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侖:這一生我沒偷懶,反正我盡力了

馮侖:過去讀書不爲高考,爲改變命運(來源:本站科技頻道)

作者:普子胥

他是中國房地產黃金時代走來的初代大佬,被譽爲地產界的思想家。

有別於一般意義上“草莽英雄”般的創業,上世紀90年代成立公司後,他與其餘五個合夥人設立了公司反省日,並執筆寫下《披荊斬棘,共赴未來》。文章開宗明義,提出了兩個靈魂拷問:“我們爲什麼要‘下海’辦公司?我們究竟要把公司辦成什麼樣子?”

以及,一個“不合時宜”的問題:“怎樣把日常大量瑣碎的經營活動和青年知識分子精忠報國的高尚追求緊密結合起來?”

他是馮侖,被稱爲中國房地產行業“教父”。“萬通六君子”的故事家喻戶曉,而他曾作爲這家房地產現象級企業的掌舵手,從業多年來具有獨特的“話語權”,朋友遍佈各行各業。而現在的他,則出書、創作、投資,做文化產業,旗下“馮侖風馬牛”成爲當下頗具影響力的公衆號。

而曾經那羣人的不合時宜,於特殊歷史時期孕育出的特殊情愫,也隨着房地產行業的劇變,讓萬通時代的功過是非,合夥人們的風流雲散,終成一段往事傳奇。

如今,馮侖有了更多的身份,嘗試着更多可能。但作爲那一批90年代週期變動中奮進、抗爭、具有顯著家國情懷企業家的典型,現在的馮侖卻體察入微,豁達明朗。

從執筆寫下《野蠻生長》《歲月兇猛》《理想豐滿》直到現在,馮侖觀察世界的角度,不再侷限於商業動盪與宏大敘事。如今,他對社會有了更細緻、更生動的認識。萬物生長,他設身處地,願意去了解年輕人在想什麼,也願意爲之仗義執言。

而在這樣一個充滿變數、機遇與風險難以捉摸的時代,馮侖總是不吝嗇、也不避諱將自己的智慧和盤托出——近日,由本站科技聯合三星GalaxyZ Fold4,並攜手中國匠人大會創始人、原央視主持人趙普推出《致前行者》特別節目,獨家對話萬通集團創始人、御風集團董事長馮侖。節目中,馮侖結合當下社會熱點、房地產變化、個人成長經歷等話題,給出了自己真誠解答。

一、情緒時代:如何在不確定中重獲內心的篤定?

寒氣、內耗、卷——如果這些詞條僅僅是個體的抱怨,那麼,單薄的情緒很難泛起羣體的波瀾。

但在2022年,諸如“寒氣”論,“二舅治好了精神內耗”等論調的出圈,正掀起更多人羣的討論。這一年,人羣的情緒,如同深海各個角落中涌出的氣泡:竄起,升騰,接二連三,不斷在海面泛起波紋,最終變成一個漩渦。

“躺平、內卷,實際上是一種社會情緒.....”《致前行者》節目中,馮侖就趙普提到的社會情緒問題,談道:“人之所以會有這種狀態,很多就是失衡和不確定。”

在過去一年乃至幾年時間裡,黑天鵝事件頻發。而人們選擇應對的辦法,看似花樣頻出:佛系、反內卷、躺平、擺爛等等,但情緒卻往往陷入消沉之中。正因如此,如何在不確定的時代重獲內心的篤定?便成爲了靈魂拷問。

“今天(人們)所有的情緒,其實就相當於一個列車突然擱到半道上,車上的食物很有限,生存機會很有限,然後人們就開始慌張,不知道什麼時候走,不知道路在哪,什麼時候修好。”在馮侖看來,個人焦慮情有可原,但更需要羣體共識,規則的明確:“第一,要讓大家相信一件事情,第二,要讓大家消除這個焦慮的,叫做規則,有法律。第三,是物資,我口袋裡頭的物資錢得足夠多。”

如何處理內心的寧靜,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馮侖認爲,相信的力量至關重要:“所以我覺得未來年輕人面臨的挑戰,最低限度得有信仰,如果沒有,得相信規則。再一個,低慾望消費,口袋裡能夠有點活錢。”

而對於企業而言,馮侖認爲當下企業的不確定性主要有兩個,一個叫商業風險,一個叫非商業風險。現在,如何合理處置商業風險是企業的必修課,如果對付不了,只能證明自己不是好的運動員:“企業家面對商業風險的時候,其實從來不會去喊,活下來的時候,我認爲這是你應該的。”

但面對非商業風險,馮侖認爲,當下只有一個最保險的辦法:“足夠現金流,減少事情。把非主業,枝枝杈杈的事情剝離掉。只把眼前的最重要的主業的事情守住。”

二、居住改變生活

當下社會另一大持續性的熱詞,則是“房地產”。

作爲早些年在海南淘金成功的馮侖來說,他曾靠房地產發家,對行業週期變化有着深刻的洞察。而這樣的經驗,則讓他對當下房地產行業的變化有着敏銳的判斷、獨特的視角,以及毫不遮攔的表態——

《致前行者》節目現場,主持人趙普問道:“對於現在年輕人而言,房地產是抄底的時候嗎?”

對此,馮侖的回答足夠直接:“如果你現在要結婚,我覺得現在是個買房的時機,剛好現在房價也不是特別高。貸款條件也比較好,利息、首付比較低,二手房交易的稅費也減少等等。”

“但是投資(房子),不是個機會,而且也不再會有機會了。”

事實上,近些年隨着“房住不炒”成爲國策,並加上2020年“三道紅線”提出,房地產市場溫涼反差,肉眼可見。在馮侖看來,中國的房地產經過了20年的長期發展,完成了一個很大的壯舉,14億人的住房問題基本解決。而房地產“機會”不再,不僅因爲當下人均住房面積的持續提升:“我們人均的住房面積超過40平米了,如果是三口之家,那也就基本上住在120平米。”

另一方面,人均住房面積的提升,則意味着時代正在轉折:“戶均一套房,這都是小康標準了。”在馮侖看來,中國房地產某一階段的“歷史使命”已經達成:“中國完成了第一個階段,我們叫做由貧困、貧窮、不發達到中等發達這樣一個階段,這個標誌是多少?就到了1萬美金。我們人均GDP改革七八年的時候大概300多美金,到現在1萬美金。”

“未來房地產,我們叫做進入了後開發時代。從住宅來說,進入到一個減量、減速、減價的時代。”

在馮侖看來,中國房地產二十多年來的變化,已經遠超人們想象:“房產成了大家最重要的家庭資產,那個時候我們還想象不到。”尤其是在國家高速發展的過程中,爲了改變居住環境衍生出的一系列變化。居住改變了中國。

馮侖在訪談中,進一步指出,在中國房地產發展歷程中,中國實施了不同的住房體制:從全面商品化、政府市場共同驅動,再到最近十年提出“房住不炒”——中國的房地產海爺,開始變爲以公共服務、福利爲主,而不是以商品交易和投資爲主。

正因如此,房地產是時代聚變的註腳,也是時代中你我生活變化的縮影:“這些政策都深刻的影響了我們每個人,比如說財產觀念、家庭觀念、夫妻相處辦法、代際關係,以及人和人之間的關係都發生了非常多的關係變化。”

在馮侖看來,這樣的變化仍將持續。

三、企業家精神

上世紀90年代,從體制中辭去官位,毅然下海創業的馮侖,開啓了自己跌宕起伏的商海生涯。

在此之前,馮侖曾經歷過高考,徹底改變了自己的一生。在馮侖看來,上世紀80年代恢復高考後,在那個特殊時期仍堅持高考的人,往往對使命和預期有着清晰的認知,而這樣的力量驅動着那一批人哪怕擱置了十年,仍能借由高考改變命運。

作爲彼時下海大軍的一員,馮侖將那一段時光稱爲火熱的年代。在《致前行者》欄目中,馮侖談到,他們這部分人在商業利益和社會理想兼顧中,會不由得考慮商業之外的東西:“比如我們去做生意,我有時候也會想能不能生意一方面提供有效的產品服務,另外一方面能不能改變一些社會的某一個局部的面貌。”

曾經,這樣的精神被稱爲中國傳統士的精神:“一方面底層的商業邏輯要去完全把它走圓,同時還有一種揮之不去就是要改造世界,改造中國。”但在馮侖看來,如何找到其中平衡,無疑是一件困難的事。因此,馮侖也在探尋更多的可能:“除了商業以外,我也用公益的方法來做,所以我發起了大概有23個公益基金會。”

不過,時代終究在變化:“我們這一代人50後,大部分是生活在一種宏觀敘事裡邊,都活在大道理中,特別容易被大道理激勵。但是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不大容易被大道理感動。就小道理很重要,比如說今天勞動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兒童教育法。這些小事他很認真,這是對的。”

在馮侖看來,不同時代的人羣有不同時代的使命與社會基因。但社會總歸將進步:“我覺得社會進步是應該由大時代轉入小時代......你自己的事都管不好,你老管社會的事,有點滑稽對吧?當你自己一塌糊塗的時候,你是對哪的指指點點,你對這不滿意,似乎也不太合情合理。”

如此直接的表態,或許也是馮侖近些年在輿論場中贏得年輕一代青睞的一大關鍵。事實上,近年來,馮侖從萬通創業經歷和自己感悟寫成《野蠻生長》,成爲了全國暢銷書。此後,他又接連出版了《歲月兇猛》、《理想豐滿》等書籍,雖然馮侖時常以文人的形象爲世人所知,這在企業家中間極其罕見。

但關鍵之處在於,馮侖對年輕時候的理想不滅,並且仍將改造世界的願景,堅持了下來:

2006年,馮侖開始打造《風馬牛》電子雜誌,每月讀者數超百萬。而進入微信時代,馮侖的公衆號“馮侖風馬牛”,也獲得了幾十萬的關注。

而這十多年來,馮侖面對着越來越多的年輕讀者,始終以一種語言犀利的形式,從不吝嗇,也毫不保留地將自己久經風雨、商海浮沉、經驗得失、人生智慧,直指要疾,終收穫了陣陣好評。

四、“這一生我沒偷懶,做成啥不重要,反正盡力了。”

在馮侖前半生中,他曾參與創建了中國民生銀行,策劃了對陝西省證券公司、武漢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等企業的收購及重組、在國內首倡房地產的“美國模式”、發起“新住宅運動”……

先導、多樣、傳奇的行業經歷,令馮侖成爲中國房地產行業羣體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經歷了這麼多,我也觀察這麼多,我對人有非常切身的直接的體會。我現在正在寫小說,寫一個類似於中國版的教父。”馮侖在《致前行者》中坦言,近些年自己另外一個興趣,則是寫小說。

但是這並不容易。怎麼用文字準確的來表達,如何精確描述場景,也讓馮侖感到壓力叢生:“所以我現在慢慢在學習,我試寫了一點感覺還不行。”

而無論如何,時間齒針始終往前。經歷了前半生大風大浪的馮侖,事業與人生都在不可避免的轉型:“有壓力,現在是有壓力,還有別的事老分心。”不過,在馮侖看來,作爲一個表達者:“現在是最成熟的時期。”

而在燈火闌珊處,驀然回首,中國第一代地產大佬們的生命軌跡早已轉變。曾經的萬通六君子,人生曲線不再交織。

如今的馮侖,離開了他曾戰鬥多年的萬通,來不及細想,便馬不停蹄地開啓了第二次創業之旅。他旗下的公司涉獵廣泛,涉及信息科技、資管、基金、公關、文化傳媒等諸多領域,他的身影時常活躍在大衆眼界中。

而一切談及未來的尋找,或許,只爲找到這一生最純粹的自己。

希臘的德爾斐神廟上,刻有3句箴言,分別是:有所爲,有所不爲;學我者生,似我者死。而第三句則是:“knowyourself:認識你自己。”

在《致前行者》欄目最後,當如何總結自身的一生,馮侖認爲,不知死焉知生,人們還是要樂觀的來面對生活當中的所有的事情,然後把每一天過好。

把一生過好,在俞敏洪看來,“是一個一生活得還算湊合,對得起自己的人。”

在王石看來,比較簡單,就一個靜字。

雷軍則說:“我改變了中國,至少改變了中國製造業。”

馮侖說:“這一生我沒偷懶,至於做成啥不重要,反正我盡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