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和細胞治療適應症不斷拓寬 UCAR-T或成未來趨勢 | 行業觀察

財聯社9月8日訊(記者 何凡)作爲當今醫學領域的關鍵前沿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物醫學與細胞產業備受社會關注。在9月7日-8日舉行的“第三屆天府幹細胞與細胞治療大會”上,相關領域專家指出,除血癌、骨髓瘤外,幹細胞與細胞治療未來還可運用於帕金森等多種疾病領域,而科學評價其臨牀前安全性和有效性是一個重要挑戰。

細胞治療產業已呈現出由罕見病到常見病,從定製型走向通用型等趨勢,從產業發展角度出發,面對當下的審批政策和投融資環境,研發企業如何擁有現金流,從而“自我造血” 尤其關鍵。有參會專家和企業人士認爲,出海、“前院後工廠”模式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科學評價臨牀前安全性和有效性至關重要

隨着傳奇生物的西達基奧侖賽注射液8月在國內獲批上市,國內已有6款CAR-T療法獲批。近年來,細胞治療產業飛速發展,免疫細胞、幹細胞等多種細胞治療藥物處於臨牀前或臨牀開發階段,爲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等復發或難治性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療手段。

9月7日,由中國生物材料學會指導,四川省幹細胞技術與細胞治療協會主辦的“第三屆天府幹細胞與細胞治療大會”在成都開幕,大會以“醫藥科技協同創新·健康產業融合發展”爲主題。

主旨大會中,有專家提到,幹細胞和細胞治療“從基礎到臨牀”成爲一種趨勢。中國科學院院士季維智表示,通過試驗證明基因工程幹細胞是一種治療PD(帕金森病)可行的策略,相比於此前使用的深部腦刺激(DBS)和口服左旋多巴等方式,通過在間充質幹細胞中表達合成多巴胺神經遞質的基因,能獲得穩定的細胞產品,經檢測其能穩定分泌多巴胺,移植策略治療效果穩定,費用低,可使大多數PD患者獲得理想的治療獲益。同時幹細胞治療還可用於治療杜氏營養不良症等疾病。

目前的細胞治療領域發展可謂方興未艾,今年上半年,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爲鉑生卓越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核發了全國第一張幹細胞《藥品生產許可證》,適應症爲激素治療失敗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教授王莉表示,截至今年6月,全球已有上千款細胞治療產品獲批,其中幹細胞治療產品超過20款,主要是造血幹細胞、間充質幹細胞,中國沒有獲批上市的幹細胞治療產品,但獲臨牀許可項目共計80餘款。

“這意味着,未來將有更多安全、有效的幹細胞藥物有望進入市場,將進一步激發企業和科研機構的創新活力。”王莉表示,幹細胞產品已成爲疾病治療的變革方式,如何科學評價其臨牀前安全性和有效性,獲得能夠指導臨牀試驗,具有臨牀轉化價值的試驗數據,保障人體安全,已成爲當前國際社會的一個重要挑戰。

“前院後工廠”模式助力企業生存

幹細胞和細胞療法管線推進、產品上市如火如荼,但價格昂貴、產品可及性不盡如人意等因素爲該領域的商業化帶來困擾,面對越來越多的入局者,研發企業如何更好地生存?投資者更偏好哪種類型的企業?

對此,在“投融資與產業發展論壇”中,富海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培俊認爲,當下細胞治療領域有四個趨勢:由體外單基因編輯走向複雜編輯;從血癌領域擴大到自免及其他疾病;適應症由罕見病拓展到常見病;從定製型走向通用型。未來,UCAR-T(通用型CAR-T)或許會是腫瘤細胞療法的方向,它價格成本低,能極大提升藥物可及性。

目前,我國獲批上市的CAR-T療法均爲自體CAR-T療法,而從全球範圍看,也僅一款UCAR-T產品上市,2022年,全球首款UCAR-T療法Ebvallo獲歐盟委員會批准上市,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至少一次治療的EB病毒(EBV)相關的移植後淋巴增殖性疾病(EBV+ PTLD)患者。

王培俊進一步表示,“把細胞平臺作爲一種平臺技術,短期戰略是搶佔‘低垂果實’,遠期戰略重在管線佈局和渠道。企業應該運用好中國細胞治療行業監管雙軌制體系,以及國內的IIT政策紅利,爭取佈局重點三甲醫院,考慮‘前院後工廠’等模式,並提供完善的治療方案,例如在抗腫瘤領域,加快與手術、放療、化療、靶向等聯合治療。”

對此,錦欣生殖(01951.HK)副總裁劉竑昆表示認同,“幹細胞治療面臨一系列的投資困局,如估值高、過審時間不確定、年化回報難以測算、部分研發企業技術壁壘不明顯等問題。”他建議可區分不同幹細胞的支持政策,例如:可對間充質幹細胞制定一定的放行標準,同時篩選允許符合質控標準、安全性有保障的醫院應用幹細胞治療,讓研發企業有現金流,實現“自我造血”。

四川中試研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陳國軍則認爲,幹細胞治療領域發展有很多制約因素,例如在目前大環境下很多研發型企業很難有合規的收入,只能靠融資,如何生存是至關重要的。對此,陳國軍認爲,“第一可以出海,到一些有幹細胞療法獲批的國家去,如美國、日本等;第二,利用自身掌握的細胞技術,做一些細胞周邊的產品,例如從事外泌體等其他醫藥健康領域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