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去中化 加速轉單臺灣

高通在臺合作伙伴 圖/美聯社

爲了因應半導體市場出現美國陣營及中國陣營的兩極化地緣政治風險,手機晶片大廠高通加快進行晶片生產鏈移轉,過去委由中國晶圓代工廠或封測廠生產的訂單正持續轉單到臺灣,第二季完成認證後開始量產,包括臺積電、聯電、中華精測、日月光投控、耕興、欣興等合作伙伴直接受惠。

分散地緣政治風險

高通上週在新竹舉行高通大樓落成啓用典禮,說明臺灣在先進製程及半導體測試具頂尖表現,高通擴大與臺灣半導體合作,2024年採購金額上看3,000億元。業界分析,智慧型手機需求疲弱,高通卻擴大在臺生產規模,除了近年來跨足車用電子及工業自動化等非消費性領域有成,其中關鍵原因還是在於美中貿易戰導致晶片生產因應兩極化地緣政治風險而分流。

根據高通公佈資料,高通在臺灣前段晶圓製造合作伙伴包括臺積電及聯電,晶圓測試介面供應商爲中華精測,後段封測製造合作伙伴包括日月光投控旗下日月光半導體、矽品精密、環旭電子等,IC基板供應商欣興,以及檢測分析業者耕興。至於在超聲波指紋辨識合作伙伴包括日月光投控、盟立、業成、暉盛等。

美國商務部在去年10月發佈對中國最新半導體限制措施,將邏輯IC領域的限制延伸至記憶體範疇,不僅中資企業受限,外資位於中國境內的生產基地亦需要透過逐案申請許可方式才能持續取得製造相關設備。美國今年更與荷蘭及日本結盟,擴大半導體設備售予中國限制。

神山啖3、4奈米訂單

在此一情況下,各家OEM廠及系統廠均開始要求晶片生產分流,終端銷售在中國市場則可持續採用中國生產晶片,但非中國市場則要求減少或停用中國生產晶片。對高通來說,原本委由中國晶圓代工廠及封測廠生產的晶片,只要終端市場在中國以外市場,生產鏈將會移轉到臺灣及韓國等地,而臺灣會是最主要轉單地區。

據設備業者指出,高通去年第三季開始因應地緣政治風險並調整生產鏈,去年第四季着手進行分流,因爲生產移轉仍需經過認證及確認產能,以目前進度來看,預期今年第二季訂單將移轉到臺灣半導體生產鏈並開始量產。再者,高通4奈米及3奈米晶圓代工訂單也有集中到臺灣趨勢,臺積電等於已是大單在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