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曬乳要擦多少?美醫生揭「9分法則」 多數人都用錯

夏天的太陽毒辣,紫外線是傷害皮膚的最大元兇,因此出門一定要做好防曬。(圖/Shutterstock)

端午節過後,時序正式進入夏天。爲了避免出門在外被豔陽曬傷老化,增加罹患皮膚癌風險,不少人都會擦上防曬乳來保護皮膚,不過如何正確使用卻是衆說紛紜。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和皮膚科醫生提供防曬乳的用法、防曬係數的計算方式,讓你在這個夏天能夠盡情享受戶外玩樂時光。

美國「福斯新聞」22日報導,根據FDA的定義,防曬係數(SPF)指的是塗抹防曬用品後,可以延緩皮膚被紫外線B光(UVB)曬傷的能力。舉例來說,原本10分鐘會被曬傷的皮膚,擦了SPF15的防曬用品後,可以延長到150分鐘纔會被曬傷;若擦的是SPF30的產品,則要到300分鐘後纔可能被曬傷。

乍看之下,防曬產品的係數愈高,的確能帶來更好的保護力,不過除了時間長度之外,「紫外線含量」也是決定能否有效防曬的重要因素,在早上9點曬一小時太陽,可能相當於下午1點鐘曬15分鐘的照射量。既然紫外線如此危險,應該如何正確使用防曬產品呢?FDA建議,每1平方公分皮膚應塗抹2毫克防曬乳,相當於1茶匙的量。而爲了方便大衆記憶,皮膚科醫生也提供了「9分法則」:

◆ 臉上、頭部和頸部加起來塗抹1茶匙。

◆ 手臂到手掌部分塗抹1茶匙,左、右手各1。

◆ 軀體前、後面各1茶匙。

◆ 左、右下肢各2茶匙。

美國底特律非營利保健組織Henry Ford Health的林醫生(Henry Lim)說,按照上述原則,全身塗抹防曬產品的用量大約是31公克,相當於裝滿一口酒杯,「大多數人不會用到這麼多…通常只有抹建議用量的一半而已。」

除了足量塗抹,FDA也建議民衆出門前15分鐘就該擦防曬,且至少每2小時就要補擦一次。若進行遊泳或其他大量出汗的活動,應該使用防水型防曬用品,並且每2小時在乾燥的皮膚上重新塗抹,才能確實抵抗紫外線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