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美館百色小龍迎龍年 臺美學生跨文化交流 1035件彩繪

高美館百色小龍迎龍年。(楊舒婷攝)

高美館百色小龍迎龍年。(楊舒婷攝)

高美館百色小龍迎龍年。(楊舒婷攝)

高雄市立美術館與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共同合作推動「藝起來學學計劃」,邀請藝術家莊普創作「感動龍」素坯原型,並邀請高雄市、屏東縣、嘉義縣、臺南市、臺東縣、澎湖縣共40所南臺灣國中小學校教師,帶領學生由社區踏查與色彩採集,找尋家鄉的文化色彩並進行「小感動龍」彩繪創作。其中,特別邀請美國原住民中學 Zane Middle School共同參與,帶領大家用文化色彩進行跨文化交流。

高美館代理館長林羿妏表示,高美館與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合作推動「藝起來學學計劃」已邁入第9年,今年適逢甲辰龍年,因此展覽空間設計靈感呼應了東方傳統對龍的想像,構築出以蜿蜒飛天的龍形,與像廟宇龍柱般造型的意象爲主體,讓大家行走在展間欣賞彩繪「小感動龍」作品時,彷彿跟隨着龍擺動首尾般地優遊自在,也像是龍遨遊九天之上的寬廣,而展間也設計象徵吉利祥瑞的蟠龍柱,畫龍點睛的展現整體氣勢。

本次參與課程的屏東縣塭子國小張同學表示,學校找尋出的文化色彩包括在地漁業的石斑魚塭「魚塭綠」、阿猴廳勒石曉諭碑「石碑灰」、在地植物「臺灣欒樹花黃」、在地農特石斑魚「魚鱗白」,以及在地美食鮪魚飯湯「蝦猴紅」,以這些主題作爲創作靈感。

其他南部學校找尋到的文化色彩包括歷史古蹟-恆春古城「磚牆紅」、高雄中都唐榮磚窯廠「倒焰窯磚橘」、歷史建築-高雄火車站「屋瓦灰」、高雄美濃煙樓「泥牆灰」、高雄內門在地農業「龍眼花白」、在地動物「臺灣獼猴棕」、「馬卡道澤蟹黃」、排灣族送情柴「情柴褐」、臺東在地農業「愛玉果核綠」….等共200色,呈現出孩子們對於在地文化的色彩觀察。

「小感動龍」素坯創作者藝術家莊普表示,傳說東方龍的形象是多種動物的綜合體,本次素坯造型希望化繁爲簡,以彎錐形的蛇身、雙橢圓形的鱷嘴、角形的鹿角,展現優秀且活潑友善的小龍,莊普提到12生肖中他特別喜愛龍,因此這次把龍設計的很可愛、很單純,而且擡頭挺胸充滿元氣,希望每個人在龍年都能不畏困難、擡頭挺胸的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