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抗旱水井備援補位 市府掛保證:不影響農業

爲度過乾旱與多元用水,高雄大樹區九曲堂工作站旁開鑿抗旱水井。(高雄市水利局提供/林瑞益高雄傳真)

高雄市政府水利局與中央合鑿抗旱水井,抗旱水井抽取100到150公尺的深層地下水,與抽取淺層地下水的農業用水不同,圖爲示意圖。(高雄市水利局提供/林瑞益高雄傳真)

高雄在前兩年碰到大旱,超過600天沒下大雨。高雄市政府與中央共鑿抗旱水井,度過難關。高市府水利局表示,抗旱水井是抽取深層逾百公尺的地下水,相較於海淡廠、再生水等,取水更快速、成本更低,供水量也更大。至於農民擔心影響農業用水,專家保證沒有影響。

順着高屏溪右岸來到高雄大樹區的九曲堂工作站,從空中俯瞰一個個用圍欄圍起的方形區塊,排列整齊,錯落其中,靠近一看才發現這是一根根打入地底下的水管,稱爲抗旱水井。

類似的抗旱水井已在高雄陸續開鑿110座,每日供水量將近35萬噸,雖然穩定水情,但大規模鑿井卻讓當地農民相當憂心會剝奪農業用水。對此,專家解釋,抗旱水井是取用深度達100到150公尺的深層地下水,與一般深20到40公尺間淺層地下水的農業灌溉井,含水層不同,且兩者間還有阻水層相互阻隔,因此開鑿抗旱水井並不影響農業用水。

水利局長蔡長展指出,抗旱水井是備援用水,使用時間大約在每年3月至5月,藉由雨水對地下水進行補註,對農業灌溉用水不受影響。根據地下水位監測資料顯示,2023年1月份地下水位高點落在14公尺,接着隨着枯水期到來,地下水位在5月份降到了大約6公尺,隨後汛期到來開始降雨。

且高市府與水利署合作,推動高屏溪流域河道疏濬補註地下水計劃,增加地下水量,使得9月份地下水位上升到16公尺,足足比枯水期高出了10公尺,甚至高於1月份水位。在枯水期嚴密監控,視情況抽用,在豐水期加強地下水補註,便能夠達到水資源永續發展的目標。

經濟部水利署副署長林元鵬說明,高雄地區總共有11口的觀測水井,所有水井都會做管控,只要是有效地去管控數據,地下水在高雄地區可以當作安全的用水。在嚴密監控確保不會造成地層下陷及影響水源保育的情況之下,短期備援的抗旱水井不僅幫民衆度過旱災,也賦予地下水資源更多元運用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