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傭人海戰術搶場地霸黃金時段 網球場淪搖錢樹

香港示意圖。ingimage

爲推廣香港體育事業,打造文化體育大都會,港府近年提升體育設施,並斥資約5億元(港幣,下同,約6392.5萬美元)開發康體場地電腦預訂系統「SmartPLAY康體通」。文匯報記者經近半年臥底式調查發現,獲公帑資助的個別康體場地竟淪爲「炒場黨」無本生利的搖錢樹,尤以僧多粥少的網球場情況最嚴重。

文匯報報導,港島區四大網球中心,就有三大「炒場黨」,其中以盤踞在黃泥涌峽道香港網球中心的「菲傭幫」最具規模,菲傭訂場、簽到後卻幹坐不打球。成功搶得場地的成員可獲100元酬勞,若運氣好每週收入隨時約1000元,報酬可觀,吸引不少外傭參與。

臥底透露,該炒場集團有逾百名成員,利用人海戰術及電腦程式,每日清早在頭目一聲令下鬥快進行訂場系統,霸佔黃金時段六、七成的場地,再以每小時400元至600元賣場地予網球教練,每個場轉手最多賺450元,只週六、日開工集團月賺十六、七萬元。

全港有數以萬計的網球愛好者,但康文署屬下網球場地僅250個,在港島區共有8個網球場館。黃泥涌峽道網球中心共有17個硬地網球場,每日清晨「康體通」訂場系統開放接受市民以每小時34元至57元預訂,下午5時至晚上9時則是黃金時段,惟記者連日觀察發現,每日上午7時系統甫開售,10分鐘內相關時段的場地早被人搶購一空。

據康文署的訂場流程,市民必須登入康體通用實名登記的戶口,挑選合適的場地及時段,然後付費,並在預訂的時段內親自到球場掃描現場的籤場儀器簽到,租場人與籤場人必須屬同一人,並且必須有份使用場地。

記者連月暗中調查,發現數個球場的實際使用者是外籍教練及學生,籤場的卻是南亞裔人士,部分人穿着拖鞋或短裙,完成簽到後就去休息區玩手機聊天。當網球中心職員覈查時,他們才衝向職員遞身份證,但職員覈對手續粗疏,只要見資料吻合就行。

文匯報派出熟悉菲律賓語的Sophia做半年臥底,抽絲剝繭發現該「炒場黨」非常有組織,全是赴港打工的菲籍家庭傭工及司機,總人數估計多達100人。該組織有三層架構,頂層是一名活躍於教練界的老闆Justin,他之下有幾名頭目,其中兩人叫Joyce及Lisa,負責管理旗下的外傭、司機,以及出售場地予其他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