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突圍少子化困境 專家籲大學多角化經營

少子海嘯來襲,後段幾所大專校院已開始退場,大專校院力拼招生。文化大學數位媒體學士學位學程副教授趙忠傑認爲,此時大學得發展多角化經營策略。(李侑珊攝)

少子化海嘯來襲,後段幾所大專校院已開始退場,大專校院力拼招生。文化大學數位媒體學士學位學程副教授趙忠傑認爲,此時大學得發展多角化經營策略,不只增加學子境外學習機會私校更可多締結爲聯盟關係,並在教育部協助下,展開各校資源共享與合作,爭取更多延續經營空間時間

爲刺激招生,近年來甚至連老牌公私立大學都積極投入招生工作,甚至文化大學都舉辦大學博覽會,直接邀請合作的策略高中師生到校參訪,已提高學子報讀意願

不過談到少子化現象,趙忠傑直言:「本在預料中!無論哪個國家的教育系統,多少都有影響」,尤其臺灣寡人稀、大學林立高教已成爲市場供需問題生源逐漸減少,失衡樣態必然浮現。

特別就私校方面,趙忠傑認爲,學校必須發展再轉型策略,目前大部分經營出現問題的私校,大多由技職院校升格後,變成後繼無力的學校。

趙忠傑說,仔細推敲,這些學校雖經營不善,但每校還有受業界肯定的系所,或者職場就業率高的院系建議若干私校,可「再轉型」爲「專業型」或「市場性」學校,投入專門資源經營幾個有口碑、市場性強的系所,形塑各自爲單一品牌,加上「適當的開源節流」,也就是所謂的「瘦身計劃」,還是繼續經營的可能。

趙忠傑也認爲,大學可跨校多發展聯盟計劃,簡單來說,就是在幾個經營遇到困難私校的「共同危機前提下,提出整並計劃,由教育部協助「無論更改校名、擴大朋友圈、增加合作機會,又或者是分攤成本共謀利益,都可以1+1大於二的思維方法,爭取到更多延續經營的空間與時間。

趙忠傑也提出多角化經營的策略,像是目前正處疫期學生無法出國留學,可先在臺灣就學,但必須附加「境外學習」的條件,讓學生願意現在臺灣就讀,解燃眉之急。

此外,也可趁此機會展開「品質遠距教學」,讓國外學生,在品質、學位保證前提下,加入遠距教學課程,讓學校在獲益上可暫時解決燃眉之急,也可在教學方式多元化上,作爲契機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