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綜合所 實踐臺灣循環

紡織所參加「第二屆2050淨零城市展」,紡織所副主任樑乃允(左三起)、經濟部技術司簡任技正戴建丞、富順董事長陳玉進、紡織所所長李貴琪於會場合影。圖/紡織所提供

2050淨零是全球的共同目標,如何解決高碳排的問題,是政府、產業及民衆要一起努力的方向。紡織綜合所3月19日參加「第二屆2050淨零城市展」,於經濟部技術司「前瞻淨零館」展出。其中,以「循環迴圈展示概念」說明衣服的重生之旅,傳遞循環永續、綠色創新,實踐「臺灣製造」躍升爲「臺灣循環」。

紡織綜合所原料及纖維部副主任兼「永續性紡織品產業鏈減碳技術開發計劃」主持人樑乃允博士表示,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的指導之下,該計劃自112年至115年執行,今年是計劃第二年。此次展出112年階段性成果「聚酯氧化分離」及「回收聚酯再生超細纖維」等兩項技術。

樑乃允指出,紡織品大都屬於不同材質纖維織造而成,回收首要面對的課題,就是將不同材質進行分離。「聚酯氧化分離回收」特色,能將回收的聚酯與棉花(T/C)混紡織物透過氧化催化劑降解棉花,成爲纖維素,即可得到高純度的聚酯。

此外,紡織所的「聚酯再生超細纖維技術」,涵蓋布料粉碎及重熔造粒,所制再生酯粒具高黏度、高潔淨品質,並具有可紡性,纖維細度僅約頭髮細度約1/100,再生料含量達50%以上,預期減碳10萬噸,約260座大安森林公園年吸碳量。

(紡織綜合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