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務部調查局2波打詐 查扣5755萬多元羈押18人

近期虛擬通貨投資工具快速崛起,吸引了衆多投資者的目光,特別在美 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批准比特幣ETF上市後,更在全球虛擬幣交易市場掀起熱潮。調查局針對詐騙集團兩段期間同步偵辦,報請臺北地檢署等11個地檢署檢察官偵辦,總共羈押18人,查扣不法所得5755萬4800元。(圖本報資料照)

近期虛擬通貨投資工具快速崛起,吸引了衆多投資者的目光,特別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批准比特幣ETF上市後,更在全球虛擬幣交易市場掀起熱潮。調查局針對詐騙集團兩段期間同步偵辦,報請臺北地檢署等11個地檢署檢察官偵辦,總共羈押18人,查扣不法所得5755萬4800元。

調查局表示,針對詐騙集團習於農曆春節前大撈一筆的特性,特別規劃於今年1月24日至1月31日及2月26日至3月7日兩段期間進行同步偵辦,集中火力偵辦利用網站、網路社羣平臺(YouTube、Facebook、Instagram 等)、通訊軟體(LINE 等)或透過 VPN 伺服器跨境隱匿真實身分, 或以貓池等數位式移動設備(Digital Mobile Trunk,簡稱「DMT」)作爲犯罪工具、虛擬通貨投資作爲話術的集團性電信機房、洗錢水房。

調查局指出,經臺灣高檢署統籌,報請臺北地檢署、桃園地檢署、新北地檢署、臺中地檢署、臺南地檢署等11個地檢署檢察官指揮,動員本局17個外勤處站,同步偵辦案件計33案,搜索83處, 約談152人,羈押18人,查扣不法所得5755萬4800元,展現強烈遏阻投資虛擬幣詐術漫起、掃蕩電信網路詐欺犯罪的決心。

調查局表示,除以集團性的投資詐欺機房、洗錢水房及話務系統商爲偵辦重點,並致力於溯源追查集團首腦及幕後金主,分析本次同步偵辦「虛擬通貨幣商」及「話務系統商」投資詐欺案件,目前詐欺手法多借由網路社羣結合虛擬幣,衍生出低成本、高報酬、速移轉、無實名、跨地域之犯罪特性,投資人稍有不慎,極易受詐騙。

第一、以「垃圾幣」、「空氣幣」作爲投資詐欺標的。詐騙集團利用一般人對投資虛擬幣欠缺充分認識及理解,卻冀求迅 速致富之心態,在社羣媒體廣發投資廣告,再利用低廉系統程式「鑄 幣」手法,誘騙投資人購買無實際價值的「垃圾幣」、「空氣幣」, 這類虛擬幣並無像主流幣區塊鏈具上鍊帳本,交易價格及數量任由詐團掌控的後臺操作,詐團最後以系統異常暫停出金交易爲由,關 閉投資平臺,造成投資人鉅額財產損害。

第二、以假幣商交易「主流幣」進行犯罪手法。比特幣、泰達幣等主流幣成爲詐欺新寵,投資人向個人幣商買進比 特幣、泰達幣,雙方見面時雖簽署制式「虛擬貨幣買賣契約」, 契約內容除載明虛擬幣種及數量外,更有取信投資人的防制洗錢的法遵聲明,實則個人幣商多由收水車手假扮,配合詐騙集團的洗錢水房,利用個人幣商的監管漏洞,發展「假幣商,真洗錢」犯罪組織。

並以此模式,迅速層轉虛擬幣,並匯流至國內、外前幾大虛擬通貨交易所,增加追緝難度,民衆發現遭詐騙時,詐款早已層轉 洗爲虛擬通貨匿名流出,輾轉以其他錢包地址交易後取得「法幣」, 移轉隱匿不法所得。

第三、「話務系統商」投資詐欺。國內詐團利用「貓池」等 DMT 設備,轉型爲小型分散獨立式電詐機 房及洗錢水房,以可建置 32 支以上的天線及SIM卡卡槽,供詐欺集團撥打羣發電話詐騙,或用以代收購物平臺申辦新帳號的驗證碼簡訊,藉以產出虛擬金融帳號,提供予水房收取贓款之用。

調查局呼籲,民衆虛擬幣市場波動性大、風險性高,對於不熟悉的投資標的應提高警覺「停、看、聽」。對來路不明的投資機會先「停」下思考、警覺異樣,爲何高獲利的投資方案會突來招攬,需冷靜避免被洗腦。

查 「看」投資公司及標的真僞,與政府一再宣導的詐欺模式是否相似。進行保證獲利、高報酬等投資前,可以「聽」一下政府反詐騙單位怎麼說。

務必謹慎評估投資風險並尋求合法正當的投資環境,隨時保持警惕,慎防陷入詐騙集團利用虛擬投資工具製造的「養、套、殺」圈套。調查局將持續掃蕩非法詐欺及洗錢犯罪,守護國人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健全的投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