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衝浪落海漂流12小時自上岸 他用2招救命

張男指出,他當天下午落海到自行上岸,整整12個小時,靠水母漂跟狗爬式,漂浮在海中「自己救自己」,慢遊3小時自行上岸獲救。(大甲李綜合醫院提供/張妍溱臺中傳真)

臺中市張姓男子19日跟友人到大安海水浴場附近玩風箏衝浪,因落海失聯,友人遍尋不着報警,張獨靠「要活下去」的毅力,在海里漂流達12小時,最後在南埔海堤被海巡人員尋獲,因失溫送醫急救挽回性命;事後他回想,全靠「水母漂」及「狗爬式」游上岸,直見岸邊燈光,慢遊3小時自行上岸。

張姓男子的友人向警方指出,當時海灘上留有張男的物品,但到了晚上人不見人影,嚇得趕緊報警,大批搜救人員在附近海域搜尋,直到晚間10點多,張男在南埔海堤才被尋獲,大家才鬆了一口氣。

「海上驚魂記!」,張男指出,他當天下午落海到自行上岸,整整12個小時,19日氣溫偏低,全身很冷,不斷調整呼吸,且因身上裝備失效,繩子斷掉,他靠水母漂跟狗爬式,漂浮在海中「自己救自己」,遠遠看見漁民在岸邊作業有燈光,慢遊3小時自行上岸。

「從沒出過意外!」55歲張男說,自己玩風箏衝浪已經10多年,都會觀察海、風況,但因19日氣象突變化、風變弱,於是換了1組裝備,卻少了手機跟警示燈,所以告訴自己要冷靜、穩住,要想辦法救自己,他也呼籲玩家,「玩衝浪裝備一定要齊全」。

張姓男子,他是修車廠老闆,但對衝浪很有興趣,利用假日下海玩風箏衝浪,當天預計前往北方4公里的松柏港後返回大安,繩子卻斷了、無法操控方向,還好有學習自救技巧,在風平浪穩情況下,順利游回岸邊,有失溫、頭暈、嘔吐現象,但無顯外傷,仍在大甲李綜合醫院治療。

張男說,他當時沒帶到手機跟警示燈,僅身穿助浮衣跟安全帽,隨海流載浮載沉,靠海上漂及少許能量飲料慢遊,後來聽見空拍機聲音,他吹了哨子也沒人聽見,見海岸邊有漁民在沙灘作業的燈光,慢慢遊過去,遊了3小時自行上岸獲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