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達:2022年中國大陸市場投資 穩中求進、樂觀以待

富達國際指出,當前的中國股票以及債券市場仍具全球吸引力、外資持倉也將持續上升。(shutterstock)

富達國際近日召開中國市場投資展望說明會,富達認爲,中國大陸在政策定調重回穩定成長的目標下,將持續推進結構性改革,啓動發展動能,預期其貨幣政策將保持相對寬鬆與獨立、股票以及債券市場仍具全球吸引力、外資持倉也將持續上升。

A股核心資產 持續吸引全球市場

富達國際中國區股票投資主管及基金經理人周文羣表示,從宏觀經濟來看,2021年中國宏觀槓桿率下降,經濟成長速度明顯放緩;下半年開始受疫情反覆以及房地產調控影響,投資、消費和信貸需求都呈現疲弱狀態;海外市場則在經歷疫情快速恢復之後,經濟成長開始遇到瓶頸;年底則因Omicron變異毒株的快速傳播,爲全球經濟復甦再次帶來不確定性。

進入2022年,中國大陸在面對需求緊縮、供給衝擊、預期成長轉弱等三重壓力下,中央政府將穩定成長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自2021年12月以來密集的政策定調以及相對應的寬鬆政策,讓我們對2022年經濟觸底回升更有信心。

有鑑於中國大陸在應對疫情時始終維持正常的貨幣政策,預期2022年將有更多的政策空間來支持經濟發展。由於穩定成長被視爲優先要務,相信中國大陸的經濟結構性改革仍將持續。反觀海外市場,全球央行在經過兩年的巨量流動性投放後,許多國家可能面臨貨幣政策趨緊的壓力,在央行大幅擴張的資產負債表以及通膨壓力不斷升溫下,都將限制歐美政府再度寬鬆的可能性。

在政策寬鬆預期的背景下,預期中國大陸經濟會在2022年觸底反彈。從業績加速成長和評價的角度來看,A股核心資產頗具吸引力,這也是外資自2015年以來持續流入的原因,且相信此情況將持續。同時,富達認爲在成長股領域,2022年投資人將更加註重評價的安全邊際。在板塊佈局上,我們則更看好消費、建材、地產供應鏈等相關產業。

其中,消費產業的長期成長趨勢相對穩定。隨着PPI/CPI縮窄,議價能力強的中下游消費品企業,獲利能力將有機會恢復;隨着2021年12月以來降息和降準落地,提供了更充裕的流動性,通常在信用寬鬆期間,這些和宏觀經濟密切相關的板塊投資價值往往會更爲突出。

自疫情爆發以來,「強者恆強」的邏輯得以延續,同時體現於新興產業和競爭激烈的傳統行業中,例如在建築塗料、防水材料、餐飲、連鎖飯店集團等板塊中,相關龍頭企業的市佔和集中度都有所提升。此外,受益於中國大陸的結構性改革,內地產品替代進口產品的空間仍大,而專精的新興產業如半導體、工業塗料、機械零件等也蘊藏投資機會。

中國貨幣政策 寬鬆與獨立

富達國際固定收益基金經理人成皓表示,隨着美國聯準會鷹派姿態逐步展露,全球升息步伐可謂箭在弦上。在疫情、反全球化以及環境因素等驅動通膨的結構性因素影響下,海外市場持續面臨超出預期的通膨壓力,而中美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利差可能在2022年縮小至近十年以來的極致點。在穩字當頭的政策目標下,預期中國貨幣政策將保持相對寬鬆與獨立,且較強的財政紀律與地產業融資限制,將使信貸擴張幅度轉趨溫和,預期中國政府債券利率將在低位震盪。

中國債券市場存量規模在2021年12月中達到130兆人民幣,且中長期純債基金的規模近年來也不斷成長。進入2022年,有鑑於中國大陸境內債券擁有具吸引力的收益率,加上全球三大債券指數的納入,將進一步提高國際投資人對中國債券市場的關注,因而推動國際資本繼續加碼中國債市,且由於中國債券和其他資產類別的關連性較低,相對提供較好的防禦性,仍具投資配置價值。

信用債方面,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信用利差開始出現明顯分化,低評級的信用債發行總量與發行佔比持續下滑,2022年在避險情緒仍高的前提下,預期市場風險偏好難以下降,信用利差將維持在高位。

依投資板塊來看,基於不少融資平臺信用利差處於高位,富達將在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尋找投資機會;同時,增加基礎建設投資,成爲追求穩定成長必要的一環,由於許多地方政府近年陸續提出規範和化解地方債的措施,亦提供可挖掘的投資機會。

成皓表示,儘管一些市場出現區域化和一刀切的定價劃分,但富達將根據股權、收入結構、各種債務形成等來源做出投資判斷。對於核心城市建設,富達更重視的是各地政府的支持意願,有鑑於自2019年底以來各地政府的支持意願與措施不斷加強,我們認爲一些區域的核心城投債更具備投資價值。

另外,隨着中國大陸有序推進「雙碳」策略,支持綠色信貸的政策層層加碼,其發行數量與規模持續升溫並逐年提升,評估中國綠債市場發展前景可期,建議投資人評估納入資產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