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恆山:拓展低空經濟市場需求,大力培育航空消費羣體

財聯社6月4日訊(研究員張玉虹 記者 郭鬆嶠) 去年年底以來,隨着中央政策的預期,低空經濟發展在各地遍地開花。根據工信部下屬機構賽迪顧問發佈的《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達到了5059.5億元,預計2026年低空經濟規模突破萬億元。

長期關注低空經濟發展的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秘書長、經濟學家範恆山在接受財聯社專訪時表示:低空經濟發展潛力巨大,要着力拓展低空經濟市場需求,大力培育航空消費羣體。

財聯社:自從今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低空經濟概念持續火爆。有研究測算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突破5000億元,在你看來,目前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現狀如何?

範恆山:黨中央高度重視低空經濟發展。2023年12月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打造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積極打造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全國20餘省份將低空經濟寫入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低空經濟作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迎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期。

近年來,在空域政策、行業政策、經濟政策的多重加持和推動下,我國低空經濟已經具備較好的發展基礎:

首先,市場需求推動規模增長。截至2023年底,傳統通航方面,企業數量爲690家,在冊航空器總數3303架,通用機場數量449個,全年飛行137.1萬小時,增長12.4%;無人機方面,企業數量爲19825家,全行業註冊無人機共126.7萬架,增長32.2%。全年累計飛行2311萬小時,增長11.8%。我國交付民用無人機超過317萬架。據相關機構測算,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已超過5000億元,2030年有望達到萬億規模。

其次,場景應用加速融合覆蓋。低空經濟服務領域已覆蓋我國20個大類行業,近300種細分應用場景,且仍在持續拓展中。在生產作業類、公共服務類低空飛行服務中,工具“無人機化”、服務“無人機化”正加速推進,支撐應用場景無人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此外,個人娛樂飛行、空中游覽、低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eVTOL等航空消費類場景正在呈現出快速發展態勢。

第三,科技創新助力全球領先。科技創新貫穿低空經濟全產業鏈,是支撐低空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我國已成爲全球民用無人機第一大專利技術來源國。相關數據顯示,我國低空經濟領域發明專利申請公開量由2014年的852件增長至2023年的14134件,增長近16倍,且近三年持續保持超萬件發明專利申請公開。憑藉技術引領,我國民用無人機銷量佔據了全球約70%的市場份額。同時,藉助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我國在新能源航空器、eVTOL、飛行汽車等新興領域持續保持領先地位。

財聯社:促進中國低空經濟快速發展,還需要注重解決哪些問題?

範恆山:以無人化、電動化、智能化爲主要發展方向的低空經濟在全球都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新課題,需要結合各國各地區的實際進行探索。我國低空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從中央到地方再到行業,不僅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而且從各自的職責出發積極採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推進,總的看支撐低空經濟發展的有利環境已經形成。但也要認識到,中國低空經濟仍處於起步階段,也存在着不少需要解決的問題。特別要關注如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在市場方面,要關注航空消費羣體發展緩慢的問題。低空經濟要實現跨越式發展,航空消費“大衆化”“普及化”是重中之重。當前,生產作業類和公共服務類飛行服務已得到廣泛應用,接受程度較高。但在航空消費類方面,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尚未得到有效發揮,廣大消費羣體的需求尚未被有效激發,需要在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內,着重加快航空消費場景普及化,催生消費需求大衆化,帶動消費羣體規模化增長。

二是在政策方面,要關注政策針對性問題。要通過政策指引低空經濟發展方向。行業政策着力在安全責任、適航審定、安全標準等方面加快研究部署。地方政策要因地制宜,發展定位要清晰,思路目標要明確,投資建設要理性。同時,地方政府要緊抓國家政策紅利,統籌兼顧發展與安全,充分發揮低空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

三是在技術方面,要關注技術標準問題。各地在發展低空經濟時,都將建設低空管控系統作爲重要的安全管控平臺和手段。在這方面,低空管控系統的國家標準尚未建立,地方性平臺標準不一,系統功能、服務能力、投資情況差異較大,需要央地、行業共同推進相關工作。同時,低空監視所需相關技術產品也尚未成熟,5G-A、通感一體等技術能力仍需等待市場的進一步檢驗。

當然,這些問題是發展中的問題,會伴隨着環境條件的進一步改善、操作經驗的進一步積累,以及科技手段的進一步豐富而得到有效解決。

財聯社:接下來該在哪些領域採取措施、重點發力?

範恆山:低空經濟作爲新興發展領域,其發力主體在於地方政府有效作爲,而工作重心在於不斷拓展應用場景。地方政府要兼顧扮演好管理方和使用方的雙重角色,因地制宜決策、積極有爲推動低空經濟發展。可以在如下三個方面下力發功:

一是要科學謀劃、穩步推進。低空經濟發展具有高投入慢回報的特點,宜於從長計議。一方面,要遵循低空經濟發展規律,密切結合本地基礎條件和資源稟賦,立足長遠做好產業發展規劃,同時從現階段客觀實際出發,找準產業定位,明確發展路徑,避免面面俱到、一哄而上;另一方面,做好技術、人才、資金等方面的可持續供給,爲低空經濟做優做強提供堅實的基礎條件。

二是要深挖場景、前瞻佈局。應以豐富和拓展低空場景爲核心,在用好傳統生產作業類場景的基礎上,深度挖掘政府主導的公共服務類和航空消費類場景,大力培育航空消費羣體,推動形成以場景應用帶動生產製造、服務保障等產業的發展路徑。同時,要緊跟技術趨勢,超前謀劃佈局城市空中交通、eVTOL、飛行汽車、低空物流等新賽道,不斷提升城市發展競爭力。

三是強化保障、“軟”“硬”兼顧。發展低空經濟要牢牢守住安全底線,提升保障服務能力。在這方面既要不斷優化“軟”環境,又要持續強化“硬”工具。在“軟”的方面,要結合低空安全管理新階段、新要求,加快機制、隊伍、標準等體系建設。建立軍地民協同監管機制,明確地方政府牽頭部門組建執法隊伍,制定特情處置方案和標準等。在“硬”的方面,要高質量打造新型且多樣的空中與地面低空基礎設施,包括低空智聯網、通用機場、無人機自動起降機場以及配套低空基礎設施等。面對未來低空高密度海量飛行活動,以及城市內、城郊、城際等不同場景的空中交通管理需求,需要構建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的低空智聯網,結合低空新型地面基礎設施,形成空地一體的低空服務保障體系,提升地方政府在低空管理方面的手段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