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詐騙專區 15類型一網打盡

內政部警政署165打詐儀表板。 圖/證交所提供

臺灣證券交易所積極推動一系列反詐騙宣傳活動,致力於教育投資人如何識別與預防詐騙,深入解析詐騙手法,以降低投資人的財產損失風險。在「反詐騙聯防行動專區」中,一網打盡15種詐騙類型,以強化投資人對詐騙風險的警覺,降低受害機率。

爲提升投資人對詐騙的防範意識與警覺性,證交所於2024年8月建置「反詐騙聯防行動專區」,提供證券商即時分享接獲通報的詐騙案例並進行澄清,提高市場的防詐能力。

證交所爲幫助投資人更清楚辨識詐騙集團使用的媒介,該專區規劃15種類型詐騙手法,證券商可依個案勾選相關類型,系統將自動新增對應的提醒與警語,以強化投資人對詐騙風險的警覺。

這15種詐騙類型包含高齡詐騙、推介或診股詐騙、徵才詐騙、IPO 申購詐騙、競價拍賣詐騙、港仙股詐騙、恐嚇威脅詐騙、捏造或虛構之交易模式詐騙、地下期貨詐騙、虛擬資產或加密貨幣詐騙、交友詐騙、人頭帳戶詐騙、非法代操詐騙、未上市櫃股票詐騙以及其他。

另一方面,證交所也鼓勵證券商一齊出力,積極在專區內分享所接獲的詐騙案例,並落實客戶關懷,共同努力減少投資詐騙案件數量。

證交所統計「反詐騙聯防行動專區」證券商通報的案例,觀察近期常見的詐騙手法多半圍繞在以下這些情境,藉由精心設計各種投資陷阱,誘使投資人掉入圈套。

第一類,高收益、低風險的投資誘惑:詐騙集團會強調「穩賺不賠」「高勝率」「內線明牌」,並展示僞造的獲利證明,加上僞造名人代言影片,例如假冒股神巴菲特、科技大亨馬斯克推薦「絕對獲利」投資計劃,讓民衆信以爲真,最終誘導他們投入大筆資金。

第二類,僞裝成專業投資顧問或名人背書:詐騙集團會在Facebook、LINE、Instagram等平臺,盜用證券公司名義或知名財經專家的形象,透過限時投資機會發送「投資羣組邀請」,吸引投資人加入羣組,接着一步步誘導投資人投入資金。

第三類,假冒證券公司、知名平臺進行詐騙:近期有詐騙集團假冒證券公司(甚至證交所也有被僞冒),建立與官方網站相似但網址不同的假網站或APP,誘導投資人輸入銀行、行動交易APP的帳號密碼,進而盜取個資與資金。

第四類,誘導加入私人投資羣組做「包賺計劃」:邀請投資人加入「VIP投資羣組」,聲稱提供內線消息、包賺不賠的投資策略,甚至標榜「名師帶單」,營造「羣組內部成員都在賺錢」假象,讓投資人降低戒心一步步落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