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收視爆了,打了多少資方的臉,胡歌又賭對了

《繁花》昨晚8點剛上線,就被網友們追着罵,某瓣更是建起“高樓”吵得天翻地覆。

如“王家衛根本不懂繁花”,

“《繁花》裡的90年代像民國”,

更有甚者,將其和郭敬明的“小時代”對比,得出結論:“友誼地久天長配合慢鏡響起,王家衛也不過如此”。

這樣的評論,乍一聽很是荒謬,畢竟首屈一指的華語名導再怎麼江郎才盡也至於輸給黑料滿身的小四。

這部《繁花》,其實改編自獲得茅盾文學獎的同名小說,“繁華”諧音“繁花”,寫的是凋萎,是虛無,是一地嘆息,燈紅酒綠是表象,“繁花落盡”、慘淡收場纔是結局。

而大部分關於這部劇的爭議,主要集中在“背景”設置不像90年代,反像民國時期。

“90年代的上海黃河路到底有沒有這麼繁華?”,網友們各自拿出舊照論證,結果發現佈景確是一比一還原,該有的都有。

唯一的區別在於——想象中的90年代上海是生機勃勃、朝氣蓬勃的,劇裡的調色則像渡了一層“黃色”,太乾淨太摩登,少了幾分人間煙火氣。

且看潘虹《股瘋》拍出的90年代上海是何種景象?

“熱熱鬧鬧、市井味十足,有在混亂中努力凹造型、賺鈔票的個體暴發戶”。

這麼一對比,王家衛被罵情有可原,但對於這一爭議,他早有預判,“或許觀衆在看我們劇的時候,會認爲某些場面過於繁華,那是因爲要還原當時人的感受”。

導演都有解釋了,觀衆自然要給兩集機會。

而有王家衛保駕護航、胡歌主演,這部《繁花》果然一上星就收視“爆了”,已經破2,數據相當喜人。

那麼,它到底值不值得看?個人認爲,完全值得,光光影和構圖,對觀衆來說已是享受。

本來覺得胡歌不算頂級帥哥,可在王家衛的鏡頭下,帥出新高度,西裝筆挺、大背頭,這氛圍這腔調,不愧是黃河路上最得意的寶總。

王家衛的鏡頭不止偏愛胡歌,辛芷蕾在他的鏡頭下,有大女主的範,像暗夜玫瑰,成熟女人的獨特的韻味。

眉眼間、頭髮梢,撲面而來的故事感,

三位女主中,辛芷蕾最出彩,一出場端着酒杯掛着淺笑,在熙熙攘攘的人羣裡怦然綻放。

身爲黃河路上的外來老闆娘李李,她身上自帶神秘屬性,沒有人知道過去有什麼經歷,但一個從深圳來的青島人,初來乍到便用3000萬接手了金鳳凰,並在三個月內完成了開業,成爲黃河路上無法忽視的存在。

馬伊琍飾演的玲子,是夜東京老闆娘,精明、親兄弟明算賬,但又有人情味,對朋友仗義,阿寶被撞生s不明的時候幫阿寶結清賬款,還主動幫朋友墊房租,和阿寶的關係不止是合作伙伴,有點曖昧拉扯,但又沒有達到戀人的關係,演這種上海女人她信手拈來。

本不抱期待的唐嫣,聲音一出來觀衆就認出來了,可形象真挺突破,風風火火、一點就着的外貿公司小職員。

滬語版很加分,顯得唐嫣演技自然不少。

九十歲的遊本昌,不愧是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早年間演濟公成名,在這裡他一亮相就是老大風範,滄桑和磨難,盡在不言之中,一種沉厚的質感。

特寫鏡頭一拉,老爺子情緒一流露,不用語言表達就能傳遞出來情感。

再看《繁花》的故事,王家衛用了大量快速運鏡,配合剪輯,給人銀珠落玉盤似的暢快感,前兩集交代胡歌寶總的人脈關係,第三集直接和李李、魏總商戰鬥法。

才播幾集,節奏快到飛起,因爲它很多時候都是一句臺詞就帶過了,而且說得很高深,錯過幾秒就看不懂劇情了。

以至於很多觀衆表示“雲裡霧裡”,給人劇情很雜剪輯很亂、看不太明白的感覺。

所以,《繁花》此劇註定口碑兩極化,認爲好看的人覺得:王家衛怎麼這麼會調度光影?把演員拍得非常好看,這對於被各種粗製濫造ppt轉場、流水線偶像劇荼毒許久的觀衆而言,這是很好看的;

而認爲不好看的人覺得:劇情亂七八糟的,既不拍原著亂搞男女關係世俗肉慾,也沒拍出1992年那種混亂而充滿蓬勃生命迸發力的時代故事。

這場“好不好看”爭論不會休止,但不管怎麼說,熱度不會低,因爲《繁花》有討論度就有關注,更何況有胡歌這一收視保證,開年第一熱劇非它莫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