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CVC丨北汽產投:投資兼顧產業協同與財務回報,籌備種子基金支持早期科技創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申俊涵 北京報道

近年來,隨着人工智能、5G、固態電池及氫能等技術的不斷髮展,汽車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變革,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成爲趨勢所在。

車企系CVC也隨之崛起,成爲幫助各大整車廠商掌握創新技術主動權、把握產業未來發展趨勢的重要存在。北汽集團是國內最早佈局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的車企之一,旗下投資平臺北汽產投深耕行業十多年後,已然結下累累碩果。

據瞭解,北汽產投於2012年正式設立,通過投資將觸角發散和延伸至汽車產業鏈幾乎全部細分領域,以“延鏈、補鏈、強鏈”助力北汽集團完善汽車產業生態圈。

公司目前已形成“北汽產投”+“安鵬”的雙品牌架構,業務合作遍佈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在江蘇、江西、山東、合肥等地設立產業基金,資金管理規模超370億元。已投資項目170餘個,包括寧德時代等行業龍頭企業,以及清陶能源、智行者科技、速騰聚創等獨角獸企業,上市項目20餘家。

“我們希望以資本爲工具助力北汽集團造好車、賣好車,通過投資與集團有重大戰略協同意義的項目,服務北汽自主品牌在關鍵技術上的突破與創新,從而實現汽車產業的科技自強自立。”近日,在北汽產投聯合首都圖書館舉辦的新春開年講堂暨北汽產投首屆創新日活動期間,北汽產投黨委書記、執行董事賈廣宏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說。

當天活動現場,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歐洲科學院等的院士和業內專家,就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話題進行分享,探討科技革命未來新發展及對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影響。

據瞭解,這些院士專家所研究的領域中都有北汽產投關注的項目。未來,北汽產投將進一步放大資本引導效應,籌備設立科創北汽種子基金等多支基金,盤活科技資源,鏈接產業和科技、資本和人才,從而助力北汽和首都建設全國創新應用示範高地。

投資兼顧產業協同與業績回報

作爲國內最早發力純電動汽車的整車集團,北汽重視扶植新能源領域優質供應商,尤其注重培育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龍頭企業,陸續投資了寧德時代、孚能、清陶、長遠鋰科、尚太、海科新源等從電芯到主材、輔材的鋰電項目,以及億華通、國富氫能、唐鋒等燃料電池項目。

北汽產投對寧德時代的投資,更是體現了CVC在“算戰略的大賬”方面的突出價值。據瞭解,在投資寧德時代之前,北汽集團與寧德時代早就有業務往來。而北汽產投彼時投資寧德時代,爲北汽新能源與寧德時代之間的業務紐帶之外又增加了股權紐帶的保障。

2018年寧德時代登陸創業板,對於北汽產投來說,數倍財務回報其實並非北汽產投唯一注重的。而通過股權關係,加深北汽集團與寧德時代的深度融合和產業鏈合作,以及攜十餘家產業鏈上下游被投企業與寧德時代持續對接交流,產融協同,雙向賦能,這種特別的“投後服務”纔是北汽產投最看重的。

投資寧德時代之外,北汽產投又在2019年以18億元估值投資固態電池企業清陶能源,是國內投資清陶能源的第一家整車廠。後續,清陶能源又接連獲得上汽、廣汽的投資。

智能駕駛是北汽產投重點佈局的另一大賽道,其接連投資了自動駕駛公司智行者、激光雷達企業速騰聚創、智能線控系統企業英創匯智等項目。其中,北汽產投早在僅有2億元估值的天使輪階段投資英創匯智,經過幾年陪伴發展,英創匯智已成長爲國內一流的汽車底盤線控與主動安全產品供應商,其自主研發的ABS、ESC等產品更實現了進口替代,目前估值已實現超20倍增長;北汽產投在2018年以4億元估值投資速騰聚創。2024年1月5日,公司正式在港交所上市,成爲港股“激光雷達第一股”。

從寧德時代、清陶能源到英創匯智、速騰聚創,這些項目均在爲北汽產投帶來豐厚投資回報的同時,與北汽集團業務進行了高度協同與產業鏈合作。據悉,北汽產投目前已推動將近60%的被投企業與北汽集團建立了產業鏈協同。

現階段,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與新材料技術日新月異,汽車作爲製造業中產業鏈最複雜、學科門類最多元的賽道,無疑將成爲新技術的絕佳應用之所,北汽產投也持續關注科技新發展,尋找創新技術能夠在汽車產業鏈上的得以應用的項目。

比如近期從智能駕駛延伸而出的具身智能賽道。北汽產投投資團隊認爲,具身智能領域有着巨大的機會和潛力,同時也跟汽車有着緊密的聯繫,甚至可能成爲車企未來發展的第二曲線。北汽產投選擇在新年伊始,彙集國內外多名院士及創新技術領軍人物開展新年講堂活動,可以說打響了2024年北汽科技創新實踐的第一槍,也爲首都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與汽車產業深度融合進行了一次有益探索。

籌備種子基金支持早期創新

經過十多年的投資佈局,北汽產投在2021年到2023年迎來退出大年。據悉,北汽產投在堅持“聚焦主業戰略性投資”定位基礎上,堅持市場化方式補充彈藥,將於2024新設一批專項基金進行投資。

前述提及的科創北汽種子基金是北汽產投計劃設立的基金之一,據悉,該基金的規模達數億元,且目前已有三個擬投項目,涉及芯片國產化、氫能、新材料技術等方向。

提到基金設立,前不久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私募股權投資要更加註重融入服務國家戰略。國資管理機構未來將在私募股權基金中發揮更大支撐作用。據有關統計,2023年10-30億元規模的基金中,國資背景管理人佔比69.3%,30-50億元佔比70%,50-100億元佔比86.5%,100億元以上佔比100%。預計未來基金募集將繼續以國資和產業資本爲主,作爲國有產業資本,北汽產投將面臨更多的機遇。

“新一代創新技術如ChatGPT、AI大模型、固態電池等不斷涌現,並且跟汽車有密切的結合點。這些項目早期孵化過程中有迫切的融資需求,我們希望通過設立、募集專項基金投資其中的種子選手,相信未來會創造好的協同效應和財務回報,爲北汽集團、北京市和中國汽車產業創造更多產投價值。”賈廣宏說。

機遇與挑戰總是並行的。面對2024年的不確定性,賈廣宏則用了不乏光明和期待的八個字形容未來:產業打底,創新“涌現”。當中國的產業基礎在規模和質量上達到一定閾值,就會出現不可預測的涌現能力,這是驅動中國經濟前行的底層力量。對北汽來說,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很長,在汽車產業的基礎上,跟高精尖技術結合,會涌現出更多的創新產品和增量機會。

“北汽產投既屬於汽車行業也屬於私募股權行業,2024年,這兩個行業仍然面臨打淘汰賽的局面。所以,北汽產投需要持續努力往前,直面競爭,把握機遇,深耕主業,充分發揮汽車產業資本的產業引領作用,在促進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中積聚‘新’動能,佈局‘新’賽道,搶佔‘新’前沿。”賈廣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