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萬科公告!迴應一切

備受關注的萬科再有重磅消息。

萬科A(000002)4月14日於機構調研時表示,今明兩年債務規模將下降1000億元,債務風險獲得實質性化解。另外,萬科A表示,稅務機關對煙臺萬科進行稽查,萬科不存在拒不交賬的情況,目前稅務機關亦沒有認定煙臺萬科存在偷逃稅款之主觀故意;合作項目中不存在所謂萬科管理團隊私人利益。

就經營問題,萬科在機構調研時表示,從總的經營情況來看,當前萬科的確遇到了階段性經營性困難,流動性短期承壓。但是,已制定一攬子穩定經營和降低負債的方案,能夠妥善化解這些階段性壓力。

詳細迴應煙臺實名舉報輿情

4月14日下午萬科接受中金公司、中信證券、摩根士丹利、瑞銀證券等券商分析師調研。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總裁祝九勝、董秘朱旭等出席調研。

迴應輿情是本次調研的焦點。就煙臺實名舉報事件,萬科表示,本次實名舉報的公司主要是實控人爲李軍的煙臺日櫻集團下屬公司。煙臺萬科與合作方李軍(簡稱“煙臺合作方”)合作開發地產項目近10年,合作7個項目。

2021年開始,受市場整體環境影響,煙臺多項目銷售不及預期,利潤無法達到初始可研指標。爲保證項目建設交付和正常運營所需資金,項目公司資金無法按煙臺合作方意願繼續分配。同時煙臺合作方作爲股東方,無視項目公司建設交付和正常經營所需,提出16億元的沒有合理依據的鉅額訴求。雖然煙臺萬科與煙臺合作方已多次溝通,但始終無法達成一致。煙臺合作方後續向政府、公安、稅務局、證監會、深交所等機構多次舉報,並多次在媒體曝光。

挪用資金問題公安機關作出“不予立案”

就挪用資金問題,萬科表示,煙臺舉報方就萬科挪用資金問題於2023年向煙臺公安機關報案並被受理。煙臺公安機關經過3個月調查取證後,於2023年11月作出決定不予立案。舉報方涉及的合作項目在合作協議中明確約定:“項目公司其他資金即時轉至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資金管理賬戶”。舉報涉及的煙臺項目公司資金轉入屬於按照合作協議約定由萬科對項目資金統籌管理。公安部門經過3個月調查論證,於2023年11月作出“不予立案”通知。

稅務機關沒有認定煙臺萬科有偷逃稅款主觀故意

就稅務機關對煙臺萬科進行稽查,萬科表示,公司不存在拒不交賬的情況,目前稅務機關亦沒有認定煙臺萬科存在偷逃稅款之主觀故意。煙臺舉報方於2023年向稅務機關舉報煙臺萬科偷稅。2023年9月始,煙臺市稅務局對煙臺萬科11個項目進行全流程全稅種的稽查。稅企對接溝通順暢,煙臺萬科不存在拒不交賬情況,並且萬科集團已抽調北京區域7名工作人員配合稽查,所有賬簿都已交稽查局,相關輔助資料根據稽查需求陸續提供。稅務機關和煙臺萬科交換了初步的稽查意見,目前稅務機關沒有認定煙臺萬科有偷逃稅款之主觀故意。煙臺萬科將秉承實事求是的原則,積極配合,相信各級政府和稅務機關會依法依規、客觀公正作出檢查結論。

合作項目中不存在萬科管理團隊私人利益問題

就合作項目中所謂萬科管理團隊私人利益問題,萬科表示,公司不存在通過跟投制度向高管輸送利益的行爲。萬科從2014年開始推行項目跟投計劃,根據已有的制度,萬科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參與項目跟投,更不可能借此從合作項目中獲取任何個人收益。員工參與跟投,跟投計劃均明確要求其拿出自有資金,與公司共同投資。跟投資金與公司投資、合作方投資風險共擔、收益共享,員工跟投權益均是小股東,跟其他股東權利平等,承擔同等的股東義務,不存在任何特殊性。無論萬科獨資項目還是合作項目,跟投模式、條款、要求也都是一致的。跟投制度體現了收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在萬科推行跟投計劃的前幾年,市場景氣狀況良好,公司、合作方均獲得了良好回報,員工跟投資金同樣獲得了收益。但近年來市場形勢變化,公司、合作方收益水平下降,員工跟投也承受了同樣的經營結果,部分跟投出現虧損,這體現了團隊與投資者收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初衷。

萬科已經採取法律措施

萬科表示,針對與合作方的經濟糾紛,煙臺萬科公司已於2024年2月在煙臺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依法主張合法權利。該案件已進入正式審理階段,法院已依法裁定對合作方資產採取訴訟保全。煙臺合作方於2024年4月在網絡對公司和董事會主席的誹謗,性質和影響惡劣,萬科集團正在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並向公安機關進行刑事報案。

關於煙臺合作方舉報涉及的唐山翡翠藍山項目,萬科表示,唐山萬科已依據勝訴判決在2022年與合作方達成執行和解,抵償資產已有序交割,藍山項目正常經營建設並已高品質交付。

萬科指出,萬科集團和煙臺萬科將秉承實事求是的原則,相信司法機構會客觀公正做出結論。在經營過程中假如發現有違規操作,萬科集團將在政府部門指導要求下,堅決徹底整改。假如有個人或下屬公司的行爲違反法律,萬科集團將絕不姑息,接受司法機關的裁決和處理。

迴應濟南萬科總經理被公安帶走:屬於個人案件

就濟南萬科總經理肖勁被公安機關帶走,萬科表示,肖勁屬於個人案件,與煙臺舉報無關。集團已安排北京區域、濟南公司向濟南政法委及偵辦案件的警方溝通情況。警方表示,肖勁案件是其個人案件,與煙臺舉報無關。濟南市政法委表示:肖勁事件是個人問題,要與萬科集團,濟南萬科的正常經營行爲區分開;將一如既往支持萬科在濟南的業務發展,助力“強省會”戰略實施;在保障交付工作中,如需要政法系統服務的,安排專人協調對接。

集團管理層境外公務出行正常進行

就輿情提及出國不回的領導蔡平、王潤川是什麼情況?萬科表示,有傳聞華中區首席合夥人蔡平去美不歸之後,萬科所有集團副總裁及以上級別,目前都被邊控了。實際情況是,原華中區首席合夥人蔡平孩子在美國出生,現在到了接受教育的階段,需要家庭陪伴。其於2023年提出辭職並獲得公司同意。原總部協同中心牽頭合夥人王潤川,因前往香港深造提出離職,目前人常住深圳。集團管理層境外公務出行正常進行。集團總裁祝九勝今天剛剛從香港考察項目回來。集團聯席總裁朱保全今日(4月14日)中午飛往日本進行業務考察。

經營:妥善化解階段性壓力

調研中,萬科表示,首先從總的經營情況來看,當前萬科的確遇到了階段性經營性困難,流動性短期承壓。但是公司已制定一攬子穩定經營和降低負債的方案,能夠妥善化解這些階段性壓力。

萬科表示,公司將首先立足“自救”,立足自身能力和資源自我化解風險,對所有在手業務,全部重新打開和檢視,分類進行梳理,並制定針對性方案。因此,一攬子方案不是一個方案,是一系列方案。

其次是用足現有的各類融資工具,萬科已積極調集各一線力量,以用好用足中央出臺的一系列有利於行業化解風險的政策性融資工具。期間萬科得到了金融機構的理解、支持、指導和幫助,我們感恩於心。這些大方案最終的目標,就是在業績發佈會上說的,萬科有信心,今明兩年公司的債務規模將下降1000億元,債務風險獲得實質性化解。“這裡我也鄭重承諾,萬科集團所有項目,將保證按時高質量交付。”

反思:維持擴張慣性未能及時調整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目前的挑戰?經過集團經營班子認真討論和深刻反思,萬科表示,這裡面雖然有外部市場變化原因,但更多是企業自身在宏觀情況和行業情況發生重大變化時,依然維持擴張慣性,未能及時調整。

概括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問題:

一是儘管公司在行業中最早意識到需要轉型發展,提出“開發經營服務並重”的經營理念,並實實在在佈局了一批基於自身主業、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的經營服務類業務和業態,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步子過大、操之過急的問題。轉型業務超出我們資源匹配能力,過多佔用了開發業務資金,規模過大也導致管理能力跟不上,經營目標未能按計劃達成。

二是儘管公司在行業中較早意識到高速增長終將結束,但公司的行爲未能堅決擺脫行業慣性,在不少城市包括一些重點城市和一線城市,出現投資冒進和失誤。在中央明確提出行業高質量發展目標與要求後,未能對行業普遍存在的“三高”模式進行更爲徹底的調整,導致今天出現被動局面。

三是在中央明確做出行業供求關係發生根本變化的戰略判斷,併爲行業新發展模式轉變出臺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後,我們對融資模式趨勢性變化的認識一開始不夠全面透徹,集團已經啓動了房地產融資模式的調整,但從總對總的信用融資爲主轉向新的融資模式還需要一個過程。

萬科表示,公司也注意到,近期的負面輿情中,還有一些對管理層道德風險的質疑。不存在管理層謀取私利。今天看起來,可能有些過去的模式和做法已經不適應行業新的發展階段,公司會全面進行檢視和梳理,制定相應的策略。如果發現違規問題,公司會積極整改;如果發現違法問題,集團絕不姑息。以上相關情況,萬科也和深圳市國資委、大股東做了詳細彙報。深圳國資委、深圳地鐵對萬科的支持一如既往,市場調整期,公司有幸得到深圳國資和大股東的鼎力支持和信任。

責編:朱雨蒙

" Type="normal"@@-->

校對:楊立林

" Type="normal"@@-->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爲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繫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 Type="normal"@@-->

END

" Type="no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