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抗癌經驗、推廣捐發理念 周大觀基金會赴北京交流
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創辦人周進華,18日偕同臺灣抗癌鬥士一行15人,跨海送愛到北京清華大學長庚醫院,分享生命中的抗癌成功經驗並贈書。圖爲團員分享個人抗癌經驗。(藍孝威攝)
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創辦人周進華,18日偕同臺灣抗癌鬥士一行15人,跨海送愛到北京清華大學長庚醫院,分享生命中的抗癌成功經驗並贈書。圖爲周進華介紹基金會出版的書籍。(藍孝威攝)
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創辦人周進華(右)和(左)清華大學附屬長庚醫院疼痛科、安寧療護主任醫師路桂軍合影。(藍孝威攝)
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創辦人周進華,18日偕同臺灣抗癌鬥士一行15人,跨海送愛到北京清華大學長庚醫院,分享生命中的抗癌成功經驗並贈書。(藍孝威攝)
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創辦人周進華,18日偕同臺灣抗癌鬥士:血癌肚皮舞者張宇萱、血癌兩岸勇士歐益成、血癌排球天使陳佳璟、血癌樂觀天使張鳳軒、抗癌公益勇士蔡睿澤、抗癌福音歌手馬漢敬、抗癌樂觀勇士程正豪等一行15人,跨海送愛到北京清華大學長庚醫院,分享生命中的抗癌成功經驗、贈書,同時向醫護人員致敬、推廣「捐發」理念,見證兩岸一家,讓愛起飛。
出席活動的北京清華大學附屬長庚醫院疼痛科、安寧療護主任醫師路桂軍表示,「捐發」在大陸是很新的概念。目前化療患者掉髮之後,大部分都是買假髮、戴帽子,或是乾脆剃光頭。
路桂軍回憶,之前有一位女性罹癌患者,在化療期間頭髮一把一把掉,每天早晨洗頭洗臉時都會淚流滿面,感覺自己生命正在流逝,「患者的女兒看了很不忍心,選在媽媽生日那一天,全家都理了個光頭,陪着媽媽一起不再掉頭髮,想以這種方式把愛留住。」
路桂軍認爲,家屬一起剃光頭,只是在自己家裡面共情,但是多數患者出門,還是希望以完整美好的形象示人,「戴頂假髮固然是好,但畢竟缺乏感情,如果是戴上別人捐出來的頭髮,其中就飽含了社會上推己及人的愛心,願意爲癌症患者考慮的同理心,是非常好的理念,值得在大陸推廣!」
周進華表示,基金會成立至今27年,第2年就開始推動「捐發」。經過多年推廣,如今已成爲一種社會愛心。徵求頭髮的對象,不限年齡,小學生也可以,「收到頭髮後,基金會將致贈感謝狀並贈送2本書,讓校長在朝會上頒贈給捐發人,或是請學校爲捐發人記功、記嘉獎,讓捐發人產生榮譽感。」
周進華說,這樣的做法,培養大家一種觀念:不一定要當大官、做大生意纔有能力行善,在小地方就能獻出自己的愛心,既可以幫助別人,也是一種生命教育和臨終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