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國搶打加強劑 學者:疫苗缺乏國家可拉長間隔時間因應

牛津團隊邀回曾參與AZ疫苗臨牀試驗的18-55歲受試者,將受試者接種2劑疫苗的間隔分爲44-45周、15-25周、8-12周,探討不同間隔之下,抗體濃度的不同。研究發現,間隔44-45周組的抗體濃度最高,其次是15-25周、8-12周,間隔越長,抗體濃度越高。(圖取自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

印度變異株(Delta)侵襲全球,也讓疫苗不平等問題再浮上臺面。高GDP和國家如以色列、比利時、西班牙、美國、英國等,完整接種疫苗比例都已過半,而低GDP國家疫苗卻不足。由於各國突破性感染頻傳,不少富國都搶打第3劑(加強劑),世界衛生組織(WHO)甚至出面呼籲延緩加強劑的施打,讓窮國至少先打完1劑。不過學者認爲,2者其實是可兼顧的,由於研究指出AZ疫苗拉長間隔效果更佳,富國施打加強劑之際,疫苗不足的國家可透過拉長間隔,提高至少1劑疫苗的覆蓋率。

公衛學者範僑芸表示,GDP與疫苗施打率具高相關,高施打率的國家國民所得也偏高,差距很明顯,如今高GDP國家如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以色列、比利時、西班牙、葡萄牙、丹麥、英國、希臘、美國、法國,完整接種比例都超過50%,這些國家疫情都在升溫,不過死亡數已降低。

由於Delta突破性感染頻傳,近期各國紛紛提出施加強劑的政策,若每人所需施打的疫苗劑量增加,未來恐影響各國疫苗資源的爭奪與分配。而Delta的另一危機是年輕人感染後重症及死亡風險的增加,因此歐美各國亦將12-18歲青少年納入施打族羣,英國也將爲16-17歲青少年全面施打一劑BNT疫苗。由於施打年齡層擴大,亦會對世界各國疫苗資源分配造成衝擊。

公衛學者任小萱說,有鑑於全球疫苗不足,WHO在8月初呼籲高接種率的國家緩打加強劑,讓貧窮國家至少先打完1劑疫苗,這也導致國際出現2派聲音。有的國家認爲,Delta引發的突破性感染必須藉由加強劑因應,例如以色列已開始針對60歲以上長者接種加強劑,亦有國家如美國,認爲加強劑及窮國拚一劑疫苗覆蓋率,2者可以同時進行,原因是接種加強劑之際,也可捐贈疫苗給疫苗不足的國家施打第1劑。

臺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也認爲,2者是可以兼顧的,原因是有研究指出,AZ疫苗拉長間隔效果更佳,因此疫苗不足的國家在富國接種加強劑之際,可藉由拉長間隔提高至少1劑疫苗的覆蓋率。

任小萱引用牛津研究指出,牛津團隊邀回曾參與AZ疫苗臨牀試驗的18-55歲受試者,將受試者接種2劑疫苗的間隔分爲44-45周、15-25周、8-12周,探討不同間隔之下,抗體濃度的不同。研究發現,間隔44-45周組的抗體濃度最高,其次是15-25周、8-12周,可見間隔越長,抗體濃度越高。陳秀熙表示,在AZ疫苗、莫德納疫苗無法輸臺之際,臺灣也可以啓動相同的作法,瞭解拉長間隔是也能達到相同的結果。

至於加強劑的使用,任小萱引述另一AZ疫苗研究指出,在完整接種2劑後施打加強劑,抗體的濃度有顯著增加。進一步分析發現,不論是針對英國變異株(Alpha)、巴西變異株(Beta)或印度變異株(Delta),接種加強劑的抗體都比接種2劑高。陳秀熙表示,美國的堅持和WHO的意見沒有衝突,AZ疫苗間隔時間拉長更好,但對於完整接種者,要克服突破性感染,也可以透過接種加強劑因應,這項研究對各國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