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股10連板背後 “商業航天”產業化加速

8月2日,騰達科技再次漲停,該股已經連續10個漲停板,公司股價已經累計上漲了159.38%,刷新歷史新高。改公司2024年2月29日在互動易平臺表示:公司產品以不鏽鋼緊固件爲主,其中高溫合金、特種合金緊固件產品被應用於航天工程。雖然近日騰達科技在公告中明確表示,公司無直接供應商業航天客戶。公司主營的不鏽鋼緊固件雖然應用範圍廣泛,但並未與商業航天直接掛鉤。但市場仍將其認作“商業航天”板塊的龍頭。8月2日,A股三大指數回調,但商業航天概念股逆勢拉昇,招標股份、大業股份、星網宇達、航天晨光、達華智能、中天火箭、中國衛星漲停,航新科技、騰達科技、航天科技、宗申動力、春暉智控等漲幅居前。

目前,我國商業航天已初步形成規模,並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從產業構成來看,航天產業涵蓋了五大方向,主要包括運載火箭、人造衛星、載人航天、深空探測以及空間站。其中,衛星互聯網作爲商業航天的重要應用領域之一,已經成爲“新基建”的一部分。產業方面,從吉林一號、朱雀二號、雙曲線二號等成功發射不斷引發“商業航天”熱議,到今年以來深藍航天、上海垣信衛星科技等多家商業航天企業陸續完成大額融資。據相關數據統計,2023年中國商業航天領域新增企業數量爲113272家,同比2022年的87844家,增長了28.95%。有關報告預計,中國商業航天產業規模今年將突破2.3萬億元。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積極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作爲新增長引擎之一,“商業航天”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據日前發佈的《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3年)》顯示,2023年我國共實施了67次航天發射,其中有26次商業發射,發射成功率達96%;共研製發射120顆商業衛星,佔全年研製發射衛星數量的54%。

近年來我國商業航天在底層技術方面也持續迎來重要突破。比如2023年7月,藍箭航天成功發射了全球首枚液氧甲烷運載火箭,該火箭採用的是藍箭航天曆時近7年自主研發的首款大推力液氧甲烷發動機,起飛推力達到268噸,而美國商業航天公司藍色起源歷時20多年研製的BE-4液氧甲烷發動機,起飛推力爲250噸。2023年11月,星際榮耀成功研製並驗證的液氧甲烷可重複使用火箭發動機,以及天兵科技的首枚液體發動機運載火箭成功入軌等等,僅僅是在2023年,就有多家商業公司成功發射中大型液體火箭,取得突破性進展。

專家表示,經過近10年發展,我國商業航天發展迅速。在技術層面,多款商業火箭成功入軌,由商業公司研製的衛星取得多個國際和國內首次技術突破。在產業鏈方面,我國已初步形成了面向商業航天的火箭總裝總測、衛星研產、衛星數據應用爲一體的產業鏈。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朱開雲

編輯/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