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兒童節日期不同 過法互異

▲福州文廟以傳統的「抓週」習俗,爲寶寶祈福。圖爲小朋友在抓週臺前抓到毛筆。(新華社)

▲福州文廟以傳統的「抓週」習俗,爲寶寶祈福。圖中這個小朋友抓到「金元寶」。(新華社)

臺、港4月4日兒童節,大陸和俄國等社會主義國家過「六一國際兒童節」,都和每年4月第4個星期日「世界兒童日」不一樣。事實上,各國都有自己的兒童節,過法不盡相同。

綜合陸媒報導,日本1年有3次兒童節,充滿濃濃日本風情。除了3月3日女兒節要擺設娃娃陳列臺,5月5日男孩節掛鯉魚旗、吃茅卷(長糉子),11月15日還有專爲3歲、5歲、7歲(小朋友特別幸運的3個年紀)辦的753兒童節。

同樣講究兒童節的瑞典,有8月7日「男孩節」,又稱龍蝦節,鼓勵全國小男孩學習龍蝦勇敢精神;還有12月13日「女孩節」,又叫露西婭女神節,露西婭是瑞典傳說中專門保護女孩的女神。

多數伊斯蘭國家將齋月後第14天定爲糖果節和兒童節,孩子可上街索要糖果,大人不得拒絕;非洲西部國家有持續1個月的兒童狂歡節。

哥倫比亞7月4日兒童節戴面具、扮小丑;巴西兒童節8月15日,正逢全國防疫日,孩子們要打預防針;新加坡兒童節是10月1日,這一天大人也托兒童的福放假,家長可以帶孩子去玩一天。

也有國家根本沒有兒童節,例如伊拉克。

小 靈 通兒童節由來

國際兒童節得名於二戰期間著名的「利迪策慘案」。

1942年6月,德國法西斯槍殺了捷克利迪策村140多位16歲以上男性公民和全部嬰兒,押送婦女和90名兒童去集中營,燒燬村裡所有房舍。二戰結束後,不少兒童處境悲慘,不是得了傳染病死去,就是被迫當童工。

爲了悼念利迪策慘案和全球死於戰亂的兒童,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舉行會議,決定6月1日是國際兒童節。目前多數社會主義國家將兒童節定在這一天。