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保衛戰背後的一場諜戰大戲,兩個胡人保住了大唐最後一絲生機
大唐建中四年(783年),“涇原兵變”爆發,唐德宗被迫流亡奉天(今陝西乾縣)避難,朱泚在佔據長安後稱帝,建國號“大秦”。
這是除“安史之亂”外,唐朝最接近滅亡的一次危機。奇怪的是,長期跟朝廷打得頭破血流的河朔三鎮並沒有趁機對大唐下刀,而是選擇了坐視朱泚被滅。
朱泚跟河朔三鎮有仇嗎?當然不是,其中幽州節度使朱滔還是朱泚的親弟弟,已經被朱泚封爲“皇太弟”。
事實上,朱滔已經聯合回紇,發兵40萬,號稱要與朱泚會師於洛陽。豈料大軍才走到衛州,卻因爲兩個胡人導演的一場意外事件,朱滔被迫撤軍了。
可以說,正是這兩位胡人,保住了大唐生存的最後一絲生機。這兩個胡人是誰?他們策劃的意外事件又是什麼?讓我們從“四王兩帝之亂”談起。
☞01四國相王,王武俊主導河北分裂
安史之亂後,唐代宗將安史降將集中安排在河北諸州任節度使,導致幽州、成德和魏博割據,史稱“河朔三鎮”。
建中二年(781年),成德節度使李寶臣病逝,其子李惟嶽擅自繼任節度使,並勾結魏博節度使田悅、淄青節度使李納發動叛亂。唐德宗忍無可忍,於是命令馬燧等率軍前去平叛。
李惟嶽雖然當上了節度使,但成德軍一羣老將並不服他,於是李惟嶽就大開殺戒,企圖靠威懾力壓住反對派。他這個愚蠢的舉動,接連逼反了好幾位將軍,其中包括一個叫王武俊的兵馬使。
王武俊出身於契丹怒皆部,是李寶臣的心腹,其子王士真還娶了李寶臣的女兒。但李惟嶽卻不信任王武俊,數次欲加害王武俊。
王武俊生性狡詐,又善於後發制人,他一邊向李惟嶽示弱,一邊與王士真等人合謀,策反了李惟嶽的近侍,抓捕並殺害了李惟嶽。
李惟嶽死後,唐德宗下旨將成德鎮一分爲三,其中王武俊被任命爲恆州刺史、恆冀都團練觀察使。
王武俊自認爲功勞最大,滿以爲會被朝廷任命爲成德節度使,卻不料僅得了個恆州(成德鎮一共七州),於是一怒之下,他聯合幽州節度使朱滔一起反了。
朱滔爲何要反叛呢?原本朱滔沒有參與李惟嶽、李納和田悅的謀反,相反,他聽從朝廷指令,參與了對李惟嶽的進攻。
李惟嶽被殺後,朱滔趁機想吞併深州,遭到了朝廷的拒絕。他又退而求其次,要求朝廷將成德七州的稅賦賞給他做軍餉。這種無理要求朝廷當然不能答應,朱滔見自己的目的沒達成,於是惱羞成怒,反了。
朱滔和王武俊的反叛,讓原本窮途末路的田悅、李納鹹魚翻身,也讓唐德宗的削藩計劃輸了個精光。
王武俊控制成德後,老謀深算的他向其它三鎮提了個方案:咱學習戰國連衡之術,來個四國相王,從此四位一體,形成一個互助聯盟,氣死天子。
自從河朔割據以來,幾大藩鎮一直不和,朝廷利用這個機會數次發動削藩,雖然都失敗了,但藩鎮們受到的打擊也很沉重。王武俊的“四國相王”,等於從根本利益上將四鎮捆綁在了一起,從此朝廷很難做到分而治之。
王武俊的方案得到了一致贊同,於是四鎮節度使在魏州會盟,王武俊自立爲趙王,朱滔稱冀王、田悅稱魏王、李納稱齊王,將藩鎮割據推上了一個新的高潮。
☞02李希烈稱帝,間接引爆涇原兵變
建中三年(782年),四國聯盟又添新成員,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加入其中,史稱“五賊”。
李希烈的反叛簡直讓人無語,他原本是唐德宗的親信,並在征討山南東道節度使樑崇義叛亂中立下大功。
豈料,這個李希烈也是個野心家,打敗樑崇義後,他居然企圖將山南東道據爲己有。好在朝廷早有警覺,李希烈的圖謀落空了,於是這傢伙一怒之下便與四鎮聯合,反了。
我覺得應該加一個歇後語:唐德宗平叛——越平越亂。呵呵,別急,更亂的還在後面呢。
李希烈反叛之後,在朱滔的推波助瀾下,乾脆在汴州稱帝,建立了所謂的“楚”政權,還殺害了前來勸慰的顏真卿。
此時朝廷的主力都在河北,對付李希烈的兵力有點吃緊。於是唐德宗放了個“大招”,徵調大唐“第一遊擊部隊”涇原軍上陣。
涇原軍原屬於北庭、安西都護府的邊軍,安史之亂後由大唐第一猛將李嗣業率領入關作戰。這支隊伍長期沒有治所,腳步踏遍整個大唐北部戰場,像一支游擊隊,戰鬥力很猛。
但涇原軍也因爲沒有生存的根,長期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常常爆發兵變,跟火藥桶似的。
當涇原軍奉命來到長安後,由於京兆尹勞軍不當,沒有給賞賜,連出徵前的最後一頓飯也是粗糲不堪,引發了士兵的譁變。
憤怒的士兵們居然攻入長安,佔領了皇宮,唐德宗倉惶出逃到奉天避難,史稱“涇原兵變”。
這個唐德宗夠悲催的,喝涼水都塞牙,親信成了叛將,救兵成了亂兵。
☞03朱泚稱帝,大唐帝國命懸一線
更糟糕的事又來了,沒來得及逃跑的前幽州節度使朱泚,被涇原軍推舉出來“主持大局”。
早先朱泚的名譽好到爆棚,當年他接任幽州節度使後,宣佈接受朝廷領導,主動承擔防秋等任務,並且率先入朝拜謁皇帝。
您可能覺得很奇怪,大臣拜謁皇帝不是很正常?有什麼大驚小怪?那是聽話的臣子,割據藩鎮的節度使是不會入朝的,擔心被扣留。
朱泚的舉動等於變相放棄了幽州割據,因此他被世人當作“忠義的代表”。
豈料,朱泚剛剛入朝,他的弟弟朱滔就在幽州使壞,奪了兵權,朱泚再也回不去了。
唐德宗爲了安撫朱泚,先後任命他爲涇原、鳳翔等諸鎮節度使,又是加官又是進爵,書寫了一段“君臣佳話”。
然而,朱滔的反叛讓朱泚騎虎難下。原來,朱滔曾經給朱泚寫了一封信,被馬燧截獲了,這事讓朱泚有口難辯。
唐德宗安慰朱泚:此事與你無關。但爲防萬一,他還是將朱泚明升暗降掛了起來。
爲這件事,朱泚覺得自己的忠誠被玷污了,很不開心。因此當涇原軍將他推出來時,他絲毫沒有退讓,甚至又向前邁了一步。
建中四年(783年),朱泚在長安僭越稱帝,建立了所謂的“大秦”。
唐德宗的削藩大業就像一部滑稽劇,原本是三鎮之亂,後來成了“四國聯盟”,又發展爲“五賊”,再引發“涇原兵變”,最後連長安都丟了。
天下“四王二帝”與流亡在奉天的唐德宗分庭抗禮,這個局面很刺激,估計連安祿山和史思明在地下都要忍不住點贊。
事實上,還有更刺激的我沒說,後來負責平叛的朔方節度使李懷光又反了,把唐德宗嚇得又逃亡梁州。
皇帝被圍困在小小的奉天城,如果不及時救援,皇帝被俘,大唐帝國就完啦!可問題是,當時唐軍的主力馬燧、李懷光、李抱真、李晟、渾瑊等人都被困在河北,怎麼辦?
☞04反間計破連橫,李抱真策反王武俊
形勢很清晰,必須要撤軍回援奉天,但前提是要牽制住四鎮,否則援軍到不了奉天就被人包餃子了。
容不得細細商議,馬燧、李懷光、李晟、渾瑊等人就先後撤回關中,牽制四鎮的任務落在了昭義節度使李抱真一個人的肩上。
李抱真也不是漢人,他本姓安,粟特人,是唐朝開國功臣安興貴的後人。由於跟安祿山同種同姓,李抱真堅決要求改姓,與其兄李抱玉一起被唐德宗賜姓李。
李抱真所在的昭義鎮包括洺州、磁州、邢州、澤州、潞州,橫跨河北、山西,是阻擋叛軍進入關中的第一道防線。
不過,以昭義鎮的兵力,想擋住四鎮兵馬純屬異想天開。李抱真承擔的就是這樣一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深知,如果不能拖住叛軍,大唐就完了!
李抱真思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策反王武俊,破壞四國連衡,讓王武俊當自己的幫手。
四鎮中,田悅、李納、朱滔都是“鎮二代”,小字輩,唯獨王武俊是父輩,影響力最大。王武俊這個人相對理性,又不缺胡人的率真,比其他三位更期望得到朝廷的承認,只要操作得當,存在爭取的可能性。
於是謀士賈林奉李抱真之命,詐降進入了王武俊的大營。他見到王武俊就開門見山:“我是奉詔前來規勸的,不是投降。”
王武俊吃了一驚,臉色都變了。
賈林趕緊又說:“當初你在會盟時曾經說,‘我老王向來忠義,只是天子不察’,後經大臣們驗證,你所說不虛,我來之前,天子表示,他爲此悔恨不已。朋友相交有錯尚可以原諒,天子貴有四海,怎麼能耿耿於懷呢?”
皇帝什麼時候這麼低姿態?王武俊既驚又喜,心裡暖洋洋的:“我也很想歸順朝廷,只是我們已經結盟。我是胡人,性子直,從來不做理虧的事,希望陛下赦免我們的罪,這樣我就有理由帶頭奉詔了,誰要是不服,我就討伐他。如此一來,我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朋友,我保證五十天之內平定河朔。”
開門紅!從此李抱真就與王武俊一直保持私下聯絡。
不久,唐德宗的大赦令果然下達了,還真管用,魏博節度使田悅第一個就耍起了心眼:在長安稱帝的又不是我哥哥,憑什麼讓我參與?皇帝都赦免我了,爺不幹了。
於是田悅戲耍了朱滔,要麼腳疼,要麼遇上不方便的日子,反正就不出兵,氣得朱滔一怒之下包圍了貝州、魏州。
於是賈林再次奉命去見王武俊:“希望咱們合兵救援魏博,否則朱滔一旦攻陷魏州和貝州,李抱真將被迫撤出河北,到時候朱滔一家獨大,您能保全得了嗎?相反,咱們聯合,打敗朱滔易如反掌,如此一來關中震動,天子重返京師,您就是首功之臣。”
王武俊嘴上雖然答應了,但很勉強。這傢伙本性狡猾,大話雖然說了,但讓他跟朱滔撕破臉,他也不敢,萬一李抱真耍詐,讓他跟朱滔單挑怎麼辦?
李抱真是聰明人,到了裉節兒,該動真格的了。他叫來司馬盧玄卿:“我要親自去見王武俊,我的舉動事關國家安危,如果我回不來,昭義的兵馬就交給你了,希望你能替我洗刷恥辱。”
衆人紛紛阻攔:太危險了,您不能親自去。
李抱真不顧反對,毅然潛入王武俊的大營:“朱泚、李希烈僭越稱帝,朱滔圍攻貝州,這是騎在咱倆頭上拉屎啊,你真要背叛聖明天子去投靠賊子嗎?可憐我那跟夏禹、商湯一樣聖明的皇帝啊……”
說罷,他抱住王武俊大哭不止,那悲慟的聲音搞得王武俊也涕淚橫流,止都止不住,連周圍的人全都跟着抹眼淚。
眼淚就是溝通心靈的電波,王武俊當即表示要與李抱真結爲兄弟,並效忠朝廷:“十兄(李抱真在家裡行十),感謝你讓我棄惡揚善,你沒有因爲我是胡人而羞恥,我無以爲報,十兄請放心,朱滔仰仗的不過是回紇騎兵,接下來您只需要坐在馬上看,剩下的事交給我了。”
當天散宴,李抱真夜宿於王武俊的大營,睡得鼾聲四起,沒有任何防備。王武俊指着胸口發誓:“我這條命就交給十兄了。”
老王一旦認真起來很可怕,他一戰就幹掉幽州和回紇聯軍三萬人,嚇得朱滔燒了軍糧,在煙霧中倉惶逃回幽州,再也不想當“皇太弟”的事了。
這段隱藏在主戰場以外的“諜戰戲”直接扭轉了關中戰局,假如不是李抱真策反王武俊、拆散四鎮連衡,唐德宗大概率守不住奉天。
要是唐德宗落入朱泚的手中,您覺得大唐還有後來的故事嗎?或許有,不過那可能就是“南唐”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