG信息披露標準不一等難題。

此外,投資者對ESG基金的認知相對有限。有受訪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歷史經驗來看,基金創新產品要想得到投資者的認可,往往有賴於基金長期較好的業績表現,ESG基金也不例外。ESG基金能否爲投資者帶來長期可持續的超額收益還有待市場檢驗。

進展

2023年,國內持續推進ESG政策體系建設。2023年7月下旬,國務院國資委辦公廳發佈《關於轉發<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專項報告編制研究>的通知》,其中,《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專項報告參考指標體系》提供了最基礎的披露指引。

2023年9月,中國證監會方面也公開提及,正在指導滬深交易所研究起草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披露指引。相關原則包括先自願再強制、分類指導和循序漸進、議題選取既要看國際共識更要看國內關切等。

中信證券預計,國內ESG信息披露標準工作將有突破性進展,有望在2025年落地。

在此背景下,公募基金對於ESG投資的熱情逐步高漲。

一方面,大中型基金公司積極加入權威ESG組織,自願承諾以國際標準踐行ESG投資理念。

根據華夏基金統計數據,截至2023年9月底,已有32家公募機構簽署了PRI。在資產管理規模排名前20的大型公募中,有15家簽署了PRI。

PRI提出了負責任投資六項原則,其要求籤署方從加入的第二年開始必須每年向PRI報告其踐行六項原則的情況。這是簽署機構必須履行的義務。六項原則包括:將ESG納入投資分析和決策過程;成爲積極的所有者,將ESG問題納入所有權政策和實踐;尋求被投資實體企業合理披露ESG信息;推動投資業廣泛採納並貫徹落實負責任投資原則;共同提高負責任投資原則的實施效果;報告負責任投資原則的實施情況和進展。

同時,加入機構在PRI原則和資源的指導下可按照自身的需要制定負責任投資政策、機制和流程。

另一方面,國內綠色金融體系的建設也助推了公募基金的ESG投資實踐。在服務“雙碳”戰略、滿足市場需求的目標下,部分公募已將綠色投資納入公司戰略。

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最新調查結果,2023年,在其統計的40家樣本公募基金公司中,25 家樣本公募機構將“綠色、投資”明文納入公司戰略。其中,13 家機構依戰略出臺相關業務行動方案或寫入中長期發展規劃。

同時,這25家機構中有 21家機構依綠色投資戰略建立了公司業務目標,其中,多數機構綠色投資目標的設定較爲具體、多元,包括制定相關投資管理體系、納入績效考覈、豐富產品設計、佈局投研體系等。

成長與挑戰

如果要觀察公募基金公司踐行ESG投資理念的成果,ESG主題基金是最爲直觀的“窗口”。

來自晨星基金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全球可持續基金的淨流入量自2022年一季度以來持續低迷,淨流入、存量規模均在全球可持續基金中佔比較高的歐盟,其2023年以來的淨流入也呈現逐季降低的趨勢。

而國內ESG基金份額保持了增長勢頭,前三季度的同比增速分別爲19.65%、34.39%和27.66%。

不過,若從基金的“ESG”含量這一角度來評判,國內ESG基金尚處於發展初期,仍面臨多個待解問題。

首先,國內市場缺乏標準化的ESG評級體系,各家基金公司採用的ESG評級體系並不統一。並且,基金公司對於ESG評級體系的披露屬於選擇性披露,只有少數基金公司公開了具體的評價方法。

例如,同樣爲ESG責任投資主題基金,創金合信ESG責任投資基金是通過賦予環境、社會責任、公司治理這3個指標0—3分權重,綜合評估公司ESG責任投資執行情況,形成"AAA-CCC"九檔評級,將評級爲 B 以上(包含B級)的公司作爲ESG責任投資備選庫。在這個基礎上,其篩選個股時主要以GARP模型爲基礎,精選具有清晰、可持續的業績增長潛力且被市場相對低估、價格處於合理區間的股票。

而華寶ESG責任投資基金則明確,其主要是基於內部ESG評價體系與第三方ESG評級相結合的ESG評價數據庫來構建基金風格庫。主要採用負面篩查的投資策略,從政策、行業、公司等不同層面對投資標的進行差異化負面剔除,對於綜合ESG風險位於後 30%的投資標的,不納入風格庫,同時,對於符合責任投資標準的公司,深入分析公司基本面和業務前景,判斷企業投資價值,有選擇性地納入風格庫。

其次,晨星(中國)基金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代景霞談到,由於基金公司不會公開披露每隻基金的ESG指標,因此投資者很難評估基金如何將ESG標準融入實際投資策略,包括融入的程度如何也難以評判。如果有“洗綠”現象也很難發現、甄別出來。

此外,投資者對於ESG基金的理解相對有限。“國內投資者對ESG基金的投資基本還處於主題基金投資階段,而且主要受市場環境和基金業績的影響,而不是由其ESG目標決定。”代景霞表示。

單從回報率來看,ESG基金2023年的表現不太理想。

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在667只(不同份額分開計算)成立時間滿一年的ESG投資基金中,2023年回報率爲正的基金佔比約爲12%。同時,目前各只ESG投資基金的業績差距較大。

以純ESG基金爲例,創金合信ESG責任投資A、中航瑞華ESG一年定開A、民生加銀持續成長A2023年的回報率分別爲6.43%、5.79%、3.34%,表現居前。

而國聯安氣候變化責任投資、金鷹責任投資、匯添富碳中和主題等4只基金2023年的虧損幅度均超過30%。

展望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範圍內,ESG信息披露標準逐步走向全球化。

2023年6月下旬,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簡稱“ISSB”)發佈首批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IFRS S1爲一般披露標準,IFRS S2爲氣候相關披露標準)。

業內人士指出,這兩份文件爲各國證券市場監管部門制定、更新ESG 信披指引提供了基線準則(baseline),將有力推動全球範圍內發行人ESG 信披要求的統一以及披露質量的提升。而我國制定本土可持續信息披露標準的步伐也會進一步加快。

香港大學金融學教授湯勇軍認爲,隨着“雙碳”目標確立,監管層有必要提升對企業ESG信披的標準和要求,同時還應積極參與國際ESG相關標準的制定。

事實上,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可持續投資體系建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嘉實基金ESG研究部負責人韓曉燕認爲,作爲連通社會資金和實體企業的橋樑,資產管理行業應該發揮好引導資產配置和價值發現的一個積極作用,通過專業投資和研究,爲國家的重大戰略,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提供融資支持,引導社會資金共同促進科技創新、先進製造和綠色發展等。

就ESG投資而言,國投瑞銀總經理王彥傑表示,ESG投資的終極目的是挑選出具備更優公司戰略的標的,在降低投資風險的同時實現對投資收益的改善。市場上有較多數據可證明ESG投資能夠爲投資者帶來更好的風險調整後的回報。

從中國股票市場相關的MSCI指數來看,不論是過去5年還是10年,相關數據驗證了ESG表現比較好的公司帶給投資者的長期投資收益,要優於不重視ESG政策的企業。

中信證券預計,ESG理念將融入綠色金融體系建設工作中,成爲金融工作重點規劃,因此政策性資金將持續加碼ESG投資。爲契合不同資金方對ESG投資的訴求,資管機構需進一步拓展ESG投研範疇,加深ESG投研體系建設,在制度化、流程化下將ESG投資嵌入行業和個股分析,從而保證投資與社會雙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