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深耕加碼 補助全球百大系所
114年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21日在宜蘭舉行第2天議程,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報告「如何提升研發水準,以解決人才問題」。(教育部提供)
爲提升高教競爭力,教育部規畫在新一期高教深耕計劃將推出創新措施,針對在國際排名表現優異的系所,提供額外經費補助,尤其在QS或THE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前50名或100名的系所,皆可向教育部申請特別補助,預計最快於5月公佈詳細規定。
114年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自20日起連續2天在宜蘭舉行,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在專題演講直指,我國高等教育長年發展,卻未能培養出諾貝爾獎得主,認爲大學應自行檢討。
教育部長鄭英耀在會間表示,爲培育世界級研究人才,甚至期待未來能培養出諾貝爾獎級的學者,教育部將推出新版高教深耕計劃,新制將實施於高教深耕第二期第二階段,對於在全球排名表現優異的系所,提供經費支持。
高教司長廖高賢說明,新措施突破過往以學校或研究中心爲補助對象的慣例,直接支援傑出系所。目前臺灣已有多個電資及人文社會領域系所進入全球前50或100名,都將有機會申請補助。新系所補助機制將配合政府整體經費審議狀況,預計於5月或6月前公佈實施細則。
中研院長廖俊智則在昨日大會發表專題演講時談到,面對國際競爭加劇、地緣政治變化劇烈、AI等新科技快速發展的環境下,臺灣學術界必須走出舒適圈。
廖俊智認爲,現行過度重視大學排名和論文發表數量的做法有待商榷,這些指標應被視爲達成目標的附帶產物,而非目標本身,並將教師評覈方式從量化導向轉爲質化評估,採用敘述式履歷取代表列式,讓學者得以詳細說明其研究貢獻與合作成果,且應建立更有效考覈機制,並搭配充足的獎勵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