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榜新聞終結後 張善政:教育部需要數位國家公投改基因

▲▼前行政院長張善政認爲,放榜新聞終結後,教育部應利用數據做更多。(圖/記者邱倢芯攝)

實習記者陳妙津綜合報導

近日高雄學生團體發起「終結放榜新聞」連署,獲得各大知名高中大學響應後,學測成績也在今(25)日揭曉。行政院長張善政則針對此事在臉書PO文認爲,在點出放榜新聞的荒謬後,教育局應該將放榜資訊拿來做更正面運用,透過大數據或人工智慧等新科技,發覺潛在問題,進而促成創新政策,也就是所謂的「數位創新」。

▲大學學測成績今日揭曉,張善政除了挺終結放榜新聞外,也力推「數位國家公投」改變教育局基因。(圖/記者林敬旻攝)

張善政表示自己最近提出「數位國家公投」,想在下次選舉時,透過公投改變政府組織架構,讓目前政府機關植入一些數位創新的基因。以放榜爲例,張善政認爲教育局與學校應該關心:進到好學校的學生是否相對家境優越?教育有無達到促成社會翻轉階級目的?南部高中的畢業生是否都升學至南部大學?在校成績和就讀大學科系間的關聯?培養學生依照興趣規劃人生有沒有達到效果

上述問題的解答都埋藏在放榜資料與學生背景中,透過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分析就有機會找到答案。張善政表示,若教育局沒有想到這點,就真的驗證急需「數位國家公投」的迫切性。他認爲,教育主政觀念落伍遠比「放榜新聞」一事嚴重多了。

▲▼高雄女中有學生近期發起連署活動,希望「終結放榜新聞」,促使校方媒體與社會聽到反對放榜新聞的聲音,別讓成功成爲單一的刻板印象。(圖/翻攝自連署文件

張善政臉書全文

終結放榜新聞,之後呢?

近日高雄學生團體「風狗浪.港都學生思潮」發起「終結放榜新聞」連署,要求高雄中學、女中停止在放榜後舉辦記者會,以保護學生隱私、避免複製升學的「成功模板」。許多學生連署這個訴求,許多高中與大學正面迴應,一些政治人物也支持,看來這個訴求沒有太大爭議,以後放榜新聞應該不會再出現了。

以前每年大學聯考,各界都很注意誰是榜首。產出榜首的學校驕傲,可是榜首當事人這輩子卻可能要一直揹負被關注,還有畢業後的成就壓力。這實在不是好事

所以要恭喜這些高雄學生,引導我們教育當局跳脫了過去傳統的放榜光榮框架。我覺得我們這些大人,蠻該慚愧檢討的。

但是,我們的教育單位有沒有想過,被學生點醒停止放榜新聞以後呢?放榜資訊是不是可以有更正面的運用呢?

剛好我最近提出一個「數位國家公投」,是想下次選舉時透過公投改變政府組織架構,讓目前數位創新能力不足的政府機關植入一些數位創新的基因。「數位創新」說穿了就是運用大數據或人工智慧等新科技,發掘一些潛在的問題現象,進而促成一些創新的政策。

就放榜來說,教育主管單位或學校應該關心的是,例如:

1. 進到好學校的學生是否家境都相對優越?教育一大目的是促成社會階層翻轉,那麼,家境不好的學生,都去了哪些學校呢?2. 一所南部高中,畢業生都考上哪些大學?我們期待大學教育要給學生多元化生活體驗。如果學生的大學都還集中在南部的話,是好事嗎?3. 在校成績與考上的大學科系,有何關聯性高中生這些年來,是注重選校,還是依照自己興趣選系?我們過去培養學生依照興趣規劃人生,有沒有達到效果呢?

上面這些問題,應該是關心教育的人很感興趣的。答案就埋藏在放榜資料和學生背景資料裡,透過大數據分析有機會得到答案。如果我們教育主政單位沒有主動想到這些,那就真的驗證了我提出數位國家公投的迫切性。高雄學生提出終止放榜新聞的呼籲,也不過只是今天教育問題冰山的一角。教育主政觀念的落伍,遠比放榜新聞單一事件嚴重多了!

希望教育主政單位與學校在創新觀念和做法上,要加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