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高齡家庭物價壓力 主計總處試編老年CPI

2025年我國老年人口占比將超過20%,邁入「超高齡社會」,主計總處着手試編老年CPI,以準確反映老年家庭面對的物價壓力;圖爲日間照顧中心長輩們動腦動手、減緩老化。(本報資料照片)

臺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變化 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

因應超高齡社會到來,主計總處着手試編高齡家庭消費者物價指數(老年CPI),以反映老年家庭所面臨的物價壓力,並做爲政府施政參考,綜合統計處長蔡鈺泰表示,老年CPI的試編結果將在今年內提交國民所得評審會討論,若評估可行且經評審會審議通過,將適時對外發布。

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於今年元月已升逾410萬人,佔比達17.6%,另依國發會去年最新推估,2025年我國老年人口占比將超過20%,邁入「超高齡社會」,鑑於老年家庭的消費結構不同於一般家庭,其面對的物價壓力也不相同,因此主計總處着手試編老年CPI。

蔡鈺泰表示,主計總處於1996年曾試編老年CPI,經試算,老年CPI與平均CPI差異不大,就沒有再編下去。但近年隨着老年人口愈來愈多,老年CPI的編制確屬必要,因此主計總處參考日、美等已發佈老年CPI的國家,調整老年CPI的編制方式,盼反映老年家庭所面臨的通膨壓力。

依據1996年試編資料,老年家庭在居住、醫藥保健這兩項支出比重(權重)分別爲39.4%、6.0%,遠高於一般家庭30.8%、3.7%,依日本目前公佈的老年CPI,老年家庭在食物、居住及保健醫療等三項權重,也明顯高於平均水準,顯示食物、房租及醫療支出的漲價對高齡族羣影響甚大。

蔡鈺泰表示,主計總處多方蒐集資料進行測試,仍待確認的是,何謂老年家庭?是經濟戶長65歲以上者爲老年家庭?或是戶內有65歲的長者即是老年家庭?因爲不同的定義,算出來的結果也有差異,主計總處將參考各國經驗,以確立我國老年CPI的編制方法。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總會副執行長林博樺表示,國人平均餘命延長,大家不只關心如何「活到老」,也關注如何「健康到老」,其中包含避免老年貧窮,因此熟齡民衆應該要提早應對和規畫退休後生活。

林博樺指出,老人獨居比例會愈來愈高,他們未必是經濟弱勢,但可能缺乏緊急狀況的支持。政府雖有提供相應資源,但民衆並不熟悉取得資源的管道,例如老年人餐食與醫療支出龐大,政府應加強相對應的政策,讓民衆瞭解,以減輕老人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