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瘋?自救? 2023年焦慮又從容的中國年輕人

2023年的中國職場,讓年輕人感到沮喪失望。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時序進入2024年,回顧2023年,在中國內卷的經濟與失業困境下,主打反常規的年輕人,在發光和發熱之間選擇了「發瘋」。有人瘋跑寺廟求神拜佛,手裡除了三柱香還有一沓刮刮樂;有人尋求從容、淡薄的社交;有人搶佔夕陽紅旅遊團;有人回家把父母當老闆,過着別人眼中羨慕但內心焦慮的生活。在他們眼中,發瘋,不但能帶來快樂,還是一種自救。

「狐瞰」微信公衆號「我要熱氣騰騰的生活」系列報導中,整理了過去這一年,中國的年輕人「忙瘋了」的幾個瞬間,報導稱,他們捍衛了自己的權益,擺脫了精神內耗,還治癒了自己。

搭子社交 互不打擾

前不久,「咬文嚼字」編輯部發布2023年度十大流行語,「搭子」赫然在列。報導指出,「搭子」,方言原指「一起打牌的人」,如今年輕人中流行的「搭子」,反映了一種「通過社交平臺,萬事皆可搭」的新型社交關係模式:相互陪伴,但又互不打擾。這種簡單方便的人際關係,能夠滿足社交需求,還淡化了需要付出的時間和情感成本,因此愈來愈受年輕人喜愛。

90後東北女孩沈微(化名)在單位裡是個基層小領導,最愛的就是忙裡偷閒,工作日飯搭子是她職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一起幹飯一起下午茶,主打24小時帶薪聊八卦!」職場之外,飯搭子的身影也滲透在生活的各個場景。在北京讀大學的00後男生八百軍(化名)就覺得,和飯搭子一起,「可以毫無隔閡地吃好吃的,而且會試圖營造一點點儀式感。」

在江蘇一家公司做管理層的90後男生蘇友幹(化名)就表示,自己本來是個很宅的性格,但因爲意外參加一次徒步活動後,收穫了一羣戶外搭子:「平常基本不會有聯繫,然後週末有活動了招呼一聲,願意去就去,不願意去,也不強求。」他慢慢覺得這樣比一個人宅着要有意思,而且「這種人際關係主打一個自在和隨心,有較強的社交邊界感。」

求offer的年輕人,擠滿了臥佛寺。(取材自觀察者網)

擠爆寺廟 瘋買刮刮樂

有個段子說「在求人求己中選擇求佛,在上班和上進之間選擇上香,在買包和買醉之間選擇買彩票。」這是2023年輕人信仰的「新玄學」。在給財神爺上完香後,趴在殿牆上「橫」着「沙沙」地刮起來,享受的是即將「發橫財」的暢快。想要幸運連連,就週末出家,在佛祖面前刷好印象分。

後疫情時代,對於還在爲升學、考公考編、求職就業等焦慮的年輕人來說,寺廟或許是心靈的另一個慰藉。此前,北京臥佛寺因與「offer」諧音,被網友冠以「offer寺」之名,不少祈求「上岸」的年輕人紛紛前往臥佛寺膜拜,他們坦言,希望從生活的重壓下暫時得到放空,重新學會與環境和解。

伴隨着年輕人愛去寺廟求財,「刮刮樂」成爲了年輕人緩解壓力的新方式。2023年,在小紅書、抖音上興起「送禮就送刮刮樂」的小風潮,年輕人把彩票做成「花束」送。 反正「是一束花,還是500萬(人民幣,下同)你說了算」。 「一刮到底」,主打就是一個「解壓、過癮、爽」。

在中國寺廟裡,可見到不少年輕人。(取材自微博)

攢錢成癮 網路話題破億

2023年,年輕人在「節流」領域又掀起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潮流——「攢錢成癮」。各類社交平臺與「存錢」「攢錢」相關的話題瀏覽量可以達到近億次,相關的社羣成員達幾十萬人。在各家銀行存款利率不斷下降與存款熱情高企下,厭惡風險的年輕人,爲獲得更高存款利率而進行的一場「自救」。

作爲一名「95後」,海小姐從月光族成爲省錢高手的原因之一,來自2021年她因公司經營不佳被裁員後,突然意識到自己連一個月坐吃山空的資格都沒有,只有手中有存款才能更好的應對未知的未來。

海小姐想出了「跨省存錢」,以十萬塊爲例,紹興存款3年利息是9000元,上海地區某銀行3年利息是10650元,去掉存款和取款時的來回高鐵和地鐵成本400元后,淨利息還是可以多出來1250元,順便還能分別兩次上海一日遊,一舉兩得。

還有一種是劇情式存錢法,以獨特的方式模擬各種生活場景,主線任務是爲虛構的主人公籌集資金,然後將這些資金最終存入他們真實的銀行帳戶。小丁就假裝懷孕74天,模擬自己噁心想吐買驗孕關商品30元;第57天去醫院做大排畸檢查花費350元等等,這些「花費」都變了存款,目前,小丁通過「假裝養娃」已存下3850元,用一種輕鬆有趣的方式完成了財務目標。

摳門經濟 窮鬼式消費

2023年,年輕人最流行的生活方式還包括了「爭當窮鬼」,這來自於這屆年輕人的「摳門經濟」,主要體現在降低消費、剋制慾望,主打對自己「狠一點」,冷靜拒絕「消費主義陷阱」,過着「精緻窮」的日常,比如早上來一杯9.9元(人民幣,下同)的X幸「窮鬼」咖啡,中午吃一頓13.9元的X麥 「窮鬼」套餐,晚上去超市搶9.9元的剩菜盲盒,愉快的一天就這麼「薅」過去了。

而最近風頭正盛的,就是「窮鬼式」逛街——只逛不買,薅羊毛是一擼到底。還有不少人信奉起「萬物皆可平替」的新消費主義哲學,從糙米水「替」SK-II,鞋架「替」書架,就是某社交平臺上所說的「不是XXX買不起,而是平替更有性價比」。

識破了消費主義的PUA套路,當膩了被肆意收割的韭菜,愈來愈多的人發現:與其拚命證明自己有多努力、多配得到這一切,不如理直氣壯地宣佈自己就是「窮鬼」。那一刻,纔是真正的自由。

在社交平臺上興起「送禮就送刮刮樂」的風潮,年輕人把彩票做成「花束」送。(取材自微博)

社區食堂 過老年生活

作爲滬漂的默默從事設計方面的工作,他稱自己是個時尚達人,但最近他愛上了社區食堂,也跟着大爺大媽加入了「打飯」大軍中。「素菜10元以內,肉菜20元一份,一大份番茄炒蛋才8元,30元甚至可以吃一份小火鍋。」這比自己做飯還便宜的價格,默默非常滿意。」

除了吃,在穿上,年輕人也琢磨着省錢。思思今年26歲,她說雖然工作一年比一年長,但買衣服愈來愈摳。「沒辦法,工資沒跟着漲,但該買的衣服還得買,我就去找一些便宜店鋪。」在媽媽的帶領下,她也跟逛中老年服裝店,花100塊在一家中老年折扣店買了一條冬裝褲,思思高興壞了,「我決定今年秋冬穿的褲子都在中老年服裝店買。」

再說到玩,如今任何目的地的幾日遊旅行團,都不乏年輕團友的身影,這羣年輕人想得比誰都清楚,與其花大價錢從網紅餐廳和酒吧夜店之間輾轉,不如直接消費降級邁入老年生活,少走40年的彎路。

全職兒女 焦慮等「上岸」

2023年對職場打工人來說,並沒預想中的那麼好。00後可能是中國第一波遇上就業減速帶的年輕人,他們中不少人經歷着大廠多輪「組織架構調整」、「部門優化」 ,有的因父母患病或對於人生的新思考,有的選擇以「陪護父母」爲業,成了新的生活方式。

這次「打工人」面對的老闆是父母。他們或是通過勞動換取父母提供的酬勞,需要承擔家務,陪伴父母;或是靠積蓄生活,寄居父母生活,同時尋找新的就業機會。這就是2023年最受熱議的羣體——「全職兒女」。在社交平臺上,在全職兒女經驗分享相關的評論區,許多年輕人的留言是「羨慕」。

然而,報導說,看上去所有人都羨慕的「全職兒女」身分,並不能緩解他們內心的焦慮。有時候焦慮的是同輩壓力,有時候焦慮的是與社會的連接感。其實,他們也都在等待着「上岸」,找到自己真正認爲有意義的事業,也就「上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