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達晨又募30億

今年還未過半,達晨財智官宣,又一期新基金完成首關,30億。

從規模上看,比去年內期80億的基金小了不少。再往下看通稿,原來是早期基金——達晨財智中小基金二期,這樣來看,規模着實也不算小。“這也是繼達晨財智中小基金一期後,達晨財智再次通過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遴選而設立的科技基金。”

國家中小自成立以來,就以出資嚴格著稱。2022年6月,國家中小出資達晨財智中小一期,規模20億上下,時隔兩年,二期又順利落地,具體的投資項目,以後有機會可以詳細分析,就從二者合作的效率以及規模的擴張來看,顯然從國家中小到達晨財智,再到其他LP,目前的進度、結果都是符合大家預期的。

不過等等,去年才募了80億?不是說今年募資環境更差麼,怎麼達晨財智又拿到錢了呢?

按通稿的說法,達晨財智積極響應、設立中小基金二期,將專注於投資符合國家新興戰略產業導向、具有高成長潛力的中小企業。旨在通過資本的力量,助力科技企業快速成長,爲夯實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貢獻創投力量。

“在達晨財智中小基金一期中,如捷希科技、通嘉宏瑞、和隆優化、東德實業、長弢新材、馥昶空間、脈得智能、匯萃智能等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質企業也逐漸嶄露頭角,基金‘硬科技’成色進一步提升。”

僅從通稿表述就能看出,達晨財智覺悟着實不低。不過從本期基金LP的構成角度分析,可以看出更多端倪,除了國家中小以及達晨財智的大本營湖南地方國資外,不少地方也均有出資。

“LP方面,本期基金獲得了包括基石投資人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湖南省產業引導基金、長投控股、湘江國投、廣州產投、安徽高新投、大連市引導基金、湖南雲起盛世,以及達晨財智股東電廣傳媒等實力機構的注資,爲基金長遠的穩定持續發展,提供了資金及豐富的地方產業資源助力。”

再結合官網介紹中的這句話,答案則是呼之欲出了——達晨財智可能是全國紮根地方最深的機構之一。

“達晨財智以深圳總部、北京總部、華東總部“三足鼎立”,面向全國佈局,在深圳、北京、上海、長沙、南昌、廣州、武漢、成都、杭州、蘇州、南京、青島、西安、鄭州、廈門、無錫、重慶、東莞、佛山、常德、天津、寧波、合肥等23個經濟中心城市設立了分支機構。”

達晨財智是不是人民幣基金在全國各地設分支機構最多的,我不知道,但“23”這個數字是的確有些誇張,按我一位圈內朋友的說法,把全國34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都算上,有沒有20多個值得投的城市,都得打個問號,開這麼多辦公室,效率真的高嗎?

現在我有了一個可能不充分但必要的答案:效率高不高對於達晨財智來說,可能真的不重要。面對複雜問題,有時並不需要一一設置針對性的解法,簡單粗暴可能更有效,尤其是在早期投資的覆蓋面上,靠數量碾壓反而沒準是是效率更高的打法,畢竟早期投資做“地推”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只不過在人民幣基金裡,達晨財智把這方面做到了極致。

更何況,從最開始湖南的一個本土機構,到總部遷至深圳,再到全國開出23家分支機構,我看到的達晨財智,一直在努力適應市場,一直在進化。

管理與組織架構方面,劉晝、肖冰、邵紅霞組成的“鐵三角”,保證了基本盤,雖然有投資圈“黃埔軍校”的稱號,但這並不是代表達晨財智的組織就是固化的,只要有成績一樣往上提,比如投中網介紹過不少次的90後最年輕合夥人王文榮。

投資上,十幾年前達晨財智就高調宣佈“學習紅杉好榜樣”。合夥人邵紅霞曾有段名言,“我們太小了,我們太粗放了,我們太低端了,我們以前能賺到錢,真是太幸運了!”。

因爲IPO數量多但回報比例不高,以及國資的各種限制問題,提出要敢於超配,前幾年放話做大資管,等等這些目標,甭管實現程度如何,收穫是看得見的,至少沒怎麼爲錢發過太大的愁。

這也得益於募資方面,達晨財智也一直跟緊市場。成立20多年,從開始的湖南廣電,再到湖南國資,再到產業資本,再到TMT火熱的時候主動靠近互聯網高管,現在則是積極擁抱國資。

並且達晨財智還保留了相當一部分的“餘力”,募資並非照單全收。比如2023年那期規模80億的基金,按肖冰的說法,“政府引導基金的出資,達晨財智依然拿的很少,只拿了少量項目源豐富、且達晨財智當地投資團隊特別強的區域的地方國資,絕大部分意向出資都被放棄了。”

本次首關的中小基金二期,湖南本地國資自不必說,廣州產投、安徽高新投、大連市引導基金均有出資,估計也將成爲重點挖掘水下項目的地域。

最重要的是,達晨財智在提速。從2011年35億那期基金算起,基本時隔三年、慢些四年才募一期新的主基金,到2018年,儘管那時起各種原因不同的寒冬一直侵擾一級市場,但達晨財智的募資規模和速度卻都提起來了,2018年50億、2020年70億,再到2023年的80億。

其中上一期80億,按照劉晝的說法,是屬於達晨財智兩三年能投完的“舒適區”,並且我此前也說過,當下不僅中國,全球都面臨“優質資產荒”,按理說,不管是按年頭還是按年景,達晨財智不缺錢,沒必要急着募,可你看在募投管退全面告急的今年,達晨財智又募了30億,

之前投中網寫過,在人民幣LP中,達晨財智一直有相當的號召力,就像前面提過的,認購100億,只拿68億,再想想“80億是達晨財智舒適區”的說法,結合誇張的全國辦公室數量,你會發現雖然嘴上提舒適區,但實際上卷得一點不少。

學習美元基金,走自己的路,達晨財智不聲不響的拋出這30億,國資與市場化的爭論,竟然也顯得意思沒那麼大了,當“舒適區”也可以不斷擴張,一級市場的“主流玩家”到底是卷還是躺平也就不用再談了,畢竟說什麼,都抵不過一句發展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