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不夠快、滲透率低於行業 國資委“喊話”三大央企:新能源業務單獨考覈

財聯社3月5日訊(記者 劉陽)3月5日,全國人大舉行開幕會。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玉卓在一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集中採訪活動上“喊話”一汽、東風和長安汽車三大央企,將對新能源汽車業務進行單獨考覈。

“從國資監管來講,主要是要激勵企業大膽創新,破除一些影響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比如新能源汽車,國有汽車企業在這方面發展還不夠快,我們調整政策,對三家中央汽車企業,進行新能源汽車業務的單獨考覈。”張玉卓表示,“因爲我們注意到,汽車行業全世界都是這樣子,燃油車在還很有優勢的情況下,企業佈局新能源汽車,一開始投入會比較大,如果對它考覈當期利潤,就不太容易去全速推進,我們出政策就是要破除這個障礙,考覈它的技術,考覈它的市場佔有率,考覈它未來的發展。再比如,像人工智能,有數據的共享問題,有數據基礎設施共享的問題,有你也建、我也建,建了很多計算中心數據中心的問題,現在就是要把這些協同起來以高水平的協同來推動高質量發展。”

對於國資委作出的這項決定,有中國一汽高層迴應財聯社記者表示“必須努力完成”;另有東風集團內部人士表示,“確實有必要(進行調整)”。截至發稿,長安汽車方面尚未作出迴應。

受此消息影響,東風汽車盤中直線拉昇漲停,一汽解放、一汽富維、長安汽車、東風科技等跟漲。

在當日開幕會的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了“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先優勢”,“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等與汽車工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相關內容。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的從增加收入、優化供給、減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綜合施策,激發消費潛能,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鼓勵和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提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大宗消費,這也必將推動2024年中國汽車工業的可持續發展。”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國資委對三大汽車央企新能源汽車業務進行單獨考覈的決定是正確的,是不同階段作出不同的選擇。

數據顯示,相對去年國內新能源整體超30%的滲透率,一汽、東風及長安三大央企的這一數據普遍偏低。其中,長安汽車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佔公司總銷量的比重約爲18.6%,東風汽車集團爲16.7%(據港股上市公司產銷快報);中國一汽則不足10%。

“大型國有汽車集團中合資業務板塊外方股東電動化轉型力度不大,是造成其新能源汽車整體銷量偏低的主要原因。”有行業人士分析表示。以中國一汽爲例,其旗下自主品牌紅旗2023年零售銷量突破37萬輛,同比增長29.5%,其中新能源車零售銷量突破8.5萬輛,同比增長135%,滲透率超過22%;反觀合資板塊中的一汽豐田,2023年累計零售銷量80萬輛,但純電車型銷量僅3.3萬輛,佔比僅4%。

“相比燃油車,電動汽車科技平權的產物。產品性能差異變小導致內卷加劇。爲什麼國際汽車大企業不願意走這條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對外資品牌電動化轉型舉棋不定的原因分析表示,“一旦科技平權,壟斷就被打破,人人可以造車,國際大公司一般都是要搞護城河,把門檻擡高,讓別人都進不來,技術壟斷我才能賺錢高額利潤。”

相對外資品牌,包括中國一汽、東風集團及長安汽車等在內的大型國有汽車集團已對各自自主新能源業務作出了戰略性規劃。同樣以中國一汽爲例,2021年,一汽解放宣佈成立新能源事業部,併發布解放“15333”新能源戰略,提出面向2025年、2030年、2035年的新能源車銷量、佔比及營收目標,計劃至2025年、2030年,新能源整車銷量將分別達到12萬輛、32萬輛,分別佔到總銷量的20%、50%。

同時,一汽解放還計劃在2035年實現銷售新能源整車50萬輛,佔總銷量超過70%,收入超過2500億元,即新能源市場份額高於傳統車,新能源銷量佔比高於全行業的“兩高”目標。按照規劃,“十四五”時期,一汽解放將投入超300億元加快新能源轉型發展,其中超過200億元打造“四國九地”全球化新能源創新基地,投入超過100億元打造以“零碳工廠”爲標準、以氫能產業集羣爲特色的燃料電池整車與系統專屬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