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上線就衝到榜一,又一華語爆款來了

去年的金馬,可謂藏龍臥虎。

前不久,《周處除三害》成爲現象級爆款。

但要知道,這部電影只拿到了一個「最佳原創動作設計」。

當晚的一大贏家,其實是七提四中的《老狐狸》。

拿下了包括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在內的四項大獎。

這樣一部電影,魚叔自然期待許久。

趁這次流媒體上線,終於得以一睹爲快。

不得不說,這次的等待很值得。

《老狐狸》

《老狐狸》的主創團隊相當出色。

導演蕭雅全。

他與侯孝賢淵源頗深, 曾在《海上花》裡擔任副導演。

後來,自編自導的《命帶追逐》《第36個故事》等,都是由侯孝賢擔任監製。

這部新片,同樣如此。

主演劉冠延。

臺灣勞模,戲路寬廣。

《同學麥娜絲》裡是個重情重義的結巴。

《無聲》裡是個責任感強的聾啞學校老師。

《陽光普照》裡是個令人膽寒的黑幫瘋子。

到了《老狐狸》,他成了個居家好男人。

形象百變,演技始終靠譜。

另外,還有個老戲骨陳慕義。

20年前,他以《黑狗來了》入圍金馬獎最佳男配。

20年後,他憑《老狐狸》拿走金馬獎最佳男配獎。

在他身上,命運終於形成了閉環。

《老狐狸》上線流媒體後,口碑和熱度都很爆。

一度登至豆瓣熱門榜榜一。

豆瓣評分也從起初的7.4分,上漲到8.1分。

評論區更是不乏讚譽之詞。

可見,這是又一部征服內地觀衆的臺灣電影。

《老狐狸》的故事,有人說是「臺版《繁花》」。

也有人說,內核更像臺版《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從故事背景上看,確實和王家衛的《繁花》有幾分相似。

兩者都呈現了 濃郁的90年代懷舊氣息。

從街道的排落,到家裡的佈置,都極力還原着上世紀的模樣。

古樸的老街,雜而不亂,散發着濃濃的復古情懷。

街坊鄰居彼此相識,相互照應。

或是臨時避雨,或是招呼吃飯,都透着親切的市井煙火氣。

家裡的陳設都是小時候的記憶。

大方塊的電視機, 手動的燃氣熱水器 。

洗澡的方式也很簡陋。

將水池放滿熱水,再用小盆盛滿往身上澆水來洗。

邊做飯邊聽廣播是當時的消遣。

哪怕收音機沾上些許麪粉,也無關痛癢。

還有老式的汽車、硬紙板做的聖誕樹等等。

雖然內地和臺灣的風貌略有不同,但整體上那個年代還是給人熟悉的味道。

更相似的是,《老狐狸》的背景也是關於全民炒股的時代。

1990年,臺灣股市一路飆漲,兩年半內翻了幾番,隨後又在短時間內迅速崩盤。

無數的臺灣老百姓,也想在這期間分一杯羹。

不過,這裡沒有「金手指」的寶總,只有經歷了大起大落的普通人。

主人公寥泰來(劉冠延飾) 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打工人。

他跟兒子廖界相依爲命。

兩人最大的願望就是攢錢買一套房子。

再開一家理髮店,實現亡妻的遺願。

寥泰來 在一家飯店上班。

經常趁老闆不在,就帶兒子來這邊做功課,順便蹭點剩飯。

廖界還在上小學。

自從父親告訴他再等三年就能買房子後,心裡一下子有了奔頭。

一天一天做着減法,期待着理髮店的開業。

如果就這樣按部就班地生活,三年買房子或許能實現。

但是在當時的炒股風潮下,普通人的生活都被迫發生着劇變。

樓下的麪館,悄悄地漲了價。

住了多年的房子,突然 翻了一倍。

看着身邊有錢人越來越多,買房子的執念也越來越深。

廖界雖然還在讀小學,但也似乎明白了錢的重要性。

於是突然有一天,他跟父親提議說不如你也去買股票。

突然的提議,讓父親聽得一愣。

機緣巧合下,廖界碰見了房東謝老闆。

謝老闆,人稱「老狐狸」,是當地的大富豪。

出於特別的原因,他對廖界格外照顧有加。

老狐狸 的出現,儼然成了廖界嚮往的對象。

他身穿高檔西裝,坐着天價豪車。

面對廖界,他時不時傳授着自己的「富人思維」。

在他眼裡,社會本來就是不平等的,想要成功,就要利用不平等創造不平等。

其中有兩條心得,被廖界活學活用。

一,是要利用信息的不對稱。

知道別人不知道的信息,就贏在了起跑線。

二, 同情他人的人,是失敗者。

想要成爲人生贏家,就必須斷掉自己的同情心。

他還總結了斷絕同情的三步驟:

喝冰開水,閉上眼睛,念一句「幹我屁事」。

爲了讓廖界真正明白這些話的意義,老狐狸特意帶他開豪車。

從欺負過廖界的同學眼前,慢慢地駛過。

並叮囑廖界,朝前看。

這短短一趟,讓廖界興奮不已。‍

他看到了那三個同學驚愕而羨慕的表情。

自己的心中,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爽感。

於是,他一臉興奮地跟老狐狸說: 我想跟你一樣。

就這樣,廖界同時接受着寥泰來和老狐狸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

一個是富「爸爸」,一個是窮爸爸。

在這個混沌的時代劇變下,少年究竟會選擇哪一條路?

兩個爸爸,象徵着這個時代不同的側面。

一個平凡卻溫暖,一個富貴而狡詐。

一個勤勤懇懇工作攢錢,處處替他人着想。

一個輕輕鬆鬆積累財富,凡事只考慮自己。

或許,每個少年都會有一段時間,被老狐狸的氣派、霸道、爲所欲爲所深深誘惑。

起初,廖界自認爲有個完美的爸爸。

雖然身處單身家庭,而且生活簡樸。

但父親的溫柔體貼,多才多藝,讓廖界感受到了十足的溫馨與歡樂。

電影直到25分鐘左右,老狐狸才露出真容。

也正在此時,對於錢財、身份的渴望,在廖界心裡蠢蠢欲動。

老狐狸完全不像其他大人那樣謙卑客氣。

在他的世界裡,沒有剋制忍讓,沒有禮節束縛。

說起話來,也是口無遮攔,滿不在乎。

他既不顧及手下的員工,更不在意廖界是不是小孩子。

老狐狸一登場,便是又狠又冷。

他告訴廖界,要成爲社會的強者。

想要成功,就必須心狠。

其實,老狐狸的這套想法在當下社會也依然存在着。

在很多人的觀念裡,善良和成功彷彿水火不容。

常言道,生意場上無父子。

想要致富,就得丟掉人性。

正如電視劇《繁花》裡,阿寶和爺叔的分道揚鑣象徵着利益和情義之間的難以調和。

但實際上,老狐狸的人生也並非幸福完滿。

他相信自己的處事法則,並以此獲得了巨大的財富。

在廖界眼裡,他風光無限。

可是,老狐狸也失去了很多珍貴的東西。

他的兒子就不認同他的理念 ,離開了他並斷絕聯繫。

情感上的缺失,只能讓他寄託於將廖界視作自己的傳人。

以此獲得一種認同,來彌補情感上的空洞。

但沒想到,他的「斷絕同情」原則,在廖界父子的影響下也逐漸動搖。

老狐狸曾提起一樁往事。

母親去世的那天,他在醫院電梯裡碰到了剛生下廖界的父母。

一進電梯,寥泰來就讓妻子別再笑了。

妻子一個勁地在問爲什麼不能笑。

老狐狸明白。

寥泰來是個敏銳的人,而且很在意別人的感受。

他發現電梯裡有傷心的人。

對於傷心的人,笑聲是最具殺傷性的武器。

老狐狸一直不想承認這樣的想法。

但他的經歷足以證明,人都是需要在乎他人感受的。

情感的空洞,是用再多的財富也難以填補的。

如今,距離電影裡的那個年代,已經過去了三十年。

貧富差距的矛盾依然存在於世界各個角落。

各行各業愈發內卷,無數迷茫的人們依然徘徊在利益與道義之間。

到底是要成爲「幹我屁事」的老狐狸,還是在乎他人感受的「失敗者」。

亦或許,我們該如何在這兩者之間做好平衡。

而這,正是《老狐狸》留給當今年輕人的一個永不過時的詰問。

全文完。

助理編輯:噠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