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房市不妙?建商龍頭示警:成交量恐大幅萎縮
近年來高雄房市一度火熱。(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高雄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陸炤廷6日指出,政策干擾之下,高雄房市今年「開高走低」,隨着投資客降價退場,一般民衆也不太進場,明年的預售價格漲幅將趨緩,甚至部分高總價區域,可能出現價格下修或讓利的空間,特別是在區域供應過剩、或投資客集中購買的個案,至於成交量,一旦銀行貸款未能寬鬆。在需求不振的情況下,勢必大幅萎縮。
陸炤廷表示,一旦「919金龍信用管制」政策,持續收緊,造成買方對房價會下跌的預期心理,市場觀望情緒,將更加濃厚,以投資爲目的買方,屆時更可能以低價在市場拋售,造成價格混亂,加上投資買方的退場,勢必導致成交量明顯萎縮。
但,換屋族羣和剛性需求,在新青安貸款的支撐下,仍會繼續使用,低總價的交易保持一定買氣,整體而言,2025年的高雄房市,成交量在需求不振的情況下,勢必大幅萎縮,關鍵因素還是取決於銀行貸款有否寬鬆。
他說,隨着投資客退場,一般民衆也不太進場,預售價格漲幅預計將趨緩,甚至部分高總價區域,可能出現價格下修、或讓利的空間,特別是在區域供應過剩、或投資客集中購買的個案,受到貸款限縮的投資客,可能會降價出售,這部分會慢慢發酵。
2020年前取得的新成屋,因房地合一稅2.0版的5年寬限到期,稅率降至20%,房屋價格調整空間,相對會比較大,剛交屋的新成屋,因投資客拋售,造成價格混亂,加上近期陸續有預售案出現交屋潮,很多在對保交屋時,投資客因無法貸款,只好走向解約途徑,預估大約會有5%到10%的降幅。
陸炤廷指出,雖然有許多利空因素來襲,至少有「四大利多」支撐高雄房市,其一是高雄的都市建設及發展,例如捷運黃線已動工、捷運紫線路線的規劃、建設中的橋頭科學園區和楠梓科學園區、以及臺積電預定2025年正式運作所帶來的產業人口流入。
此外,他也相信,換屋族羣和首購買家,對中、低總價產品的需求,仍具韌性,這些剛性需求的買盤,將成高雄房市的穩定力量。
而AI題材帶動產業鏈快速成長,則是高雄房市第三個利多因素,陸炤廷表示,全球高科技需求啓動國內出口引擎,不僅帶動臺灣整體經濟發展、股市飛漲,也成爲房地產最直接的銷售題材,過去,隨着交通軌道佈局觀念,已不是首要關鍵,最直接的例子就是「臺積電設廠」,因應全球對於AI晶片的需求,在北中南積極擴點佈局,周邊房市也在這股趨勢下,未演先轟動,可說是近年房地產的「票房保證」。
而資金浪潮也將支撐不動產市場的一定熱度,陸炤廷表示,根據主計總處最新預測,今年超額儲蓄可望衝破4兆元大關,廠商投資動能強勁,這幾年臺股也隨之一掃陰霾,央行發行的廣義貨幣M2,在2024年8月高達63.1兆元,資金動能充沛。
陸炤廷指出,因應市場變化,高雄建商明年將採保守的推案策略,可能優先針對剛性需求的首購族及換屋族,推出新案,個案戶數不宜太多,每案以200戶到300戶的案量爲基準,穩健保守經營,並視央行政策再調整策略。
對於高總價或較偏僻地區的案子,可能選擇延後推案時程,或適度修正售價來提高市場接受度,在市場買氣不佳情況下,建商儘可能延後申報開工時間,以減少資金支出壓力,讓營建成本在缺工、缺料的環境下,不再續漲,同時等待市場環境改善。
他說,由於央行緊縮房地貸款,部份建商可能轉進都更危老、或聯開案件,因爲,都更及聯開案,可不受銀行法72-2的限制,又可避免先付土地款,對建商的財務負擔,將可大爲減輕。
在產品的規劃上,陸炤廷認爲,因應首購族羣與換屋族羣的需求,總價區間約在800萬元至1500萬的中低總價新成屋、或預售屋,將成爲主力,受到人口結構改變和單身族羣需求增加的影響,小坪數住宅需求將增加,尤其是在市區。
由於這兩年房市的焦點,都向「首購」及「新青安」偏移,換屋客層反而受到相當的冷落,但,隨着這一波空窗期,累積相當的能量,使得真正換屋剛性需求的中大坪數住宅,可能是下波房市復起的市場主流。
但,無論是首購族羣和換屋客羣,鄰近交通樞紐或商圈的產品,例如捷運沿線、火車站、亞灣等附近,因交通便捷性和生活機能,都將具有強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