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風向》拜登和副總統哈里斯鬧掰了?揭秘白宮「宮鬥」幕後
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傳遭邊緣化,福斯新聞更爆料,拜登可能換掉賀錦麗。(資料照/美聯社)
核心提要:
1.近日,美國副總統賀錦麗因各種批評被推上風口浪尖。但仔細思考事情有些古怪,比如關於「講話莫名其妙」的指控和她多年律師檢察官的經歷明顯不符;「欺凌下屬」的指控,也由疑似「內鬼」的工作人員發出;「賀錦麗買鍋」的熱搜也莫名其妙,賀錦麗是標準的富婆,買個375美元的鍋並不算新聞。綜上,這可能是一些小團伙的攻擊手段。
2.賀錦麗的上位歷程堪稱經典。賀錦麗30歲時,加州民主黨三號人物送她出道,在政壇嶄露頭角,升任舊金山總檢察官;2008年, 賀錦麗瞅準時機,精準搭上歐巴馬的便車;2013年,賀錦麗跟好萊塢著名律師埃姆霍夫閃婚;2020年,被提名爲副總統,隨拜登入主白宮。
3.反觀拜登總統一生波折,在古稀之年終於登上總統寶座,他絕不會容忍別人將他當作臺前木偶,也同樣不會甘心做一任「跛腳總統」。但事與願違,拜登履職十個月以來,政績慘淡,民望淒涼。此時,民主黨其他呼聲較高的政客,要面對的政治環境變得更加嚴峻。
4.進入21世紀之後,民主黨在跟共和黨的競爭中,屢次落入下風。黨內派系林立,山頭衆多,民主黨的治理失能的情況將會越來越嚴重。內憂外患之下,隨着中期選舉和2024大選的步步臨近,誰來接班成爲了民主黨的一大難題。
賀錦麗的十面圍攻
最近美國副總統賀錦麗頗有點流年不利。
先是自己高參團隊中,有人故意放出消息,表示賀錦麗跟拜登不和,被總統疏遠。 後來又有人向報社匿名傳書,說賀錦麗爲人虛僞自卑,能力不行還不認真準備,經常兩手空空的參加會議,然後發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評論,經常跟會議的內容風馬牛不相及。 最近又傳出賀錦麗爲人刻薄,虐待下屬,她的兩名高參,首席發言人及高級助理西蒙•桑德斯和公關主管阿什利•艾蒂安聯袂辭職。 其餘一些低級別的工作人員辭職數量據稱達到30多人,一些人匿名向媒體表示,「賀錦麗不願意在事前做準備工作。 和她在一起,你必須忍受她大量摧毀靈魂的批評,在某種程度上,她是一個恃強凌弱的人。」
甚至連賀錦麗出訪法國,在公務之餘購買了大概四百美元的廚具,都被美國媒體挖出來,大肆炒作。
賀錦麗從「爲小人物而戰的無畏戰士,也是這個國家最優秀的公職人員之一」(拜登語)一年之間就墮落爲「職場惡霸,自卑無能的恃強凌弱的人」。一時之間,頗有十面圍攻的意味。
但是仔細想想,這些事情實在是有點古怪,看過那麼多「宮鬥劇」的中國觀衆們,可能也能嗅出點門道,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突然大合唱一般抹黑賀錦麗,背後真的沒有人在揮舞指揮棒嗎?
首先,副總統在美國雖然地位崇高,但是個十足的虛職。 美國曆史上第一位副總統,約翰亞當斯就對這個有名無實的職位深惡痛絕。美國曆史上,除了寥寥幾個特例之外,副總統都是一個儀式性的職位。正常來說,賀錦麗哪裡會要參加什麼深刻的政治研討?而且賀錦麗是從底層爬上來的政客,當律師和檢察官多年,你說她會不會吃了30多年的口才飯,年近耳順之年,一住進「美國海軍天文臺一號樓」(Number OneObservatory Circle,美國副總統的官邸)就突然不會開會講話了?所以攻擊賀錦麗開會亂髮言實在是有點假。
其次,說賀錦麗霸凌欺壓下屬這件事,也非常的奇怪。 總統和副總統的這些助理們每天都承擔很大的壓力,這本身就是工作屬性決定的(給正國級當秘書,圍繞在權力的中心,怎麼可能輕鬆)。而且美國有很強的師爺文化,這些助理們的前途升遷並沒有組織部幫他們安排,而是全靠前僱主的推薦。
試想,如果一個師爺經常偷偷背後說自己家縣太爺的閒話,甚至偷偷把縣太爺的糗事寫進邸報傳揚出去,今後還有人願意請這個師爺入幕嗎?賀錦麗的助手們還沒辭職就開始狂噴自己的老闆,十有八九是外邊已經許好了厚祿,新東家讓他們最後發揮餘熱一把。退一萬步說,就算這些助理是真的因爲受盡賀錦麗折磨,不堪忍受辭職,那帶頭的首席發言人西蒙•桑德斯也讓人浮想聯翩。
西蒙2016年跟着人稱「三德子」的桑德斯對戰希拉蕊,然後在選戰最激烈的2016年6月突然退出「三德子」陣營,旋即加入了希拉蕊代表的民主黨建制派大本營的CNN做點評嘉賓。2019年又加入拜登的競選班子,跟拜登關係匪淺,在勝選之後,又被派到賀錦麗做她的發言人和高級助手。西蒙•桑德斯這樣的軌跡,頗有點「內鬼」的嫌疑。她之前一聲不吭,七月份還在社交媒體發合照證明賀錦麗團隊和諧,卻選擇在賀錦麗陷入輿論漩渦的時候突然高調搞串聯集體辭職,如此落井下石,讓人不能不懷疑其動機不純。
最後, 那個賀錦麗買鍋上熱搜就更搞笑了。 美國副總統的薪水是23萬7千美元,而且賀錦麗自己當律師和檢察官多年,收入頗豐。賀錦麗的丈夫埃姆霍夫是著名的律師,代理很多娛樂明星,根據其公佈的稅單,光賀錦麗先生一年都收入就高達630萬美元。 賀錦麗還跟她先生在加州和華盛頓特區共同持有多套房產,價值千萬美元以上。賀錦麗是標準的富婆,她這樣的收入莫說買個375美元的鍋,就是去香街買幾個三五萬美元的LV香奈兒,也不算什麼新聞。
就算從公衆形象上考慮,買鍋這事也算是小題大做,拜登慣例週末要回特拉華州的家,今年25趟「回老家之旅」已經花掉了令人咋舌的500萬美元,即使最花錢如流水的川普,四年也才總計跑回新澤西州(New Jersey)貝明斯特(Bedminster)99天,花費240萬美元而已。 CNN竟然因爲賀錦麗買了個375美元的鍋攻擊她奢侈,無視每週狂撒幾十萬鈔票的拜登,實在是讓人不知怎麼評價。
某些小團伙的心思實在是太明顯,手段也有點太拙劣了。
美國甄嬛賀錦麗
雖然近期這些對賀錦麗的攻擊,十有八九是有人故意搞事,但是不得不說,選的角度還是非常精準的。虛僞、自卑、蠻橫、裙帶,的確是「小三上位」的賀錦麗爬上高位不能迴避的幾個話題。
賀錦麗30歲纔算嶄露頭角,當時送她出道的是時爲加州民主黨三號人物的威利•布朗(Willie Brown)。 布朗當時是加州議會議長,這哥們當時雖然已經60歲,但是依舊風流成性,換女友如換衣服,賀錦麗當時以「小三」的身份跟布朗過從甚密。藉着布朗的影響力,賀錦麗開始進入加州政界。布朗後來當上了舊金山市長,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賀錦麗也得以進入舊金山檢察官辦公室,後來升任舊金山總檢察官。
不過布朗始終是加州的小魚,賀錦麗的野心顯然也不是一個區區地方檢察長。2008年歐巴馬橫掃美國,賀錦麗瞅準機會,精準的搭上歐巴馬這條線。同爲黑人律政精英,歐巴馬對賀錦麗的魅力攻勢毫無抵抗力,兩人過從甚密,甚至歐巴馬在一次公開講話中,讚美賀錦麗是「全美國最漂亮的司法部長」(米歇爾•歐巴馬當時非常憤怒),造成輿論不小的震動,甚至歐巴馬也不得不後邊出來爲失言道歉。
不過即使在美國的環境中,當小三上位也是個不太光彩的事情。如果沒有結婚,很難贏得選民的青睞。2013年,爲了仕途再進一步,快要五十的賀錦麗跟好萊塢著名律師埃姆霍夫閃婚。抹掉「小三」印記的賀錦麗,在2020年民主黨初選中,跟拜登戰得不可開交,甚至因爲毒舌拜登多次搶得頭條。但是過往的不光彩顯然影響到了賀錦麗對選民的吸引力,雖然風頭很高,但是民調很差,成爲第一批退選的候選人。
這時歐巴馬再次站了出來,向拜登力薦賀錦麗。當時跟桑德斯打得難分難解的拜登,爲了獲得歐巴馬的支持,不得不啓用「無知少女」政治正確要素齊全的賀錦麗作爲競選搭檔,可以說是歐巴馬把她送到了副總統的寶座之上。當時就有美國媒體指出,歐巴馬的繼承人是賀錦麗,而非拜登。
民主黨競選人提名大會上,原本的順序是歐巴馬在公佈副總統候選人之後做演講。但是當他知道拜登最終選擇了賀錦麗作爲副總統候選人之後,他將講演的順序提前,這樣就造成了他演講完之後,公佈賀錦麗的提名,一位接近歐巴馬的人士透露,「這樣讓人感覺賀錦麗接過了歐巴馬的火炬」。
拜登的復仇
拜登並不是一個任由人推來推去的人物。
拜登一生頗曲折,他自己連續數十年試圖登上總統寶座,但是屢戰屢敗。終於在2008年攢夠了人氣和履歷,沒想到碰上天縱英才歐巴馬,只能屈居次位。自己的大兒子才華出衆,人品端正,但是不幸罹患癌症身亡。剩下的小兒子和小女兒,一個濫交貪污,藉着自己老爸的名聲四處招搖撞騙;一個吸毒成性,多次出入戒毒所。
這樣一個隱忍待發一輩子的人,在年逾古稀的時候終於得償所願,登上大寶,他是不能容忍別人把他當做前臺木偶的。
在美國,只當一任的總統,被稱爲瘸腳鴨總統。好比咱們的59歲幹部一樣,不但「政令不出白宮」,而且後世史書的確也不太好看。拜登爲總統寶座奮鬥了一輩子,他是不甘心當一個過度吉祥物的。爲此,他今年特地搞了一個超高調的體檢,借賀錦麗的大大炒作了一番(體檢中因爲麻醉,讓賀錦麗當了兩個小時的代理總統,美國建國小三百年之後終於迎來第一個女總統——作者注),藉着體檢之後的高關注度,拜登揮舞着全A的體檢清單暗示會參選2024年總統。可惜形勢比人強,民主黨內早已形成結論,拜登將成爲一任過度總統。拜登履職十個月以來,政績全無,支持率跌破記錄,更加催動了民主黨內要求換人的聲勢。
他想了很多辦法提升民望,但是在通膨和Omicron的夾擊之下,似乎都是做多錯多。這個時候的拜登,只能選擇另一條路:只要沒有合適的人出來競選總統,到2024,民主黨還是得讓我上。
於是乎,民主黨內部呼聲最高的幾個人,突然被人打了悶棍。 最典型的莫過於紐約州州長古莫,他在抗疫之中獨創的電視談話,人氣爆表,甚至這種新聞發佈會式的電視直播,拿到了2020年的艾美獎(美國電視獎項)。而古莫也是民主黨內呼聲最高的2024年人選。
結果進入2021年,突然風向調轉,神秘人物突然向新聞媒體泄密,說古莫故意隱瞞部分新冠死亡人數,以營造紐約州抗疫成功的假象。這讓古莫頗爲灰頭土臉了幾天,但是還沒有傷到其根基。幾個月之後,古莫辦公室的幾個女職員、助理甚至古莫的女保鏢集體指控古莫職場性騷擾,甚至有人提起了刑事訴訟。在拜登麾下的司法部,投入了比川普案更多的資源和探員調查古莫性侵案,大力出奇跡之下,古莫只能道歉辭職,民主黨一代新星就此湮滅。拜登還除寇務盡,把調查的範圍擴大到古莫在CNN當主播的弟弟身上,結果小古莫也被CNN革職,在紐約縱橫多年的古莫家族被連根拔起。
古莫倒了,那下一個,自然就是當初被人硬塞進來,歐巴馬心心念唸的接班人賀錦麗了。因此也就有了本文開頭這些神奇的操作。這些攻擊賀錦麗的炒作,取得了一石二鳥的效果,不但賀錦麗原本就不怎麼樣的民望進一步下跌,同時由於民衆更多的關注賀錦麗的八卦,分散了拜登政府無力控制通膨等事情的熱度,這招李代桃僵可謂相當到位。
炒作之後,代表拜登白宮新聞秘書普薩基公開表示,幾名員工的離職並不意味着賀錦麗是一個「壞老闆」。這份工作「很折磨人」,進入政府一年後離職並不罕見。如此找補,頗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味。
不過賀錦麗奮鬥了27年,從單親移民家庭的女兒,摸爬滾打奮鬥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成爲美國第一任女性副總統,也絕不是等閒之輩。在抹黑狂潮之中,她必須及時出來發聲。但是她在華盛頓已經陷入圍攻之勢,如果貿然找全國性媒體,很難說不會被她的敵人們藉機構陷。畢竟採訪人的態度和剪輯,可以對最終的採訪結果具有強大的影響,而不論人脈還是影響力,賀錦麗在全國性媒體中的影響力顯然落入下風。之前賀錦麗在全國媒體上的幾次露面,似乎都碰到了被人挖坑的情況,比如她11月18日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早安美國」採訪的時候,主持人就反覆提問「是否感覺自己被邊緣化,是否感覺自己大材小用」。預設立場地向觀衆暗示賀錦麗被決策中心疏離,能力有限靠邊站的形象。
所以賀錦麗不按常理出牌,在反擊最近的流言攻擊上,很謹慎的特地找了她加州大本營的老熟人。12月12日,賀錦麗接受了家鄉報紙《舊金山紀事報》的採訪,第一次正面迴應最近對她人品和工作能力的抹黑,在長達一個小時的採訪中,賀錦麗表示她不會被「無聊荒謬的八卦頭條分散精力」。 同時大談特談美國最近墮胎非法化的問題,間接暗示拜登在保衛「進步派權力」(liberal rights)上毫無作爲,沒有兌現競選時對進步派的承諾,意指拜登會在明年的中期選舉中一敗塗地。
民主黨接班難題
美國的兩黨制,是世界上運行最平穩最悠久的兩黨制系統。1848-1854年間,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架構就已經逐步成型,到現在已經平穩運行160年之久,兩黨之間已經達成了奇特的平衡。
兩黨中,民意基礎更高的是民主黨。在1960年代林登•詹森解除種族隔離,賦予南方黑人真正意義的投票權之後,代表「進步派」的民主黨就佔據民意的上風,不但在快速增長的少數族裔中擁有優勢,同時也逐步掌控了傳媒、娛樂、學術和教育等行業。在各種層級的學校中,民主黨都佔據優勢,按照通常的邏輯,在學校受到民主黨政見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一代一代學生走向社會,民主黨應該早就取得兩黨競爭的絕對先手。
然而,在進入21世紀之後,民主黨在跟共和黨的競爭中屢次落入下風。 美國的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權力支柱的角逐中,民主黨不但屢次痛失好局,將總統寶座拱手相讓,喪失行政權;在議會和最高法院中其影響也日漸式微,比如現在最高法院的9個法官中6個是偏向保守派與共和黨觀點接近的法官,而美國絕大多數的州長和州議會也都掌控在共和黨手中。
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民主黨的內鬥,而民主黨內鬥的最明顯表現形式,就是接班人問題。 民主黨內部派系林立,山頭衆多,老一輩留戀權力不願主動退位,少壯派在黨派機器中上升無門,只能各自爲戰。這種情況之下,民主黨的內鬥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2020年如同馬戲團一般跳出來三十多位總統候選人,全靠黨內幾個大老調停壓制,才讓拜登得以脫穎而出。但拜登也知道自己不過是各派人馬協調之後的產物,內心極其敏感。這種情況下,一旦有風吹草動,杯弓蛇影之下,肯定要先下手爲強。
民主黨這種「寧與友邦、不予家奴」的思想作祟,導致2000年高爾跟小布希出現選舉爭執的時候,柯林頓沒有用盡全力去支持高爾,影響最高法院的裁決,導致美國出現了得票少反而當選的怪事,讓小布希成功撿漏。 而2016年,希拉蕊也控訴歐巴馬,沒有全力幫她助選,也沒有有效限制FBI對她的調查,導致「郵件門」發酵,將十拿九穩的總統寶座送給川普(川普也是得票少反而當選)。 這種內鬥的風氣導致整個民主黨陷入內鬥內行,外鬥外行的窘境,坐擁民意和族裔優勢,卻在選戰中屢次敗北。
如此內鬥不休的民主黨當政,顯然很難有強力而統一的對外政策,追求面子而不求裡子。 所以拜登政權最近不管是搞「民主峰會」還是「奧運抵制」,都是浮於表面的「面子」政策,屬於不需要花錢的嘴皮子工程,不能傷及美國的敵手一絲一毫,甚至俄烏邊境陳兵數十萬,拜登也只能送一句「經濟制裁」這種空洞威脅給普京,裱糊一下。
隨着中期選舉和2024大選一步步臨近,民主黨的治理失能的情況將會越來越嚴重。美國這場「宮鬥劇」好戲還在後邊。(作者爲鳳凰網《風向》特約作者)
(本文來源鳳凰網《風向》,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