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猛拉!迎龍年“開門紅”!

2月14日,港股市場迎來龍年首個交易日,兩大指數低開高走,迎來“開門紅”。目前,A股還處於休市期,港股新年的第一天表現或許將給市場帶來更多信心。

數據顯示,恆生科技指數開盤一度大跌超2%,但隨後不久即翻紅,截至收盤,恆生科技指數上漲2.26%,恆生指數微漲0.84%。同時,港股部分熱門個股表現也可圈可點,但“藥明系”卻在今日大跌。

藥明康德大跌

港股收盤低開高走,香港恆生指數收漲0.84%;恆生科技指數收漲2.26%。科網股多數走高,騰訊漲近1%,美團漲5.65%,阿里巴巴漲超2%。假期概念股表現搶眼,東方甄選、閱文集團漲近7%;內資金融股午後發力,招商銀行漲近5%。

藥明繫個股則遭遇大跌。截至收盤,藥明康德跌幅超18%,藥明合聯跌幅超8%,藥明生物跌幅超9%。

消息面上,2月13日,藥明康德發佈了兩份自願公告,稱“藥明康德注意到,有美國議員於2024年2月12日致函美國商務部、財政部和國防部,其內容有關本公司。本公司一向歡迎監管機構對我們所在行業的監管,我們公司過去亦多次成功通過美國政府的審查。但是,本公司強烈反對針對我們公司的誤導性指稱、不確實認定和未經正當程序的預判行動。本公司堅信,藥明康德在過去沒有、現在和未來都不會對美國構成國家安全風險,即便美國政府再次對本公司進行審查亦將得出相同結論。事實上,藥明康德是全球製藥和生命科學行業的重要貢獻者之一。”

據瞭解,藥明康德在今年1月時曾公告,公司注意到,在一項2024年1月25日提交給美國衆議院的《生物安全法案》草案版本(以下簡稱“生物安全法草案”)中藥明康德被提及,近期亦有一項類似的法案草稿在美國參議院被提出。該生物安全法草案尚未生效頒佈,其後的立法程序要求美國衆議院和美國參議院分別在相關委員會審查後,對各自的法案版本進行投票以形成最終版本。因此,生物安全法草案的內容(包括提及藥明康德之部分)仍有待進一步審議並可能變更。公司正與諮詢顧問一起密切關注這項草案立法程序的進展。

藥明康德表示,公司始終遵守包括中國和美國在內的各運營地所在國的法律法規。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通過堅持公司核心價值觀“做對的事,把事做好”,藥明康德一直是全球醫療行業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持續爲數千家美國及全球客戶提供藥物研發和生產服務,助力推動創新藥物早日上市,造福全球病患。公司將繼續服務客戶並幫助全球患者。

KEEP則是因爲一則回購公告引發市場巨大關注,KEEP盤中漲幅超過15%,截至收盤漲5.69%。

2月14日,KEEP發公告稱將啓動股份回購計劃,本次回購將投入1600萬港元。公告顯示,KEEP董事會認爲,股份購回可展示公司對自身業務展望及前景充滿信心,且最終會爲公司帶來裨益爲股東創造價值。同時,公司現有財務資源足以支付股份購回同時維持穩健的財務狀況。公告顯示,本次款項來自上市所得款項以外的公司自有財務資源。根據KEEP 2023上半年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KEEP的資產總額爲23.9億元人民幣(下同),包括21.7億元流動資產與2.2億元非流動資產,其中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爲14.8億元。

港股估值已到市場底部

對於目前的港股市場,國泰君安證券認爲,情緒指標已顯現出底部跡象,恆生科技情緒接近恐慌下沿。當前恆指貪婪恐慌指標按周環比下降15.2%,當前值爲42,低於近三年均值的下方。恆生科技貪婪恐慌指標按周環比下降10%,當前值爲34,接近底部28,或意味着恆生科技短期有超賣現象。

國泰君安證券指出,目前恆指市盈率達到歷史底部區域,風險溢價處於歷史高位。1)當前恆指預測市盈率爲8.06x,低於歷史均值下方2倍標準差8.71x,已來到歷史底部區間。按照歷史預測市盈率的走勢規律來看,指數位於9.0倍預測市盈率附近時有較強支撐。2)估值水平和股市相對於債券的風險溢價代表了投資者的預期回報率。儘管這並不能決定價格變化的方向,但由於其較爲直觀地反映了市場的多空趨勢,對於短期擇時仍有一定的參考意義。恆生指數風險溢價自年初以來不斷攀升,當前值爲8.4%,已接近歷史均值上方2倍標準差(8.5%),性價比空間打開。

展望後市,浙商國際表示,其對港股市場短期走勢繼續持謹慎態度,但中長期的左側配置性價比進一步增強。配置上,繼續強調保持分散均衡的行業板塊配置。弱勢的市場環境下重點關注業績、股價和分紅穩健的國央企行業板塊,例如能源、銀行、電信和公用事業等。同時建議保留部分對順週期、政策利好和景氣行業的佈局,包括受益於政策利好的消費、券商、TMT;對資金面敏感的醫藥、互聯網;景氣度高或預期改善明顯的黃金、電子、醫藥等。

中金公司則認爲,在更多利好性政策兌現前,當前環境下整體啞鈴型配置策略仍行之有效。穩定現金流板塊(高分紅比例,如電信、公用事業和能源)、高端科技升級板塊(科技硬件、半導體)和中端優勢行業出海板塊(工程機械、汽車與零部件、新能源與光伏、部分產品與品牌消費等)將是核心關注的三條主線。

近期,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也發文指出,龍年股市行情值得期待。他認爲,現在市場已經處於歷史底部區域的位置,還有很多消費股已經跌了三年,新能源股票跌了兩年,從調整的時間和空間來看已經足夠多了。所以2024年的行情機會實際上是跌出來的機會,這些被錯殺的優質股票,還有一些優質的基金已經具備了比較明顯的配置價值。

責編:葉舒筠

校對:高源

@5000+家上市公司:這份調查問卷,證券時報誠邀您參加!

展望2024年,上市公司發展預期如何?生產與經營的信心怎樣?面臨哪些主要的困難和問題?爲了解以上這些問題,證券時報特別設計了《上市公司2024年發展預期調查問卷》,邀請您真實反映公司的經營情況,積極建言獻策。

長按圖片掃碼,即可填寫問卷↓↓↓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爲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END" Type="no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