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部歐洲高分C度文藝片!
前言
說到最會拍女人的導演,我提名弗朗索瓦·歐容。無論是《花容月貌》裡的青春少女;還是《泳池謀殺案》裡的知性作家;《雙面情人》裡的患病模特女主角。她們相同的特點就是美,很有味道,而這種感覺完全基於絕美的畫面構圖和精彩的電影故事。
必須承認,走過奇情路線的歐容並不是靠噱頭。而當大師碰上“黑白禁慾”系,同樣不會讓人失望——《弗蘭茲》。
在歐容的所有電影中,本片不是名氣最大的,卻是特別的一部,這是他首次執導黑白長片,且撇開狗血清奇的劇情,純粹講述一個美麗的故事。雖說去除了些許特色,但本片在國際影壇的口碑仍一路走高。
在第42屆法國凱撒電影獎收穫包括最佳導演、最佳男主在內的11項提名。正如觀衆的評價,這是一次極致享受,110分鐘的時長裡,觀衆分分鐘被畫面和音樂美到內傷,閃爍的髮梢、肩頭的樹影、映入眼眸的水光,流動的明暗讓人看得出神。
過程中黑白與彩色交替出現,但並非是傳統的回憶是黑白,現實是彩色,而是當美好情緒出現的時候,畫面纔會變成彩色的,它象徵着希望和美好。
其次是觸動人心的故事,起初以爲導演在講愛情,後來覺得是戰爭和原諒,最後才知道是人生——緣聚緣散,有始有終。記得歐容曾說過——我真的認爲每一個謊言之下都有着真相,每一句假話背後都藏着慾望。《弗蘭茲》就是從一個謊言開始。
故事發生在一戰剛結束時,也就是1918年德國宣佈投降之後的那段時間。安娜是個經歷過戰爭的普通女人,她在戰爭中失去了她的未婚夫弗蘭茲,從此生活便沒有了色彩,或者說是所有親歷過戰爭的人世界都是黑白的。
弗蘭茲的父親是一名醫生,作爲德軍一方,親手將兒子送往戰場,在兒子離世後他才感到後悔莫及,從此不參加議員會議,並拒絕爲法國人看病。
由於沒有其他親人,安娜和弗蘭茲父母相依爲命,他們待她如親生女兒,即便他們還沒走出喪子之痛,但遇到有人上門追求安娜時,也從不反對,甚至勸她該放下了。
對此,安娜始終是排斥的,她時常買一束未婚夫最愛的玫瑰,去墓旁坐着,因爲她不曾忘記弗蘭茲,更不想就這樣忘了他。
不過,一個來自法國的“闖入者”阿德里安的出現,讓一切發生了變化。這個帶着謎團的枯瘦男人,帶着鮮花去墓地憑弔弗蘭茲,出於好奇,安娜邀請他到家中做客。弗蘭茲的母親也認爲他可能是弗蘭茲在巴黎學習時的好友,迫切的想要了解弗蘭茲生命中最後的那段時光。
在談及弗蘭茲時,阿德里安眼裡涌出的淚水,似乎就足以說明一切。他告訴他們,他與弗蘭茲一起去了巴黎的盧浮宮,一起看油畫,一起拉琴……
安娜在與阿德里安的多次接觸後,他身上與弗蘭茲相似的氣質與喜好無時無刻不吸引着她,她的眼裡都是笑意,由傾述而得來的內心滿足,使愛意的萌生變得無可厚非。
直到阿德里安向安娜吐露真相,與弗蘭茲的經歷都是謊言,原來他們相遇在戰場上……安娜陷入內心的煎熬,已經產生的情愫卻無法改變。
也許她與阿德里安的感情成爲了一種遺憾,或是永遠的回憶,可能正是導演在指明,有些傷痛是無法迴避的,亦如同這場殘酷的戰爭帶來的愁苦那樣,我們可以在鏡像中尋找安慰,找尋美好記憶;也可以隨着時間的流逝慢慢淡忘一些事情,但事情終究是發生了的,傷痕性的殘跡依然還在,選擇只是一種態度。
《弗蘭茲》中的社會氛圍屬於一戰後,又不僅僅是一戰後,戰爭讓人們失去了太多,可是片中那吉光片羽般的美好瞬間,都能讓人感受到一份震撼,不猛烈,但是意味深長。
可以說,歐容從一個全新的視角詮釋反戰主題。我們要永遠沉浸在戰爭的自責和悲痛中嗎?也並不是。因爲你看安娜,在經歷過無盡懷舊的封閉後,給了自己真實的自由,變成了彩色。或許,導演就是想借安娜這朵“希望之花”,告訴世人——活下去的勇氣,永遠不能丟。
《弗蘭茲》2016
導演: 弗朗索瓦·歐容編劇: 弗朗索瓦·歐容 / 菲利普·皮亞佐主演: 皮埃爾·尼內 / 葆拉·貝爾
豆瓣8.4IMDb7.5
▼處處有驚喜▼
今日汁源,點擊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