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射、“挖寶”、“回家”月背出差之旅約53天
昨日17時27分,搭載嫦娥六號探測器的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 新華社發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5月3日17時27分,嫦娥六號探測器由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之後準確進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嫦娥六號探測器開啓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之旅,預選着陸和採樣區爲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
實施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
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飛行約37分鐘後,器箭分離,將嫦娥六號探測器直接送入近地點高度200公里,遠地點高度約38萬公里的預定地月轉移軌道。嫦娥六號探測器由軌道器、返回器、着陸器、上升器組成。後續,在地面測控和鵲橋二號中繼星支持下,嫦娥六號探測器將歷經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着陸下降、月面軟着陸等過程,在月球背面預選區域採集月表岩石和月壤樣品,同時開展科學探測。完成採樣封裝後,上升器將在月面起飛,隨後開展月球軌道交會對接並將樣品轉移至返回器;返回器將經歷月地轉移、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地球等過程,最終攜帶珍貴的月球樣品返回地球。
據介紹,嫦娥六號任務發射至採樣返回全過程約53天,任務週期長,工程創新多,風險高,難度大,每個階段環環相扣。相比2020年實現月球正面採樣返回的嫦娥五號任務,嫦娥六號任務需在鵲橋二號中繼星的支持下,實施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突破月球逆行軌道設計與控制、月背智能快速採樣、月背起飛上升等關鍵技術。同時,嫦娥六號任務將開展月球背面着陸區的現場調查分析,月球樣品實驗室分析研究等科學探測,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
50名國際友人見證嫦娥六號發射
5月3日,國家航天局在海口召開嫦娥六號國際載荷研討會。來自巴基斯坦、法國、意大利等12個國家航天機構、駐華使館以及聯合國、歐空局等國際組織約50名國際友人齊聚海南共商合作並見證嫦娥六號任務發射。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是我國首型芯級直徑5米的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總長約57米,起飛重量約870噸,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可達25噸級,地球同步軌道運載能力可達14噸級,2016年完成首飛。由於地月相對位置不斷變化,爲確保火箭準時發射,型號團隊應用“窄窗口多軌道”發射技術,爲火箭在連續兩天、每天50分鐘的窗口內,共計設計了10條奔月軌道,以提高實施發射概率和可靠性。同時,研製團隊持續優化發射場流程,由發射嫦娥五號時的近60天縮減到43天。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519次發射。
探月工程由國家航天局牽頭組織實施。此次嫦娥六號任務中,工程總體由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承擔;探測器、運載火箭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空間技術研究院、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發射測控與回收工作,由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遠望號測量船、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等單位協同完成;地面應用系統由中國科學院爲主承擔。
揭 秘
經歷11個飛行階段
嫦娥六號任務工程總體發射場工程技術組組長鬍震宇介紹,嫦娥六號任務主要經歷了11個飛行階段,分別是:發射入軌段、地月轉移段、近月制動段、環月飛行段、着陸下降段、月面工作段、月面上升段、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段、環月等待段、月地轉移段以及再入回收段。其間,還涉及探測器的四個組成部分:上升器、着陸器、返回器和軌道器的多次分離組合。嫦娥六號可以說是環環相扣、步步關鍵。
從5月3日嫦娥六號任務發射後,經過2000多秒的飛行,火箭會將嫦娥六號送入預定軌道,完成星箭分離。嫦娥六號開始奔向月球。整個奔月路大概有5天,在快到達月球的時候,嫦娥六號要踩一腳剎車,從而被月球捕獲,進入環月軌道。
在環月階段,嫦娥六號將用20天左右的時間調整好位置,爲落月做準備。
當萬事俱備,嫦娥六號就會開始落月,並在月面工作48小時完成月背樣品採樣。採樣完成後就將開展月面上升、環月軌道交會對接等工作。這期間,嫦娥六號還將在環月軌道開展多項科學探測。
嫦娥六號搭載4個國際載荷
嫦娥六號任務開展了務實國際合作。2019年4月,國家航天局對外發布了《嫦娥六號任務國際載荷合作機遇公告》,通過對兩批次國際載荷搭載項目建議的徵集、遴選,最終確定了歐空局月表負離子分析儀、法國月球氡氣探測儀、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巴基斯坦立方星等4個國際搭載項目。
其中,歐空局月表負離子分析儀將對月球表面負離子進行探測,研究等離子體和月面的相互作用機制;法國月球氡氣探測儀旨在對月球表面氡氣同位素開展原位探測,研究揮發物在月球環境下傳輸和擴散機制;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計劃利用在月球背面的定位,與其他月球探測任務開展聯合測距與定位研究;巴基斯坦立方星將開展在軌成像任務,驗證納衛星月球軌道探測技術。
在完成全部工作任務後,嫦娥六號就將開啓回家之路。通過大約5天飛行,再入大氣層,返回四子王旗着陸場,整個月背出差之旅要進行約53天。
整合:朱林
來源:央視新聞、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