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股市突發!

今天盤面突現分裂!

截至北京時間兩點五十,香港市場跌幅較大。恆指和國企指數跌幅超過2%,恆生科技指數跌幅超過4%,爲1月份以來最大跌幅。港股科網股午後持續下挫,微博跌超9%,百度集團跌超5%,京東集團跌超6%,騰訊控股、阿里巴巴均跌超2%。

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分析人士認爲,主要的原因如下:一是昨晚外圍市場殺跌,特別是中概股指數跌幅超過3%,對於港股市場有一定影響;其次,近期日本不斷放風,要結束量化寬鬆政策,這對於港股來說,影響會比較大;第三,兩會期間,市場對於一些數據和政策的解讀亦不一樣,因此也引發了分歧。

然而,今天午後,A股的表現卻堪稱強勢。兩點半過後,市場突然轉強,A50更是直接拉昇。這又是何緣故?

港股殺跌

今天,整個市場出現了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港股市場大幅殺跌,截至下午兩點五十,恆生指數跌幅擴大至2.5%,恆生科技指數跌超4.1%。醫藥股、科技股、消費股跌幅居前。

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David Scutt表示, 2月,中國香港股票市場延續由1月低點反彈的升勢,主要是得益於一系列支持舉措提振市場氣氛。就月度同比增長而言,恆生指數 和恆生中國企業指數分別上升 6.6% 和 9.3%;追蹤在香港上市主要科技公司的恆生科技指數,月度環比上升 14.2%;中國A50指數已經從1月低點累計反彈了13%。海外對衝基金呈現淨買入,“國家隊”的支持幫助穩定了市場,整體而言高息股仍相對受到青睞。

但近期不排除出現獲利緩解的情況,尤其是美聯儲降息預期已經被推遲至6月。近期PCE數據顯示美國通脹錄得近三年來的最低增速,不過核心PCE環比增長0.4%創一年新高,但2月的ISM製造業PMI大幅低於市場預期。一系列的數據公佈後市場的降息押注沒有明顯改變,仍然預計全年降息80BP左右,最早時間可能在6月。

昨晚,外圍市場殺跌,特別是中概股指數跌幅超過3%,對於港股市場有一定影響;近期日本方面更是不斷放風,要結束量化寬鬆政策,這對於港股來說,影響會比較大;而兩會期間,市場對於一些數據和政策的解讀亦不一樣,因此也引發了分歧。

此外,萬科近期陷入各種傳聞之中,引發市場關注。針對3月11日到期的美元債,有投資者關注萬科能否到期償付。記者3月5日從萬科方面獲悉,其美元債VNKRLE 5.35 03/11/24(XS1917548247)所有資金已經到位,償債工作在有序鋪排中。午後,萬科A股價出現小幅上漲,截至收盤,漲0.53%。

A50直線猛拉

不過,A50卻直線猛拉,漲幅突破1.4%。在此帶領之下,上證指數亦於下午兩點半之後轉強。

3月1日,首批10只中證A50ETF全部結束募集。據悉,10只ETF認購總規模接近170億元。其中,摩根資產管理、平安基金、大成基金、華泰柏瑞基金旗下的中證A50ETF認購金額均超過了20億元的募集上限,觸發比例配售。

3月5日,摩根資產管理髮布公告,公司旗下摩根中證A50ETF(證券代碼:560350)於當天正式成立。數據顯示,摩根中證A50ETF頂格募集20億元,配售比例87.8%,有效認購戶數超過1.5萬,在今年以來成立的ETF中認購戶數居前。

今天,我們也可以看到,上證50ETF漲幅亦是非常大。這可能意味着,上述資金正在進入到建倉期,並引發了權重股行情。

此外,對於政府工作報告的解讀也紛紛出臺,其中關鍵數據是要超出預期的,這可能與外媒的解讀並不一樣。廣發首席經濟學家郭磊表示,赤字規模4.06萬億元,比上年年初預算增加1800億元,這一數字略高於預期的“4萬億元左右”,按4.06萬億的赤字和3%的赤字率對應2024年名義GDP爲135.33萬億元,隱含名義GDP增長率7.4%。當然從經驗來看兩個口徑並非完全對應,但從側面一則反映2024年名義增長回升假設,隨着實際增長進一步企穩,則價格中樞和名義增長會有好轉;二則也印證了財政“適度加力”的特徵,即已儘可能保證了赤字規模。

除此之外,廣義財政空間還包括專項債3.9萬億元以及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這樣算下來今年廣義財政的空間就包括“4.06萬億赤字+3.9萬億專項債+1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以及去年四季度發行、使用應大部分落在今年的1萬億增發國債;理論上還要再加上類財政工具,如已經累計發行5000億、支持“三大工程”的PSL。廣義財政擴張比較明顯,這一點確實是目前階段經濟最需要的。值得注意的是,超長期特別國債的計劃是“從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專項用於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廣義財政的擴張在中期具有一定持續性。

責編:楊喻程

校對:祝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