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治療」癱瘓5年可以走了 患者:終於不再望着天花板

28歲的簡先生是臺灣脊髓損傷逾5年,經細胞治療後還能重新站起第1人,術後8個月後已能靠助行器行走。(圖/報系資料照)

「行走」曾是脊髓損傷病人遙不可及的夢想,現在透過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從患者體內抽取骨髓萃取、培養後,再回輸到患者病竈處,藉由該部位的神經串聯,讓細胞有機會修復。這樣的新技術,讓分別癱瘓2年、5年的阿翰與簡先生再次能夠行走,終於找回人生希望。

2021年9月一場工作意外,讓32歲的阿翰胸椎第12節脊髓損傷,當下肚臍以下立刻失去知覺,後來阿翰得知花蓮慈濟醫院能進行「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於是抱着一絲希望前去治療。

2023年9月底,阿翰完成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回輸手術,1個多月後,原本已失去知覺的下半身,漸漸感受到腳底、大小腿麻感。像是他想讓右腳大拇指翹起來,右腳大拇指就會感覺到特別麻,或是藉由助行器行走時,以前都要用腰部甩動腿甚至不會動,但術後明顯感受到大腿肌肉麻麻的,而且可以用大腿根部或骨盆的力量嘗試跨出步伐。

2023年11月30日阿翰來到臺北參加《臺北醫療科技展》,這是他受傷後第一次出遠門,在衆人面前,阿翰不但站了起來、還藉着輔具走路。

28歲的簡先生,7年前因車禍造成胸椎第5、6節脊髓損傷,胸部以下癱瘓,沒有知覺,也不會痛,上廁所必須導尿,2021年11月成爲花蓮慈濟醫院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申請計劃的第1例,也是臺灣脊髓損傷逾5年,經細胞治療後還能重新站起第1人,術後積極復健,再加上簡媽媽細心陪伴,讓他從躺到坐、到站,8個月後已能靠助行器行走。

根據中華民國脊髓損傷者聯合會統計,臺灣脊髓損傷人數約6萬5000人以上,平均年齡約27歲,而使用輪椅的病友達92%。花蓮慈濟基因暨幹細胞研製中心主任孫立易表示,花蓮慈濟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申請計劃,是臺灣第一個取得衛福部核可用在臨牀上神經損傷的療法,2022年更成爲全臺唯一能夠自行幫患者培養幹細胞做脊髓損傷治療的醫院。

孫立易指出,目前花蓮慈濟已經累積6例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個案,其中,有5例是藉由花蓮慈濟的基因暨幹細胞研製中心,自產培養的幹細胞進行治療。

幹細胞治療讓細胞有機會修復,也讓脊髓損傷患者有了重生的希望。(圖/翻攝自花蓮慈濟醫院臉書)

幹細胞治療是從患者體內抽取脊髓,經過萃取、培養後,再回輸到患者脊髓損傷的部位,藉由神經串聯讓細胞有機會修復,進一步重建患者部分感覺神經及運動功能。再搭配復健、脊髓刺激等治療方式,提升幹細胞功能。

花蓮慈濟神經外科部物理治療師吳明勇表示,過去在脊髓治療黃金期之後,復健多着重於剩餘功能的訓練,例如脊髓損傷病人的腳不能動,就訓練他的手,如今透過幹細胞療法,使得細胞有了再生的機會,重新提高神經的可塑性,反而能增加病人的腳部訓練,透過大量且正確的復健來誘發動作,讓病人可以重新產生活動及功能。

「從沒過自己可以再站起來,甚至走路!」阿翰說,看到生理上逐漸好轉,自己的心理也跟着開闊,全臺灣脊髓損傷患者這麼多,自己卻可以接受幹細胞治療,「真的是狗屎運啦!我真的很開心,這輩子不必天天看着天花板了。」

更多 CTWANT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