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海嘯帶來失智浪潮 金管會給紅蘿蔔推動高齡化商品

臺灣將在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老人照護、醫療需求將是一大挑戰。(示意圖路透社

記者紀佳妘/臺北報導

臺灣即將在2026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老年人比率將達20.6%(488.1 萬人)。隨着老年人口快速成長,失能人口相對也會大幅增加,老人照護與醫療需求成一大挑戰。

觀察亞洲鄰近國家的做法,南韓在2008年開辦《老人長期療養保險法》,將年滿20歲以上的民衆強制納爲投保對象,主要以失能或失智症的嚴重程度來決定資格,不僅是少數以「實物給付」的長照制度,也是一種社會保險

面對人口快速老化衛福部在2016年推動長照2.0,採取稅收制,也就是由國家稅收來支付長照所有的經費。至於商業保險部分金管會保險局表示,越來越多保險公司推出商業長照保險,多半以現金給付爲主,部分保險公司也推行實物給付,並配合長照2.0的政策

保險局祭出多項利多,鼓勵保險業推廣長照,首先是提高國外投資額度,保險公司若賣越多長照險團體年金險、小額終老保險等高齡化保單,將給予保險公司可以提高國外投資額度的獎勵

第二,鼓勵保險業投入托老事業,保險局爲鼓勵保險公司投入日照中心或是銀髮宅,放寬投資不動產收益率標準,將現行最低門檻由現行保險一般投資不動產的門檻2.345%,大幅降至1.095%,相當於給予減少5碼優惠,希望透過多項誘因,鼓勵保險業者發展高齡化商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