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善舉 微光成炬

內蒙古日報記者 崔楠 宋爽

“天氣雖冷,但救火英雄們的善舉讓人無比暖心。”

“社會需要正能量,爲快遞小哥點贊!”

這幾天, 呼和浩特市7名快遞小哥挺身而出救火的報道以燎原之勢傳播開來,讓感動直抵千家萬戶。

爲了表示敬意,不少市民還專程趕到內蒙古順豐速運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一營業部,真誠地道一句:“呼和浩特越來越好,離不開你們每一個人的努力!”

在7位快遞小哥眼中,面對火情,擺在他們面前的不是“做與不做”的選擇題,而是如何將每個人心中的愛匯聚成大愛,將善心轉化爲善行,進而投射到爭分奪秒的行動上。

在烈焰肆虐之際,他們毫不猶豫挺身而出,以舍小我顧大家、無私奉獻的精神奔赴火場,守護家園的安寧,爲“微光成炬”提供了現實參照。

凡人善舉托起文明高度

夜色如墨,城市的霓虹燈在寒風中閃爍,街道上行人稀少,快遞小哥張明明騎着電動車,匆匆趕到與記者約定的採訪地點。他的工服上還沾着些許灰塵,袖口處有一道明顯的污漬,顯然是剛剛從繁忙的派送中抽身而來。

不遠處,另一位快遞員李亞傑也快步走來,兩人相視一笑,默契地點頭打招呼。“今天真是太忙了,最後一單差點趕不上。”李亞傑喘着氣,摘下頭盔,頭髮已經被汗水浸溼。

不久,7位“救火英雄”陸續趕到,工服上的反光條在黑暗中顯得格外醒目,彷彿是他們默默奉獻的勳章,也映照出他們疲憊卻堅毅的身影。

“救火時會害怕嗎?”

“會後怕,但不後悔,關鍵時刻不能猶豫,下次碰到我還是會選擇衝上去……”張明明說。

時間撥回到2月7日,正月初十。

“着火啦!”一聲呼喊打破了清晨的寧靜祥和。聽到喊聲,內蒙古順豐速運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一營業部張明明、張曉雨、李亞傑等7名快遞小哥,發現附近的洗車房內濃煙滾滾。危急之下,他們立即撥打電話向消防部門報警,隨後拿起滅火器衝向火場。

“現場煙太大了,着火點還在房間靠裡的位置,眼看火光沖天,當時也顧不上想那麼多,戴上口罩拿着滅火器就衝進去了。大約10多分鐘後,明火被控制住了,頂棚上開始往下掉東西,這時候消防隊員也到了。”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張明明說得輕描淡寫,但聽的人卻感到心有餘悸。

這已經是張明明第二次榮獲“青城好人”稱號了。2023年8月1日,呼和浩特市連續下了幾天的雨後,在東萬達區域內的烏蘭察布路丁香花酒店門口,路面積水嚴重,想要過馬路回家的行人被困在了路中央。就在大家一籌莫展之際,張明明化身“擺渡人”,騎着快遞三輪車將一個個路人載到馬路對面。這一幕被熱心市民用手機記錄下來,還撥打了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點名表揚他的善舉。

做快遞小哥的7年多時間裡,張明明在做好收派作業的同時,也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幫助弱勢羣體和老年羣體。

“大媽,這是您買的菜?正好你們單元有個件要送,我幫您拎上去吧!”張明明幫老人把菜送到家門口,又順手將垃圾扔進了樓下的垃圾桶,這樣的事兒對他來說,早已習以爲常。“這是舉手之勞的事,他們的感謝反而讓我不好意思。”在張明明看來,自己的工作不僅僅是送快遞,更是在傳遞一份溫暖與善意。

榜樣是看得見的哲理。只有讓全社會看見光,才能讓更多人相信光、追隨光,進而成爲光、散發光。

董寶林笑稱自己是“追光的人”。他說:“以前經常看到同行做好人好事,尤其是張明明獲得‘青城好人’稱號,對大家影響帶動很大。正是這種企業文化的薰陶,讓我們在危難時刻毫不猶豫地衝上去。”

李亞傑是一個看到別人有困難,就要伸出援手幫一把的人。12年前,他來到呼和浩特市,成爲一名快遞小哥。在他眼中,呼和浩特市是一座有愛的城市,在這裡能感受到很多溫暖的瞬間。在提着滅火器衝上去的那一瞬間,他覺得是一種本能,裡面有青春的熱血,也有正義的召喚,還有一種來自對這個城市的愛。2023年,他還參加了無償獻血,在向記者展示獻血記錄時,他臉上掛着靦腆的微笑。“平凡如我,每種方式都可以守護城市。”李亞傑說。

這次緊急滅火,7名快遞小哥用完了站點裡所有的滅火器,幸好消防車及時趕到,大夥都鬆了一口氣。救完火已經早上8點多,大夥簡單洗了洗臉上的菸灰,又分頭去收派件了。

一德立而百善從之。道德不僅僅是用以約束自身的律令,也是照亮他人前行的燈塔,在潤物無聲中影響着整個社會。

2月7日當晚,30歲的張曉雨回家把白天救火的事告訴了4歲半的兒子。“小傢伙眨了眨眼睛,突然伸出小手,給我比了個大拇指,奶聲奶氣地說爸爸真棒。那一刻所有的疲憊都煙消雲散了。”不善言談的張曉雨,回憶起那天的場景仍然滿滿的幸福和自豪。

微光之所以成炬,是因爲道德的種子一顆一顆播撒下去,成就了奮鬥之美、奉獻之美、向善之美,撬動了萬千羣衆的磅礴力量。“我們的快遞員不僅是包裹的傳遞者,更是社區治理的積極參與者。公司通過設立‘關鍵英雄’等獎項、加強急救培訓等方式,鼓勵員工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內蒙古順豐速運有限公司公共事務經理毛利明表示。

崇德向善浸潤文明風尚

從羣衆發掘,到媒體報道,再回歸全民學習踐行,7名快遞小哥這個羣體的力量已經匯聚成正能量充盈街巷角落,成爲這座城市的精神品格。

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在祖國北疆,許多道德模範都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他們有的彰顯大愛情懷,有的展現忘我精神……這些最真實的人間煙火,治癒戾氣,溫柔歲月。

2024年4月20日下午,呼和浩特市一汽車側翻着火。危急時刻,市民馬玉彬、仝偉冒險砸窗救出司機,隨後車輛爆炸。很快,砸窗救人的事蹟傳遍網絡,英雄的照片出現在當地街頭巷尾。在蘇雅拉廣場入口,馬玉彬、仝偉的照片分別被做成2米高的紅色海報,“我看見的是人,沒看見火”等語錄,令觀看的市民動容。

中國銀行呼和浩特市新城支行工會幹事高偉,與大青山定下了十年的約定,要尋遍山中垃圾。這些年,他在大山裡撿拾飲料瓶7萬餘個、不可回收物2500餘斤,將賣廢品所得資金全部用於公益捐贈。高偉的堅持被更多人看到後,也紛紛加入了守護綠水青山的隊伍當中。

這一幕幕暖心瞬間,一次次援手相助,絕非偶然之舉。個體的助人本能,連綴爲一道道城市風景,這座城市的溫情和善意感染着每個生活其中的人。

呼和浩特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精神文明創建中心主任張東霞說,近年來,呼和浩特市建設好人館、好人街、好人公園、好人廣場等宣傳陣地46處,並在主次幹道、交通場站、景區景點、公共文化場館等地設置道德模範公益海報、道德模範事蹟專題巡展1300餘處。如今,這些以好人好事爲主題的平臺陣地,已成爲呼和浩特的城市新地標。羣衆在擡頭駐足中看見榜樣,觀看聆聽中感悟榜樣,從而身體力行地學習榜樣。

雙向奔赴點亮文明星光

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每個人都了不起!

快遞小哥等新就業羣體穿梭於城市的每個角落,他們在日常工作中發揮職業優勢,當好了“移動探頭”“流動哨兵”。他們用專業技能爲城市建設添磚加瓦,用敬業精神爲社會治理建言獻策,用無私奉獻爲志願服務發光發熱。這些凡人善舉如同點點星光,照亮了城市的每個角落。

黨和政府始終關心、關愛着新就業羣體,從政策扶持到暖心服務,從權益保障到社會關懷,用實際行動爲他們撐起一片溫暖的天空。正是這份雙向奔赴,讓平凡的生活閃耀出不平凡的光芒,也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美好。

關愛“新”羣體,凝聚“新”力量。2024年,自治區黨委社會工作部會同相關部門專門出臺做好關愛服務新就業羣體工作的通知,要求通過組織聯建、陣地聯用、活動聯辦、黨員聯育等方式推動新就業羣體黨組織應建盡建,深化黨建帶羣建、羣建促黨建;加強黨對新就業羣體的引領服務、建立健全關愛新就業羣體的會商機制和友好場景、做好關心關愛新就業羣體的民生保障服務、維護新就業羣體的合法權益、落實政治待遇和評選表彰等鼓勵激勵措施、大力宣傳先進典型事蹟引導新就業羣體融入基層治理……內蒙古已構建起關心關愛新就業羣體的完整制度規範。

各相關部門積極響應、主動作爲,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合力。目前,全區上下正在建設友好社區、友好商圈、友好樓宇等系列友好場景,建成紅色驛站681個,爲新就業羣體提供累可歇腳、渴可飲水、熱可納涼、冷可取暖、雨可棲身、傷可用藥、餐可優惠、閒可社交、學可支持、難可協調的貼心服務。

蛇年春節期間,全區各地社會工作部門關心關愛堅守一線的新就業羣體,爲他們提供了豐富的新年“大禮包”,快遞小哥們由送件人變成了收件人。

“自治區黨委社會工作部將通過完善服務設施、優化政策環境、加強社會支持等多種方式,爲新就業羣體提供更加貼心、精準的服務,不斷增強黨在新興領域的號召力、凝聚力、影響力。”自治區黨委社會工作部部長吳志強說。

全社會的關心關注,讓崇尚英雄、禮遇典型、學習模範的氛圍在祖國北疆蔚然成風,溫暖必將在向善博愛裡和大義正氣間浸入越來越多北疆兒女的血脈。

來源:內蒙古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