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節,帶你入坑!
圖源|圖蟲創意
製圖|鍾陽白雪
三峽的山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三峽的水
“素湍綠潭,迴清倒影”
三峽的林
“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
在酈道元的筆下,我們第一次領略了三峽地區的壯美。而壯美三峽的起點就在——重慶市奉節縣。
這個地方不一般,從名字便可知曉。“奉節”二字和一個經典的歷史事件相關——白帝城託孤。公元222年,蜀軍在夷陵之戰中潰敗,劉備帶兵退至白帝城(在今奉節境內)。轉年2月,劉備在白帝城病危,臨終之際,他將自己的兒子和恢復漢室的大業交到了諸葛亮手上。
劉備病危之時,在白帝城將後主劉禪託付給諸葛亮
史稱“白帝城託孤”
圖源|圖蟲創意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爲了這句承諾,諸葛亮竭盡後半生之所能輔佐少主劉禪,最終死在了北伐的戰場上,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爲表對諸葛亮這種“託孤寄命,臨大節而不可奪”的品質的尊崇,特將此地改名爲“奉節”。從此,忠貞不渝、一諾千金的精神在這片名爲“奉節”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深深刻進了每一個奉節人的心底。
屬於奉節的故事還遠不止於此,這座如今隸屬於重慶的小縣城,曾在歷史上獨佔西南,風光無限。
白帝城地處瞿塘峽口長江北岸
是峽江城市類型的典型城址
圖源|圖蟲創意
奉節,古稱魚腹、夔州。三國時期,奉節與重慶同級,在“白帝城託孤”“八陣圖”等歷史事件的加持下,更是名聲顯赫,境內山川林立、溝壑縱橫的地勢使得奉節具有極高的軍事地位。到了北宋時,宋太宗定天下爲十五路,其中夔州路的政府駐地便設在了奉節,轄區面積約是現在整個重慶市的兩倍。
“夔”字,如今在新華字典中的釋義之一就是“奉節”。這個繁瑣複雜的文字,是奉節昔日輝煌的見證,更是奉節人永恆的驕傲。若覺得現在的奉節已不似往日風光,那可真是對奉節大大的誤解。千年的風雨沉浮,帶給奉節的絕不是江河日下的落寞,而是深厚豐富的文化底蘊。厚重的歷史不多言語,卻總在細微之處彰顯着這座小城獨特的生命力。
奉節的輝煌,離不開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與地勢特點。
奉節縣隸屬於重慶市,“山城”多山,而奉節境內的山地面積更是佔到了總面積的88.3%。奉節的山以雄奇著稱,清代詩人張問陶曾言“便將萬管玲瓏筆,難寫瞿塘兩岸山”,縱使長江水奔流而下、來勢洶洶,欲過奉節的夔門,也得換種姿態。
請橫屏觀看
旱夔門由兩處600多米的絕壁構成
被稱爲世界上最大的"山門"
圖源|圖蟲創意
古有蜀中四絕,乃“夔門天下雄,劍門天下險,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
在第五套人民幣10元面值的背面,就是奉節人引以爲傲的“夔門”。夔門,又名瞿塘關,就在奉節縣內,是當之無愧的三峽西大門。兩岸山脈拔地而起,高聳入雲,巖壁如斧劈刀削,高有數百丈,而寬卻不足百米,猶如天造門戶,橫穿奉節的長江水到此必要收緊腰身,爭着搶着咆哮而過。
長江水自四川盆地經夔門進入三峽第一段——瞿塘峽段(狹義上的三峽指的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瞿塘峽是三峽中最短的一段,但卻也是最爲雄偉壯觀的一段,總長八公里,兩岸高山挺立,北曰“赤甲山”,南曰“白鹽山”,山勢高聳,巖壁峭立,湍流在懸崖絕壁的夾擊中奔流前去,最窄處僅有幾十米,但洶涌之勢卻有增無減。“赤甲白鹽俱刺天,閭閻繚繞接山巔”,一千二百多年前,杜甫就已在此大發詩興,郭沫若更是贊其“若言風景異,三峽此爲魁”。
請橫屏觀看
瞿塘峽西起奉節白帝城,東至巫山大溪鎮
爲長江三峽之首
圖源|圖蟲創意
《吳子兵法》中談到地形對戰爭的影響時便說到“路狹道險,名山大塞,十夫所守,千夫不過,是爲地機。”在古代,這種窄如走廊卻陡似城垣的險要地勢足可守一方安定,何況下面還是波濤洶涌的長江水。
水路入蜀必經奉節,過奉節必經瞿塘峽,西進的船隻往往還未靠近就已被湍急的流水勸退,加之奉節這種山巒遍地、溝壑縱橫的複雜地形,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中的“地利”。所以奉節在歷史上具有極高的軍事地位,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被譽爲“西南四道之咽喉,吳楚萬里之襟帶”。
“白帝高爲三峽鎮,瞿塘險過百牢關。”
瞿塘峽口,白帝山上,憑高控深,易守難攻。白帝城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軍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進可攻吳楚,退可守巴蜀,獨此一座白帝城。
公元前35年公孫述爲劉秀所滅
後人在白帝山上爲其修築廟宇供奉
圖源|圖蟲創意
西漢末年,天下大亂,地方羣雄割據,公孫述據守蜀郡,依靠當地險要的地勢建造了白帝城,在此屯兵積糧,後自立爲帝,憑藉雄踞水路要津的白帝城,暫得一時安寧。蜀漢時期,劉備退居白帝城,建永安宮,守着蜀國大業,託孤離世後蜀國得以繼存,同樣離不開白帝城險要地勢的功勞。
南宋時期,爲抗擊蒙元大軍,南宋軍隊在四川地區建立“山城防禦體系”,數十座城池依山而建,據點成鏈,彼此呼應支援。在這個防禦體系中,白帝城有着“蔽吳之根本”的地位,蒙元大軍從西向東進攻,能否守住南宋都城,白帝城是關鍵,可以說白帝城的安危與南宋政權的安危緊緊相連。
如今的白帝城早已不僅僅指一座城,而是泛指白帝山及其附近山頭。坐船順流而下,仰望蔥鬱山頭,其間的一處處飛檐樓閣,就是白帝城。在和平的今天,白帝城藏起自己勢不可擋的鋒芒,而展現給世人的是文化的傳承與守護。
歷經朝代的軍事重鎮,如今靜謐安逸的西南小城,奉節,見證着歷史,也守護着和平。險要的山川可以是阻擋敵人前進的屏障,也可以是攝人心魄的自然景觀。位於奉節縣小寨村的“小寨天坑”,是奉節獻給世界地理的禮物。
小寨天坑是典型的深切割峰叢谷地地貌
四周均爲石灰岩陡壁所圈閉
圖源|圖蟲創意
天坑在地理學上被稱爲“喀斯特漏斗地貌”,是由地下暗河長期衝擊可溶岩引起岩層塌陷所形成的地質奇觀。
小寨天坑深度位居世界第一、面積排在世界第二。四面懸崖峭壁,直上直下的巖壁讓人望之生畏。站在坑口往下看,是深不見底的幽邃與神秘,站在坑底往上看,遼闊的天空也似一輪圓月般渺小,頗具“井底之蛙”之感。
在2001年以前,“天坑”還是對小寨天坑的特指。自然的饋贈如此稀有,偏偏奉節備受寵愛。
天井峽地縫兩側如切如削
切割深度大且極爲狹窄
攝影|劉乾坤
我們常常在尷尬的時候感嘆道“恨不得找個地縫鑽下去”,這個時候太適合來奉節了!這裡有世界上最長的地縫——天井峽地縫。
如果地球也會受傷,那最長的疤痕就在奉節。天井峽地縫全長37公里,和小寨天坑相連,天坑形成過程中溶蝕下來的巖體便是通過地縫流走。高空視角下,天井峽地縫猶如一條長長的疤痕,鑲嵌在蔥鬱的大地上,蜿蜒如神龍。縫底仰望,又可窺見壯美的“一線天”景觀。
在奉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處處可見,如詩如畫的山河圖景別具一格,神秘莫測的未知仍在等待與人相遇。
奉節風景美如畫,詩人詩興盡開花。
滾滾東去的湍流裹挾着思念也承載着憂愁,雄奇險峻的夔門讓人望而生畏也讓人豪情生髮,境內處處可見的秀美是提筆萬千次也難以描繪一二的綺麗華章。奉節,讓人一見鍾情,也讓人流連忘返。
在古代,水路交通遠比陸路更爲發達,進出蜀地必經的奉節讓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歎服其中,李白、杜甫、劉禹錫等知名詩人都曾在這裡留下了屬於奉節也屬於世人的詩篇。
FENG JIE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這是李白筆下灑脫又歡悅的奉節。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這是杜甫筆下磅礴又略帶悲涼的奉節。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
這是劉禹錫筆下含蓄而又浪漫的奉節。
賀敬之說:“中國是詩的國度,奉節是詩的故園。”在歷史文化的長河中,奉節是被詩人青睞的寶地,是被詩歌浸潤的淨土。
據《夔州詩全集》記錄,曾有上千位詩人在奉節寫下了上萬首作品,應了那句“經夔無詩,枉做詩人”。“詩聖”杜甫晚年客居奉節,短短兩年時間裡,就寫下了四百餘首詩,其中《登高》更是被譽爲“七律之冠”。
依斗門是夔州古城五大城門之一
“依鬥”二字出自杜甫夔州詩《秋興八首》其二
圖源|圖蟲創意
在奉節,詩歌文化早已不是“陽春白雪”的代名詞,而是浸潤在奉節人心靈深處的一抹眷戀與鄉音。無論是“草堂鎮”“八陣村”這些地名,還是取自杜甫所寫的“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的依斗門,都能讓人感受到詩歌的氣息。
當地人更是嘗試着用各種創新形式將這種源遠流長的詩歌文華傳承下去,受劉禹錫竹枝詞的影響編排出了著名的“竹枝舞”,將詩歌融入靈動飄逸的舞姿,每一次起舞都是對奉節詩歌最好的詮釋。
詩歌,聯繫着奉節的過去與現在,也將繼續譜寫奉節的未來。更不能忘記的是,奉節,本就是一首詩。
滔滔不絕的長江水和連綿不斷的高山,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奉節人民,同時也爲他們留下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
奉節臍橙:三寸如黃金
奉節縣地處中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且各具特點,春早、夏熱、秋涼、冬暖,這裡氣候溫和,光照適宜,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爲奉節孕育出了一張響噹噹的名片——奉節臍橙。20世紀中期,奉節引進多種水果品種,其中72-1臍橙成爲日後奉節的標誌性果品。
奉節臍橙生長於三峽腹地的大山深處,這裡夏季無颱風、冬季無凍害,種植出的臍橙顏值高味道美。奉節臍橙外形端正、果皮中厚、翠而易剝,肉質細嫩化渣、無核少絡,酸甜適度、汁多爽口、橙香味濃。不僅好吃,還富含多種營養元素,能夠生津開胃、清熱潤肺。
奉節臍橙果形飽滿、顏色豔麗
是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攝影|張坤琨
其實,奉節臍橙的前身叫做奉節柑桔,已有千年歷史。
早在《漢志》中便有記載“柚通省者皆出,唯夔產者香甜可食”,這裡的“柚”便是柑桔的一種,可見奉節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所培育出的柑桔在漢代便已美名遠揚。到了唐代更是成爲了宮廷御用果品。
唐代詩人杜甫曾居於夔州並管理數十畝柑桔園,留下了“園柑長成時,三寸如黃金”的佳句,用來形容今天的奉節臍橙,也不足爲過。
奉節臘肉:一家煮肉百家香
《論語·述而》中有言:“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這是關於臘肉最早的記載,其中的“束脩”指的就是“十條臘肉”,是古時學生求學的學費。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臘肉也由於地域的差異而具有了多樣性,如廣式臘肉、湖南臘肉、四川臘肉等。
對於奉節人民來說,哪裡的臘肉都比不過家鄉的味道。奉節臘肉至今已有600多年的製作歷史,祖祖輩輩的山民們依據世代生活的高山環境發明出了一套奉節獨有的製作臘肉的工序。包括生豬餵養、宰殺、選肉、配料、醃製、風乾、燻烤等七個環節,簡單而又獨特。
川渝人家常用柚子皮、柏樹枝薰臘肉
香味獨特、滋味醇厚
圖源|圖蟲創意
鹽,是奉節臘肉在醃製環節必不可少也是唯一的調味料。分割好的豬肉送進醃製車間後便要用鹽在其表面均勻揉搓塗抹,確保鹽巴裹滿了豬肉的每一處縫隙。隨着時間的流逝,鹽分緩緩滲入豬肉裡,將豬肉內部的水分、雜質等排出,使肉質更加緊緻、細膩,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鹽也能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
“以鹽醃製”本就是山裡人常用的儲存食物的方法,而奉節的山民們更是將其運用到極致,醃製出了獨屬於奉節的味道。
奉節臘肉在熏製時用的樹枝也格外講究,選用的是柏樹枝。柏枝燃燒時火勢較小但煙霧濃烈,自身還帶有獨特香味,用柏枝薰出的臘肉“夏季蚊蠅不爬,經三伏而不變質”。樹枝的選擇會影響臘肉的口感和色澤,以柏枝古法熏製出的臘肉顏色金黃,入口醇香,回味無窮。
奉節臘肉瘦肉醬紅、肥肉透亮
色香味俱全
圖源|圖蟲創意
將薰好的臘肉切片,片片晶瑩剔透,肥的透亮,瘦的紅潤,放入口中,脣齒留香,是時間的味道,是陽光的味道,也是奉節山水的味道。
臘肉與其他食材的搭配數不勝數,臘肉炒竹筍、臘肉炒青椒、臘肉炒蒜苗、臘肉燉土豆……從前只有在重要時節才捨得吃上一頓的臘肉,如今已是奉節尋常百姓家餐桌上的常客。
對於奉節人來說,奉節臘肉是情懷,也是一頓不吃心裡空落落的惦念。
盬子雞:靠“汽”不靠“燉”
“雞不開叫臘肉香,大頭蘿蔔配生薑。文火慢蒸不摻水,火候一到自然美。”這首打油詩說的是奉節的傳統非遺美食——盬(gǔ)子雞。
在衆多奉節美食中,盬子雞這道傳統菜品的地位無人可以撼動,凡是大型宴席中,必會有它的身影。
盬子是專門用來製作盬子雞的器具
與不鏽鋼鍋搭配達到“化汽爲湯”的目的
攝影|攝影師麼麼銳
要想製作出這道美味農家菜餚,首先從製作器皿上就很有講究。用來烹飪盬子雞的工具叫做“盬子”,這是一種專門用來製作盬子雞的陶製加熱器皿。外形獨特,主體呈圓柱形,就像樂器裡的鼓,四周兼有一些凸起,除了兩個方便端拿的把手,另有四條“暗槽”,這四條“暗槽”正是盬子雞製作的關鍵。在盬子內壁的底部邊沿和上方分別均勻地分佈着四個小孔,這些小孔上下相對,兩兩相連,通過“暗槽”實現水汽的交換。
盬子的蓋子同樣與尋常陶製鍋具不同,盬子蓋的上方比尋常蓋子多加了一圈圍邊,像是在普通陶器蓋子的基礎又加了個盤子,稱爲“瓦盤”,瓦盤同樣對製作出美味的盬子雞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盬子這種獨特的器皿只有在奉節竹園鎮才能燒製,要想吃到正宗的盬子雞,那你就得親自來一趟奉節了!
盬子雞以土雞、臘肉、大頭菜爲主要食材
有“入味七分,回味三分”的特點
攝影|攝影師麼麼銳
盬子雞的主要材料包括雞、臘肉、大頭菜。雞作爲主料,需用一隻完整的農家土雞。這種雞飼養週期長,日常食用天然穀物,肉質更加勁道。臘肉也是盬子雞中不可缺少的一道食材,由當地的跑山豬熏製而成,跑山豬運動量大,吃起來更加緊實,且脂肪含量低,由此做出的臘肉好吃不油膩。臘肉在盬子的密封下保留着厚重的薰香味,原汁原味,脣齒留香。
此外,在盬子雞中還有一味重要的配料——大頭菜,在川渝地區,家庭廚房抑或是餐館飯店,菜中時常會加些醃菜來增味提香,大頭菜便是當地四大醃菜之一。
盬子雞在製作過程中不加一滴水,只需在瓦盤中加入冰塊或冷水,盬子裡產生的蒸汽在上升時遇冷液化,滴入食材中,這就是“湯”的來處,由此而成的雞湯湯汁鮮美,味道清甜。這種不靠“燉”而靠“汽”的做法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食材的原香,雞肉鮮嫩,臘肉留香,雖是葷葷搭配,卻一點都不油膩,配上一口脆爽的大頭菜,享受至極。
搭搭面:簡單食材中的奉節味道
搭搭面是奉節當地純手工製作的特色麪食,因其在製作過程中會發出“噠噠”聲,故稱“噠噠面”或“搭搭面”。
奉節搭搭面麪條較寬、湯汁濃稠
其製作技藝入選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攝影|攝影師麼麼銳
搭搭面的精髓就在於“撕”,將醒好的麪糰按壓成薄面片,在面板上摔打幾下就開撕,大小不一的寬麪條下鍋煮幾分鐘即可,配上澆頭,一碗香噴噴的搭搭面就做好了。
傳統的搭搭面要搭配“蛋花糊糊”,用澱粉和雞蛋調製而成的湯汁,另外還可以在蛋花糊糊上再加入其他口味的澆頭,番茄雞蛋、老壇酸菜、紅燒牛肉……入口是滿滿的幸福。風塵僕僕歸家的遊子來上一口便能喚回小時候家門口的記憶,必得說上一句“巴適得板”!
前世,是戰火硝煙中屹立的希望。
今生,是細細品讀中乍現的驚喜。
奉節奉節,奉公守節。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作者
Article author
毛志如
媒體從業者、獨立撰稿人。
在書中尋找,在路上停留,
拿着手中的筆感受每個所到之處。
參考文獻:
[1]奉節縣誌
[2]奉節高山臘肉.尋味中國.第23期:
[3]重慶奉節篇.中國影像方誌.第196集
[4]詩城奉節的“前世今生”.半月談網
[5]奉節:全力推進“奉節臘肉”產業集羣打造.人民網
[6]南宋晚期四川山城防禦體系的創建與四川抗蒙戰爭
[7]小寨天坑 一家人的桃花源.中國國家地理重慶專輯(上)
撰文|毛志如
攝影|劉乾坤 張坤琨 攝影師麼麼銳
封面圖片|卞玉鵬
海報圖源|圖蟲創意
主編|劉乾坤
編輯|陳玉婷
圖片編輯|陳玉婷
設計|鍾陽白雪
校對|李平波
俠客地理授權轉載
原標題爲“奉節,文武雙全”
尋找自然美景
探秘山水奇觀
用腳、相機和鍵盤記錄地球故事
微信ID:xiaked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