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莞邑再揚帆,青年古箏演奏家以箏爲媒見世界
在流動與嬗變中,藝術與城市共融。東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聯合南方都市報推出 “藝述東莞·青年力量”系列策劃,展現青年文藝人才在城市紮根生長,以藝執筆,爲城市的奔流不息書寫未來的故事。
大量泛音切入,回聲虛無縹緲但又逐漸有形,第一個搖指帶來神秘感,直到有人聲輕嘆,鐘鼎暗鳴,誦經的聲調伴隨着旋律開始此起彼伏……這是東莞古箏演奏家付子妃創作的第二首古箏獨奏曲《大音》。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道至簡。” 《大音》的靈感源於老子的道家思想,在付子妃看來,音樂的“無爲”就是無需被教條束縛,不用去想曲式、結構、和聲,讓音樂由內心深處涌現,情感宣泄到高點,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悲慟。
生於東莞,遊於世界,“莞二代”付子妃一步步成爲香港中樂團的古箏演奏家,父母來東莞成家立業播下的種子,在城市力量的滋養下,如今已長成參天大樹。
啓航:音樂是燦爛又孤獨的旅行
付子妃父親付先生和母親徐女士都是早年從江西南下來到東莞創業的企業家,二人都沒有音樂背景,是“青春之城”東莞主動彈出了與古箏結緣的第一個音。
彼時一家人正住在東莞市長安鎮。2006年的一天徐媽媽參加了長安圖書館舉辦的公益活動,3分鐘就學會了《笑傲江湖》,讓她十分驚訝。“我五音不全都能學,女兒肯定也可以。”徐媽媽這麼想着,就帶女兒去了長安鎮的紫衫琴行,在國家一級演奏員胡紫衫的教學下啓蒙。
把古箏當做業餘興趣還是職業發展?7歲的小付子妃沒有想得這麼清楚,但她知道馳騁在音樂的世界裡自在又幸福。
小時候的付子妃。
這也與付子妃小學頻繁轉學的經歷有關,從東莞到惠州、深圳再到武漢音樂學院附屬音樂小學,付子妃很小就開始寄宿生活,家人不在身邊,便把所有的精力放在練琴上。2008年來到武漢音樂學院附小後,付子妃練琴時間達到每天8個小時。
期間,父母作爲東莞企業家堅毅果敢、勤勞務實的創業精神,勇於擔當、寬容開放的品格,一直影響着付子妃的成長。看到付子妃沒日沒夜地練琴,他們寬慰女兒道:“孩子,你要知道你的生命裡不只有古箏,世界很大,你應該去看一看。”
2016年8月,付子妃來到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華樂系求學。她發現,新加坡的民族音樂教育體系與國內有許多不同,尤其注重樂團的形式。然而一個樂團往往只需要一兩位古箏演奏者,爲了讓古箏學生可以參與更多的樂團活動,南藝華樂系讓他們都副修打擊樂。
付子妃在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華樂系副修打擊樂。
打擊樂讓付子妃對於節奏和強弱有了新的認識,主攻的古箏更沒有落下。一路走來,付子妃曾受多位名師指導,如果說胡彤彤、宋婷婷是爲付子妃的演奏風格定型,那麼新加坡琴箏學會會長、著名古箏演奏家尹羣的傾囊相授則調動了付子妃對古箏深層次的情感和理解,教技術亦教做人。自此,氣息,線條,音色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成爲指尖自然流淌的一部分。
磨破指尖、長水泡、被斷絃打到手臂……付子妃在一次次練習中成長,在一場場演出與比賽中收穫更廣闊的視野,2016年獲得新加坡全國華樂大賽古箏組冠軍,2019年獲得Rave睿·南洋藝術學院華樂協奏曲大賽金獎,2020年獲得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優秀學業獎學金,2020新加坡全國華樂大賽卓越組入圍,最終以一等榮譽畢業。
揚帆:走出困住自己的那個房間
“要不要去歷練一下呢?”2021年,看到香港中樂團招聘古箏首席的通告,剛畢業的付子妃在老師的鼓勵下報了名。
香港中樂團素有“民樂翹楚”的美譽,樂團足跡遍及歐洲、美洲、亞洲、澳洲等多個國家及地區,被譽爲當今國際舞臺上具領導地位的大型中樂團。一直以來,付子妃都是香港中樂團的忠實粉絲。新加坡留學期間,每年回家,她都會特意先到香港觀演,香港中樂團的演出讓她驚呼“每個音符都值得收藏”。
付子妃隨香港中樂團出國巡演。
樂團招募共有4輪線上考試,每輪間隔約一個月時間,近4個月的等待,讓付子妃感到格外煎熬。直到一天傍晚,她和父母散步時忽然接到電話傳來的好消息——她考上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就到了夢想之地!付子妃和父母都激動不已。
然而,進入樂團只是開始,痛苦的磨合期不可避免地到來了。在樂團,不僅要關注自己的彈奏,更要看指揮、配合團員,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與此同時,音樂總監還要求付子妃變換彈琴的音色,從年輕氣盛的感覺改爲更綿長厚實的音色。一邊是繁重地演出,一邊還要改手法、調音色,付子妃感到十分吃力,沒日沒夜地練琴,身體都近乎練壞了。
更讓人緊張的是,在樂團演奏中,古箏演奏者坐在最前方,付子妃所有的錯誤都能被身後衆多團員看到。每天下班冷汗流了一身,晚上做噩夢夢到被樂團開除,備受折磨的付子妃想,“要不我自己主動辭了吧,我做不了這件事”,可執念又讓她感受到自己並不想離開樂團。
香港中樂團排練。
父母心疼付子妃,無論是堅持還是離開,都無條件支持她做的所有決定。付爸爸用一個比喻開導付子妃說,“其實你只是在一個房間裡,所以才總是覺得自己不把事情做到最好就沒有別的價值,從房間裡走出來,就會發現你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這些話都被付子妃聽見了心裡,她逐漸轉變了練琴方式,既然急不來,不如放輕鬆,隨時隨地都能練琴。桌無琴,而心有箏,說到底,練琴練的是心手合一。
改了60多種彈法,熬過最艱難的半年時間,付子妃徹底適應了樂團生活。有一天她突然感覺很輕鬆,一切問題似乎都迎風而解,不知不覺間其他團員質疑的聲音也已經消失不見了。
付子妃坐在樂團最前方。
2022年7月1日,付子妃作爲香港中樂團古箏演奏家登上慶祝香港迴歸25週年文藝晚會舞臺,被全國電視轉播。觀衆或許很難想象,開場自由舒展的古箏刮奏背後,是七八次修改,是一遍又一遍的練習,直到完美的音符在指尖如泉水般潺潺流淌而出。
港灣:把飄揚世界的箏聲帶回東莞
從本科期間到參與香港中樂團巡演,付子妃曾到北京、西安、上海和新加坡、日本、美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交流,但無論走到哪裡,東莞有家人在,東莞就是她的港灣。
歷盡千帆,始得相求。2018年7月14日晚,付子妃在東莞玉蘭大劇院第一次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楓橋夜泊——付子妃古箏專場音樂會》。許多觀衆從無錫、石家莊等地遠道而來,音樂會現場坐得滿滿當當。
付子妃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
“父母一直認爲音樂只是切入世界的一個角度,不需拘泥於把音樂達到頂峰,不用永遠去擠着一個賽道,不要做一個匠人,而應該是做一個生活的藝術家,懂得怎麼品味生活,再讓音樂參與生活,讓生活更美好。” 這些話,如今早已成爲付子妃對音樂追求的信念。
新加坡留學回國後,付子妃在東莞受邀舉辦古箏科普講座,在松山湖、長安等鎮街陸續開展。每次講座,她都從古箏的歷史淵源講起,梳理古箏琴絃、曲調與地方派系的特點,再到古箏藝術在世界中的發展和融合,希望聽衆們對古箏能建立起基本的框架性認識。“不只是傳播音樂文化,也讓大家有更堅定的民族信仰。”
付子妃在松山湖開展名曲賞析活動。
點燃音樂的靈魂,再以豐富的文化滋養,以有力的支持推動,最後反哺、共建“音樂之城”。
通過舉辦各式各樣的講座、活動,東莞積極培養了優秀的民樂人才,這些人才不僅爲東莞的民族音樂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推動了民樂的普及和發展。付子妃就是其中的一員。
到如今,音樂已經不再只是熱愛,更是一種責任感。此次獲評第二屆東莞市青年文藝人才,付子妃既感到意外,又十分感恩。她計劃明年在東莞舉辦第二場個人獨奏音樂會,以東莞非物質文化遺產“莞香”爲題材創作,以音樂爲謀,讓莞香之音走向世界。
付子妃受邀舉辦古箏科普講座。
在這座“青春之城”,有着無盡的寶藏亟待傳統與潮流的碰撞。高亢嘹亮的客家山歌、富含情感的木魚歌、縱情表達的本土原創搖滾樂、高雅而富有美感的重唱組合……各式各樣的音樂在東莞“百花齊放”。
時代發展需要藝術的推動,城市建設也需要藝術的滋養。流動、開放、包容構築起東莞這座城的文化品格,烙印在年輕人的心中。付子妃與這座城市共生共長,她的音樂之路不僅承載着個人的夢想,更是東莞文化強市的體現。在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她將繼續用箏聲編織東莞的故事,讓世界聽見“青春之城”的心跳,共同創造一個更加璀璨的未來。
統籌:樑錦弟 李曉藝
採寫:南都見習記者李曉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